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故事,每个朝代都有,今天要给大家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明朝初年。当时朱元璋已经年老色衰,临终前,他想见一见自己的儿子,嘴里不停的念叨着那四个字,可亲孙子朱允炆却装作没听见,不仅如此,他还篡改了圣旨,不让朱元璋和儿子相见。这又是这么回事呢?
朱元璋为了保证朱标将来能成功上位,并且还能保住皇帝的位置,也在背后做了很多操作,例如建立了强大的太子党政权等等,不过,就在朱元璋忙的如火如荼之际,大太子朱标,竟然身患重病,去世了。
而三儿子晋王到是不错,可如果立晋王为太子,二儿子秦王肯定不会答应,自己还活着是压住他,将来要是死了,兄弟之间因为这件事反目成仇,势必会把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大明王朝闹得天翻地覆,国家动乱可不是自己想要看到的。于是朱元璋再三考虑之后,决定还是从朱标的儿子当中寻找继承人。
其实,朱元璋对立太子这件事情,应该是不太在意的,因为不管哪个孩子做了太子,都是自己的血脉,手心手背都是肉,怎么选不都还是自己的肉嘛。
说了朱允炆,我们再来看一下这段时间的朱棣。朱棣在得知朱元璋立朱允炆为太子的时候,他内心当中有什么想法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从许多历史文献上看,朱棣一直有夺取皇位的野心,只是他隐忍不发,或许是害怕受到兄弟们的职责,又或许是害怕造反的后果,他从来不敢在外人面前表现出对皇位的渴望,即便后来朱棣带兵攻入南京,也是打着清君侧的口号。
不过,一开始朱棣虽然在北方有自己的军队,但和皇帝的大军比起来,显然是小巫见大巫,根本不够看,所以为了确保计划成功,起兵后朱棣就来到了宁王朱权的封地,朱权是当时九大塞王中,最强大的一个塞王。朱棣到了大宁,直接趁朱权不注意,将其绑架,进而“挟天子以令诸侯”,使得自己的反叛军军力大增。
朱棣在历史上的风评一直不太好,古人对于封建礼制看的十分重要,朱棣做了谋朝篡位的事情,本身就与大众的精神观念不符合,再加上他后来做了很多劳民伤财的事情,例如修建故宫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很多老百姓因此惨死,他被后人骂也是理所应当的。不过,在现代人眼里,关于他谋朝篡位这一点,人们有了全新的看法。
可是朱棣刚出发没多久,就又收到一封圣旨,说让他不要赶过去。两封前后矛盾的圣旨,让朱棣搞不清状况,不过最终他还是选择听圣旨的,没去京城。
因此,如果这件事情是真实发生的,那么朱元璋最后下旨单独叫燕王前来,恐怕不会是说一些家常小事,很有可能是要重新选择皇位继承人,而朱允炆也发现了这一点,所以就假传圣旨,才避免了皇位被夺走。那么,朱棣后来的谋朝篡位,也就算不得朱棣的人生黑点了,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应该是理所应当的,而朱允炆才是那个应当谴责的人。
朱允炆,朱棣包括其他的藩王,他们的所作所为,哪一个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就连朱元璋立朱允炆为皇太子,也是为了不让自己的大明王朝落在别人手里。自古无情帝王家,此话不假。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