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国之兴亡不在国之富,而在百姓苦乐,且看短命隋朝遗留给盛唐财富

国之兴亡不在国之富,而在百姓苦乐,且看短命隋朝遗留给盛唐财富

贞观十一年唐朝名臣马周就曾感言:“(隋朝)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单这一个隋朝仓库的粮食,就叫处于盛世的唐王朝受用到“贞观”十几年间。

如此奇特景象,推测一下隋朝文帝时的巅峰年间开皇之治的“富庶”,必须说,国之富足超乎想象。

隋文帝完成了一统南北大业后,经过近二十年励精图治,耕地面积已突破五千五百万顷,高速发展的农业生产,和稳健的政治制度,社会一片繁荣,很快为这新兴强国积累了巨额的财富。

《文献通考》中记载,“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太宗李世民看了隋朝的粮库资料,曾经有一感慨,“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1971年,国家开始对隋朝时期的含嘉仓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共探出密集且有秩序排列的粮窖287座。其中160号窖保存有约50万斤炭化谷物,部分还可发芽,第二年结出了果实。 据有关史料记载,含嘉仓能储存580万石粮食,唐代1石差不多现在53公斤。

由此可见,隋朝的富裕与强大。也可从《隋书》里记载的隋炀帝各类活动中“窥一斑而知全豹”,动辄就是“营费巨亿万”。唐朝贞观年间,高昌王麹文泰觐见唐太宗,在与太宗闲谈期间,两人聊到了“贞观之治”的繁华景象,却淡淡吐槽了句“非复有隋之比”。意思是:您这“盛世”,比隋炀帝的“大活动”差远了。

那么问题来了,富足到百姓“五六十年粮食吃不完”的隋朝,怎么仅仅三十几年,到了二代皇帝,就闹得民怨沸腾、哀鸿遍野,皇权就这么被推翻了呢?

那些物资丰厚的大型粮仓,对于隋朝的草民百姓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隋朝对于仓库的管理和粮食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为了“防止老百姓浪费”(百姓之徒,不思久计,轻尔费损,于后乏绝),将其管理权交给各地州县。这在和平时期没有问题,但到了非常时期,所谓“严格管理”,却成了苛待盘剥百姓的借口。隋朝粮食这么多,老百姓却吃不着。

例如隋炀帝讨伐高句丽的战争期间,赋役沉重的百姓,又遭到天灾肆虐, 虽然各大仓库的粮食储量依然充沛,可是“吏皆惧法,莫肯赈救”。 哪怕好些地方“皮叶皆尽”,也就是树皮树叶都叫饥民吃光了,当地官员想的,却是要守好宝贵的粮仓,别让这皇帝的粮食被百姓取走。大灾时地方官“闭仓不恤”的记载,见诸隋末各类史料。

所以,也就有了隋末年间匪夷所思的怪现象:一边是是各大仓库“犹大充韧”,富足到令人眼热,隋炀帝歌舞升平,各种饮宴活动,把鞠文泰等“来客”们看的眼花缭乱;但另一边,却是“百姓废业”“无以自给”,眼巴巴盼着粮食救命。 但濒死的百姓至死看到的,却是那些“富庶”粮仓,永远对他们紧闭的大门。

如此做法,不仅失掉了民心,也让隋王朝尝到了必然的苦果。待到隋末农民战争爆发,各地反隋大军的重要战略目标,就是抢夺粮仓:著名的洛口仓和回洛仓,成了瓦岗军的囊中之物;黎阳仓成了窦建德的重要家底;而永丰仓却是唐高祖李渊夺取天下的关键本钱。这些装满丰富物资的仓库,非但没成为隋朝延续的基石,反而成为亡国的导火索。

隋朝一座座紧锁的粮仓,断送的正是天下民心。虽然后人常津津乐道代表隋朝富有的那句话“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但其深含的警示意义:“自古以来,国之兴亡不在国之富足,而在百姓苦乐。”更值得思考。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活动,隋朝,兴亡,仓库,天下,粮仓,百姓,盛唐,隋炀帝,年间,观点评论,西京府库,粮仓,百姓,隋炀帝,粮食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活动,隋朝,兴亡,仓库,天下,粮仓,百姓,盛唐,隋炀帝,年间,观点评论,西京府库,粮仓,百姓,隋炀帝,粮食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活动,隋朝,兴亡,仓库,天下,粮仓,百姓,盛唐,隋炀帝,年间,观点评论,西京府库,粮仓,百姓,隋炀帝,粮食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