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自从人类进入到父系社会以后,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大部分时间,都是由男性来担任一个集团或者国家的“领头羊”,虽然也偶有女性来担任这个角色,但是毕竟还是极少数。
也正因为女性领袖的数量非常少,所以这些人中的每一个,都可以称得上是“人中之凤”。
而在中华文明的五千年历史长河之中,也有着许多能力十分出众的女性统治者。
比如西汉时期的吕后、北魏的冯太后、辽国的萧太后、清朝的孝庄皇太后以及晚清时期垂帘听政、统治中国几十年的慈禧。
慈禧
不过,虽说这些人的权力实质上都已经达到了封建皇权的最高峰,一度已经成为了实际上国家最高统治者,但是,在名义上,她们却始终没有真正地成为“封建帝王”。
所以,武则天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真正记载于史册之中的“女皇帝”,成为了五千年来的“第一”。
更令人惊异的是,许多掌权的女性领导者的下场都十分惨淡。
比如,在吕后死后,吕氏一族惨遭屠戮,满门被诛,几乎没有留下任何血脉。
而慈禧更是在去世以后不但备受世人诟骂,甚至连坟墓都被炸开,遗体被人敲碎。
可登上皇位的武则天,却在死后千年陵墓都安然无恙,而且武氏一族也在李家重新执掌政权以后免遭一劫。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武则天
中国第一位女皇帝
说起武则天的“登基”之路,那可以称得上是蜿蜒曲折、十分艰难了。
武则天出身名门,是荆州都督武士彟的第二个女儿。
在她14岁的时候,由于相貌出落得亭亭玉立,所以被选入进了后宫,成为了李世民的“才人”,并因为见到唐太宗时神情十分娇媚,深受皇帝的喜爱,而被赐号为“武媚”。
在深宫中服侍了唐太宗整整十二年,但是武媚娘却没有得到过什么恩宠,所以“职位”也一直没有得到过晋升。
图片来自网络
贞观二十四年,李世民驾崩,这个时候已经26岁的武媚娘,由于没有任何子嗣,所以依照唐朝律例,只能与其他没有儿女的嫔妃一起,前往长安感业寺出家为尼。
不过,并不像其他已经认命专心皈依佛门的嫔妃一样,武媚娘内心中仍然抱着能够从寺庙里脱身,重新回到宫廷中的希望。
因为,在她这些年里,除了明面上的才人身份之外,还与太子李治有着难以诉说的感情纠葛。
而李治也在李世民去世以后,顺利继承大典,登上皇位,成为了“唐高宗”。
永徽元年(650年)五月,李治在为祭奠李世民周年忌日而入感业寺进香时,又与武则天相遇。两人相认,并互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不久之后,李治将武则天迎娶到了后宫,再次让其当上了嫔妃。
李治与武则天(剧照)
武则天性格十分强势,而且心思缜密手段毒辣,在进入后宫之后,先是与王皇后联合干掉了备受李治宠爱的萧淑妃,之后又亲手掐死自己的亲生女儿安定思公主,以此来嫁祸王皇后,最终成功从激烈而又阴狠的后宫之争中“脱颖而出”,坐上了大唐皇后的位置。
不过,由于当时在朝堂之上,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诸多大臣,都对武则天抱有警惕之心,所以经常在李治身旁献言,阻止李治“废王立武”,对武则天的“上位之路”产生了极大的阻碍。
于是,武则天就一边想办法在朝中与,许敬宗、崔义玄等新兴的势力交好,让他们来支持自己,一边又在李治耳边“吹风”,挑拨皇帝与前朝大臣集团之间的关系。
李治初登皇位,本就在权力上受到这些老臣极大的限制,心中早有怨气,经过武则天的挑唆,自然是立刻就加深了对长孙无忌等人的不满情绪。
显庆四年(659年)四月,李治与武则天联起手来,将长孙无忌、于志宁、韩瑗、来济等人削职免官,贬出京师。
李治(剧照)
至此,李治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
“废王立武”事件沉重打击了关陇集团,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皇权不振的情况被改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而武则天也从这个时候开始,不但坐稳了皇后的位置,同时也成为了李治的“政治盟友”。
又过了两年,李治的身体情况逐渐变差,于是就开始让武则天陪同自己一起执政,朝堂之上开始出现了“二圣临朝”的奇景。
然而,李治除了身体虚弱以外,性格上也没有武则天那么强势,所以没过多久,武则天在权威上就开始逐渐压过了李治,成为了大唐实质上的“领导者”。
这也让她逐渐有了以女人的身份,登基称帝的野心
载初元年(690年),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武则天正式加冕称帝,将国号改为“周”,定都到了洛阳,正式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正统女皇帝。
武则天
放在面前的艰难抉择
由于在武则天之前并没有女人真正地当过皇帝,而且在武则天改朝换代的时候,唐朝还仍旧处于鼎盛时期。
所以,一时之间,不管是在李家王室、还是在朝堂之上、又或是民间,都有很大的反对声音。
李姓王族更是多地起兵想要攻打进入洛阳城,将武则天拉下马。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武则天开始对李家后人大肆抓捕、杀戮,,派兵镇压造反势力。
剧照
并将反对自己的那些朝堂势力全部剿灭,还派人前往民间监视,只要出现有人想要煽动民众反对武家的统治,就立刻将其捉拿,并且屠戮全族。
在琅邪王李冲、越王李贞相继兵败战死之后,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黄国公李撰、东莞郡公李融、常乐公主等一些李家后人也选择了自杀。
在这种绝对的威压之下,许多人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转而选择了支持武则天的统治,就连原来的皇帝李旦,都因为害怕自己的这个亲生母亲会对自己下手,而主动向武则天申请,将“李姓”改为“武姓”。
于是,经过几年的风波平乱之后,武则天的统治终于得到了大部分的认可。
剧照
“武周王朝”也真正地站稳了脚跟。
不过,虽然成功当上了女皇帝,可是这个时候,武则天已经67岁了。
要知道,平均寿命只有不到40岁的古代,这个年龄已经到了半只脚踏入棺材的阶段了,保不齐哪天可能就要驾崩。
在自己死后,由谁来接替这个帝国的运转呢?
这个问题,像一块儿大石头一般,压在武则天的心头之中。
由于武则天是李治的皇后,所以她的孩子也都是李家的后人,如果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那么就等于重新将李氏扶上了正统之位,自己费了这么大心思去改朝换代、夺得皇权,转眼就将重新化为泡影,一切功夫都要白费了。
可是,如果将武氏后人立为“储君”,那么跟自己就不再是直系传承的子嗣了,这样一来也会让自己的“正统身份”受到影响。
毕竟,在古代十分看重“正统名分”这种事情的。
武则天
除了这些以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不管是立李氏为太子,还是立武氏为储君,如果选择了一方,另一方则很有可能会在自己死后遭到残酷的清算。
毕竟吕后的例子就深深地撰写在历史当中。
虽然武则天一直以来,都偏向要将大统传承到武氏家族的手上,而且对李氏打压得十分严密。
但是,毕竟自己的几个孩子都是李氏家族的一员,即便是心硬如铁的武则天,也难以狠下心来送他们去死。
于是,一时之间,如何做这个决定,则成为了武则天面前的一道难以抉择的难题。
一直到狄仁杰在武则天面前说了一句话,才让她心中逐渐有了答案。
狄仁杰
狄仁杰的智慧
在武则天登基称帝之后,武家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族人纷纷做了大官。
其中,最受武则天所信任的,就是她的侄子武三思。
武三思性格跋扈,善于阿谀奉承,在武则天的称帝之路上极尽谄媚,百般奉迎,十分懂得讨好武则天的欢喜。
后来,又在李贞等人的造反事件中,有带队平叛的功劳,所以让他更是备受武则天的恩宠。
于是,在短短十几年间,武三思就从一个小小的护卫将领,一路升为右卫将军,礼部尚书。
在武则天称帝以后,更是被封为了“梁王”,后来又被召进朝堂,担任了朝中宰相的职位。
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图片来自网络
圣历元年(698年),74岁的武则天在储君的抉择中倒向了武氏一脉,于是就想要立武三思为太子,将来将皇位传授于他。
但是又害怕在自己死后,武三思难以指挥的动朝堂上的这群大臣,于是就询问朝廷重臣们的意思。
其中大多数人都对武则天的主张表示强烈抗议。
这让武则天大为恼怒,立刻下令这些人下狱获罪。
后来,她又向当时最有威望的狄仁杰询问建议。
头脑向来睿智,并且对武则天的脾气有十分了解的狄仁杰,并没有像那些鲁莽的大臣一样直言,而是选择用一种较为柔和的方式,来让武则天自己做考量。
剧照
狄仁杰告诉武则天:“自古以来从没有人听说过会将姑姑配享太庙的,如立三思,恐陛下百年之后名誉受损。”
听到这番话,武则天立刻醒悟了过来,于是立刻向狄仁杰问道:“那以爱卿之见,立何人为太子最为合适?”
狄仁杰不慌不忙地说道:“太子是天下根本,根本一动,天下就危险了。陛下可想,姑侄与母子谁更亲?固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可保陛下身后安稳千秋矣。”
于是,武则天当即改变了决定,派人将李显接到了京城当中。
李显(剧照)
其实,之所以狄仁杰能够劝服武则天改注意,也是巧妙地利用了帝王最为在意的事情。
那就是后世对自己的评价。
武则天敢为天下先,第一个以女性身份登基称帝,也正说明了她对于“正统”的名分十分看重,即便是在逝去以后,也绝不会允许有任何差错。
这才让狄仁杰巧妙地捕捉到了这个“命门”。
不过,武则天虽然立了李显为太子,也十分看重保护武氏一族的血脉传承。
武则天
于是,在81岁临终之前,武则天决定还政于李唐,并且还立下了“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的遗嘱。
也正是这个遗嘱,让她成功进入了太庙,并且与李治合并葬在了乾陵当中。
同时也让武氏家族在其死后,成功幸免于难,保存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