但凡是开国皇帝,对于曾经跟着自己打天下的功臣将领总是心怀猜忌。所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自从勾践得了天下杀文仲,逼走范蠡以后。这种事情就屡有发生。一直到赵匡胤时候,才出现了一场颇被后人称道的事情:杯酒释兵权。但是赵匡胤英明一世却唯独漏掉一人,留下了最大的祸患,十五年后篡夺了自己的皇位。
作为功臣的想法也很正常。毕竟这天下是大家一起打下来的,凭什么你做了皇帝对我指手画脚。总有功臣会心怀不满:你这么高高在上,难道忘了老子给你打江山时候出汗流血了么?皇帝抱着皇权至上的心态肯定看诸位武将不爽。
赵匡胤的担心不无道理。在宋朝以前的五代十国历史中,朝代更替那么快,君王换的那么频繁。都在向这个世界传达一个信息:谁的拳头硬,谁就是老大,谁就可以成为皇帝。再说赵匡胤的发家史就是凭借自己手中的军权,“被迫”被手下大将拥立为皇帝。
军权这个东西,真的是世界上最危险的东西了。赵匡胤有所担心是必然的。杯酒释兵权已经是在当时最好的解决办法了。杯酒释兵权之后,手下的大将们很识趣的一个一个称病,辞职,回家享受荣华富贵。赵匡胤将兵权收回来之后,重新进行了合理的优化,让军队只有自己可以调动。
看似万无一失,但是赵匡胤却忘记了对他的皇位威胁最大的武将——赵光义。他是赵匡胤的亲弟弟,同时也是赵家江山的开创人之一,在南下灭蜀,灭唐中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赵匡胤千算万算,没有算到这个不甘居于人下的武将弟弟。
前面已经有无数兄弟相残的例子摆在那里,例如胡亥逼死哥哥扶苏,李世民玄武门杀哥哥李建成这样血淋淋的例子,但是赵匡胤却视而不见。按照赵匡胤的文治武功就算是没有“杯酒释兵权”,其实也不用担心手下的大将谋反。反而更应该尽早留意他这个不是很安分的弟弟。
据宋史记载:开宝九年,也就是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十五年以后,有一天夜里赵匡胤召见自己的弟弟赵光义来宫里饮酒。有宫人见屏风后赵光义的身影离开饭局,随后就听到赵匡胤大吼一声。第二天就传来了赵匡胤暴毙身亡的消息。第三天赵光义就继位称帝。
这也太行云流水了吧!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时候肯定心中非常得意,以为解决了千古以来的最大难题。却忽略了身边暗影里一双虎视眈眈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