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古装剧的朋友都会看到这么个情节,为了抓捕江洋大盗,官府都会张贴“悬赏公告”,希望广大民众能够参与追踪盗匪。而悬赏的金额一般都比较高,相当于普通人家数年的收入。
但在中国历史上,却有这么一位海盗王,他引起了两位雄主的重视,悬赏金额不断上升,甚至达到了朝廷年收入的一半,在历史上可谓是空前绝后。
01
这位海盗王叫陈祖义,他是广东潮州人。他生于战乱的元末明初,由于家贫,加上朱元璋的禁海令,陈祖义一家迫于生计,只好到南洋谋生。
陈祖义感到如果安分地过日子,很难发家致富。于是铤而走险,干起了海盗事业。海上丝绸之路从宋朝开始繁荣,尽管明朝实行海禁,但在印度洋、东南亚等地依然活跃。陈祖义的海盗集团通过武装抢劫,很快就获得丰厚的财富。根据《瀛涯胜览旧港记》记载,“甚是豪横,凡有经过客人船只,辙便劫夺财物”。他雄霸马六甲海峡数十年,势力发展到万余人,拥有一百多艘战船。是当时南洋海域最强大的海盗势力。考虑到当时西方尚未进入大航海时代,陈祖义还极有可能是世界最强的海上武装。
拥有强大武装的陈祖义不满足于仅在东南亚发展,他很快就把触角伸向了印度洋、日本、台海等等地区,劫掠商船无数,共有50多座城池被他攻破。不仅如此,陈祖义还当了三佛齐(今属印度尼西亚)的渤林邦国的大将军,并在国王去世后,成为国王。
黑白两道通吃的陈祖义,成了当时南洋的霸主,有些东南亚小国,在陈祖义的威慑下,纷纷向他称臣纳贡。这种情况在世界海盗史上也是罕见的。
陈祖义在各地袭扰、劫掠的事迹很快就被明太祖朱元璋知道了,他不容许陈的胡作非为,于是悬赏50万两白银捉拿这个海盗王。但不久朱元璋驾崩,明朝陷入了建文、永乐叔侄之间的大战,处理陈祖义的事被暂时搁置。
靖难之役后,朱棣成为大明的皇帝。此时不少南洋国家纷纷派遣大使进贡。陈祖义作为渤林邦国的君主,自然也参与到纳贡的队伍中。可是他的船出发后,却没带任何贡品,而是一路抢劫进入明朝的贡船,将所获宝物作为贡品。当船在中国靠岸时,都是满载抵达。
一开始永乐皇帝不知道底细,以为渤林邦国仰慕大明,送上如此多的厚礼。可是纸是包不住火的,不少遭到陈祖义抢劫的外国使节纷纷向朱棣告状,说自己的贡品被陈祖义抢走了,并作为给大明皇帝的礼物。而且他在抢劫时非常凶残,几乎实行三光政策,不少使节遭到了杀害。
这让朱棣勃然大怒,陈祖义的行径已经触犯到了大明的威严,如果再不剿灭这股势力,那么大明帝国又何以向海外诸国显示天威,维护南洋的秩序呢?而有一些野史传说指出,永乐听说,陈祖义秘密收留了从南京逃出的建文帝朱允炆,准备带着他打回大明复辟登基。
不管这件事真伪如何,这对朱棣来说绝对是零容忍的事。他最忌惮的就是朱允炆势力,为此他不惜大开杀戒,处决了包括方孝孺在内的数万人。而假如陈祖义收留了建文帝,那么朱棣为了帝位的稳固,必须是要“虽远必诛”的。于是他把捉拿奖金调高到750万两银子,而当时明朝一年财政收入也不过1100万两而已。陈祖义由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悬赏最高的通缉犯,其人头居然相当于中国当年一半的财政收入。
因为陈祖义远在南洋,如果成功缉拿他就可在东南亚各国彰显大明国威。可朱元璋的禁海令又让大明海军萎靡不振,于是永乐开始了一项航海创举。1405年,三宝太监郑和奉命出使西洋,拉开了郑和下西洋的序幕。
1407年,郑和访问完诸国后,特意派人招抚陈祖义。而陈祖义并没有把郑和放在眼里,觉得他只是溜须拍马的宦官,根本没啥本事。而且他听说郑和宝船满载宝贝,于是有了打劫郑和船队的想法。
他对部下说:“明朝的船队虽众,但操船者初涉远洋,大多为河塘之师。明朝的船虽大,但行动迟缓,且不熟地形。明朝的水师虽强,但多年未战,骄兵,且以马步兵为主。”
于是陈祖义派人告诉郑和,他准备归顺大明。其实这只不过是他的诈降之计,企图借此接近郑和宝船,从而进行劫掠。但是有位叫施进卿的南洋华人头目,早已把陈祖义的阴谋泄露给了郑和。郑和早就想捉拿陈祖义,既然他来投诚,那就将计就计,借此将其擒获。于是三宝太监部下天罗地网,等待着陈祖义到来。
当陈祖义率领船队到来,准备诈降,抢劫宝船时。却不知道自己已经陷入了包围圈。他的船队遭到了大明海军的合围,明军以火攻袭击海盗船,经过激战,陈祖义手下5000多人被歼,十艘船被击沉,七艘被俘。而陈祖义也被明军俘虏,带回到中国受审。
永乐皇帝特意在各国使节面前处决了陈祖义,告知他们大海盗已经被消灭,同时震慑诸国,彰显大明国威。陈祖义被剿灭后,南中国海恢复了平静,史载:“海道由是而清宁,番人赖之以安业”。
策划:鱼羊史记监制:鱼公子
撰文:鼓浪隐士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