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话说一天,一个采桑女到空桑伊水河畔采桑,突然听到婴儿的哭声,采桑女循着哭声发现了这个被人遗弃的孩子,并把他带回去献给有莘王,因小婴儿无名无姓,又在伊水河边发现,于是取名为伊,有莘王便命家用奴隶厨师抚养他,从此伊就成了一名小奴隶。
伊自幼聪慧,勤学上进,耕于有莘,喜欢研究尧舜之道,在跟养父学习烹饪技术后,成为了奴隶主贵族的厨师以及其子女的家庭教师,在商汤娶有莘氏女时,伊尹作为陪嫁奴隶来到了商族部落,成为商汤的厨师。
一日,被商汤召见,伊对商汤开始聊烹饪,说道“烹调美味,首先要认识原料的自然属性,如动物原料,主要分为三类,水居者腥,肉矍者臊,草食者膻,要做出美味佳肴,主要依靠水、火、味的调节,大凡味之根本,水为第一;然而,消除腥味、去除膻味、除却臊味,关键在于掌握火候,鼎中多次沸腾,多次变化,都要靠火来调节,有时用文火,有时用武火;调味必用酸甜苦辛咸这五味,调料的先后、用料的多少以及配料的组合都十分微妙,难以用语言表达,要做到心中有数的同时,也更应悉心去领悟,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做到久而不败,熟而不烂,辛而不辣,淡而不寡,甜而不过,肥而不腻,酸而不浓,咸而不涩。治理国家如同做菜(治大国如烹小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办好.......要想吃到以上这些四海八荒的美味,就必须成为天子,要成为天子必须要实行仁道。”
看来好吃的在任何时候对人都有吸引力呀。
至此商汤听得都愣了,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奴隶竟然如此不同凡响,不仅饭菜做的好吃,还知道各个地方好吃的土特产,更重要的是还懂治国之道,心里甚是高兴,当即免除了伊尹的奴隶身份,任命为“小臣”。
此后伊便成为了商汤身边重要的谋臣,教汤效法尧舜之道治天下,劝谏他伐夏救民。此后辅佐商汤灭夏建商,被封为“尹”(相、宰相的意思),尊称为伊尹。而后起草了《明居》,即民众应该遵守的法律法规。
02
商汤死后,伊尹继续辅佐了大丁、卜丙、仲任、大甲(太甲)四位帝王。其中商汤的孙子大甲最难辅佐,刚继位时他还是个小少年,继位前两年表现还可以,可到了第三年他任意发号施令,一味享乐,暴虐百姓,又亲自破坏商汤制定的法规,导致朝政混乱。伊尹一再劝谏,大甲仍我行我素,不听规劝。可能是叛逆期吧,不好管理,可愁坏了伊尹,要是自己的孩子还能教训下,可他是商王,那该怎么办呢,伊尹左思右想,终于想到了治这小子的办法。
他在国内四处宣扬帝王大甲,不遵守商汤立下的法规,横行无道、暴虐无德、肆意妄为,破坏祖宗留下的法律制度。大甲的名声也变得不好了,对于反抗他的老百姓,他就用暴虐的手段惩治他们,导致老百姓对他更不满,名声从此更加恶臭。这时伊尹见时机已到,便立即命令士兵把大甲押送到了商汤的陵墓桐宫,让他每天面壁,学习商汤制定的法规。史称“伊尹放太甲”。
大甲被放逐后,一时间朝中没了君主,政务也没人拿主意了,伊尹便开始摄政。并先后写了《伊训》《肆令》《徂后》三篇训词,命人刻在甲骨上,送到桐宫让大甲学习,这些训词讲述了君主如何为政,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以及如何继承商汤的法度问题,教育大甲不能违背祖训。
可能是读伊尹的文章受到了启发,也可能是受到祖父商汤德行功绩的熏陶,也可能是叛逆期过了,或者三者都有,总之,大甲慢慢的改过自新了,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没那么狂妄了,决定以祖父商汤为榜样,做个贤明的君主。看来这三年没白教育,伊尹知道后便驱车来到了桐宫拜见大甲。
大甲见到伊尹后,作揖跪拜自悔道:“我小子不明于德行,自己招致不善。多欲败法度,放纵坏礼制,因此给自身召来了罪过。上天造成的灾祸,还可补救;自己造成的灾祸,不可逃脱。以前我违背师保的教训,当初没有责备自己;还望依靠您的匡救恩德,谋求我的好结局。”
伊尹作揖跪拜说道:“讲究自身的修养,又用诚信的美德和谐臣下,就是明君。先王成汤慈爱穷困的人民,所以人民服从他的教导,没有不喜悦的。连他的友邦和邻国,也这样说:等待我们的君主吧,我们的君主来了,就没有祸患了。君主要增进你的德行,效法你的烈祖,不可有顷刻的安乐懈怠。事奉先人,当思孝顺;接待臣下,当思恭敬。观察远方要眼明,顺从有德要耳聪。能够这样,我享受王的幸福就会没有止境。”
三年十二月朔日,伊尹戴着礼帽穿着礼服迎接嗣王大甲回到亳都,并把政权还给了大甲,作书告王说:“人民没有君主,不能互相匡正而生活;君主没有人民,无法治理四方。上天顾念帮助商家,使嗣王能成就君德,实在是商家万代无疆之美啊!”
从此后大甲遵守法度,勤政修德,诸侯恭顺,百姓安居,商朝政治又出现清明,发展繁荣起来,于是伊尹又作《太甲》三篇,《咸有一德》一篇,褒扬大甲,大甲终于成为有为明君,被商朝后代尊称为“大宗”。
大甲去世,沃丁继续拜伊尹为相,但伊尹年事已高,辞去了官职,回归故里,于沃丁八年去世,享年一百多岁,后葬于西毫(今偃师市西十里),被商朝后世君主尊于宗庙祭祀。后有人建“元圣祠”,百姓建“伊尹庙”,用来纪念伊尹。其中“伊尹庙”于文革时期被毁。
03
伊尹总共辅佐过五位商帝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名的贤相,因为他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后人因此尊称他为圣人、元圣人。
在政治上,伊尹主张“居上克明,为下克忠”。做君主的要“惟亲厥德,终始维一,时乃日新”。就是说居于君主的位置,要能够明辨是非,贤明,作为臣子对君主要忠诚。要想使自己的道德品行始终如一,就要不断更新自己的道德意识。他还强调“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主张尊贤、用贤,用人适当。他强调“臣为上为德。为下为民”。就是做大臣的上要对君主负责,下要为民着想。
在教育上,伊尹认为“习于性成”。就是说人的性格、道德品质是通过长期重复的熏陶学习,逐渐养成的不自觉就形成的本性。强调了后天学习培养的重要性。他还说过“慎终于始”,是指要想有个好的结果,就要有一个好的开始,即要重视幼儿的起始教育。
在道德教育中,他强调“居上克明,居下克忠,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就是说居上的商王要能够明辨是非;居下的臣民对君主要能够尽忠。不求全责备他人,检视自己不及别人的地方。“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教育意义。
在道德上,伊尹主张“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就是说,德行没有固定的标准,可以以“善”来作为衡量标准。对于德和政的关系,伊尹说:“七世之庙,可以观德,万夫之长,可以观政”。意思是说,君主的德行怎么样,可以看其后世是否将其尊祀七庙,国家治理的怎么样,要看百姓的首领是怎么样的人。
在军事上,伊尹的作战思路也是值得后人借鉴的,在此就不多表述了。
伊尹还是中原菜系的创始人,他的“五味调和说”和“火候论”,至今仍是中国烹饪不变之规,被中国烹饪界尊为“烹调之圣”、“烹饪始祖”、“厨圣”。
在医学方面的贡献:将中草药熬成汤用以治病,提高了中药的疗效。《汤液经法》历代医学家认为是伊尹所著。
04
伊尹的德行与才能以及其哲学思想、教育思想被后世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所尊崇,是众多为相者的楷模,帝王倾慕的良才。
时至今日,再看这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之河,那些为中国文化和思想发展做出贡献的人里,伊尹无疑是杰出的一个,值得我们纪念,其部分先进的思想理念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策划:鱼羊史记监制:鱼公子
撰文:蕴玥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