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无疑是中国封建时代的巅峰。无论是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司法方面更是走在世界前列,《唐律疏议》是唐高宗制定的国家司法法典,也是东亚最早的法典,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刑事法典。两宋的司法也是脱胎于《唐律疏议》。而唐朝之所以重新编纂司法法典,就是因为唐太宗时期一件复杂的凶杀案。
大唐贞观年间,某年某月某日。在大唐魏州地界,有一家“快捷酒店”,由于魏州地处要地,这家住宿的旅店生意还算不错,老板叫张狄。由于丈母娘身子有些不爽,张狄就把媳妇送走回娘家探亲,自己回到独自打理旅店的工作,应付来来往往的各路客人,就在当天黄昏,供应商来了,天天给张狄这的酒店供应粮油,蔬菜,柴火和日常用品供应商过来送货,张狄作为老板自然也是不敢怠慢。亲自盘点和交接。并一边往库房送货。就在这时候,三名陌生客商过来住店。三人讲话自然是外地口音,腰挎横刀(好比现在携带枪支),三人都是身穿戎装(军服),三人自我介绍是皇家禁卫军的高级宿卫军官,因公干出差路过魏州,三人当中带队的自称叫杨正。
由于张狄与老乡在盘点交接,而且当天住宿的人还很多,张狄也没有多想,于是安顿好杨正三个人住宿,而且还是上房,此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快捷酒店里的客人们陆陆续续回各自卧房就寝睡觉,张狄又巡视一遍旅店,依旧是平安无事,因为这个旅店从老板到财务,从伙计到保洁都是张狄一人,所以张老板不得不亲力亲为。待一切安好以后,张狄把旅店大门彻底插上门闩,回卧房睡觉去了。古人日落而息日升而起。只是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一夜之间,发生的事情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甚至惊动了皇帝李世民。
次日天光大亮,天气有些阴沉,原本应该早早起床办业务张狄迟迟没有起床,旅店无疑早晨最忙,一大早就有着急赶路出城的,也有早赶紧入城住店的,客人要结账,新的客人要入住,也有生意往来的关系户来找张狄商量业务。然而这张大老板迟迟没有出现,而且已经超过他过去应该出现时间段。住旅店的老客人和关系户也不仅议论纷纷,有几个关系不错人就去张狄住宿的房间去看看咋回事,大家来到张狄个人居住的房间,来到住处发现,发现房门虚掩。在房门口有一股浓烈的血腥气扑鼻而来,味道闻起来还挺新鲜的。有人大着胆子推开房门定睛一看,妈呀,有人一声尖叫居然昏过去,胆子大的仔细观看,大家惊恐地发现张狄躺在房间地上,血肉模糊,一动不动,任如何叫喊也不答应,死了,有人急忙去县衙报警。
县衙得知消息,本地快捷酒店的老板张狄被杀,衙司自然不敢怠慢。毕竟恶性凶杀案,立即安排作(法医)验尸,派胥吏(警察)开始案件的调查走访。经过一段时间的排查得知以下三个有效且无误的事实并上报县衙:
一,酒店老板张狄死亡的原因是刀伤。由此可以推断出凶手是持刀行凶,凶手比较凶悍,但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发现凶器,胥吏几乎都把旅店都给翻遍了也没有找到凶器。更为奇特是旅店本身存在的刀具没有丢失,经过对所有刀具进行仔细的检查,也没有任何异常痕迹。由此可以推断:作案人行凶以后携带凶器离开,换言之,凶器是作案人自己的。
二,经过胥吏推断,张狄的被杀死亡时间在他昨晚回房睡觉到今天早晨别人发现尸体之间(这是废话),而在凶杀案发现的时候,店里店外旅客不少,也有不少是熟人(就是目击证人),所有的人都没有看到任何可疑人员离开旅店,一切很正常。由此可以推断:作案人是作案前住进酒店,而且是在天亮之前,也是就是大家发现尸体之前离开案发现场,说明作案人已经开始隐藏,这一点符合作案人的行为准则。
三,在案发现场,张狄是死在地上,而不是床上,而且衣服也穿得十分齐整,房间内没有任何搏斗痕迹,房间的门插销,窗户也状况完好,没有外人强行闯入的迹象。由此可以推断:这就说明张狄不是在睡觉时候被杀的,而是在清醒状态下遭到作案人的突然袭击,猝不及防之下被杀的,甚至来不及呼救和反应就已经丧失意识直到死亡。但可以排除熟人做作案的可能性,因为旅店之内就张狄一个人。其他人都是顾客。
胥吏的总结:被害人张狄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巡视旅店,在确保无恙以后,自己会插好旅店大门和后门,然后回到自己的住处的房门睡觉,根据老客户的回忆,在过去,如果此时发生意外或者旅店的客商有事情在夜间找张狄,他们会敲门呼唤。但凶杀案发生的当天,在一早发现张狄尸体的时候时,张狄自己房门以及旅店的大门并没有插上,都没有发现任何人为的损坏。这就说明一个问题,作案人在进入旅店时,大门时就已经是敞开的了,也有可能有熟人给作案人开门。作案人作案后离开案发现场,应该是自行离开,没有惊动任何一个人,所以也就无所谓有人插门开门,由于张狄已死,这里面最大的悬疑在于,作案人是如何进入旅店大门和张狄的房间的。
县衙在看到有关案情的报告以后,与办案经验丰富的“老警察”胥吏开始了案情分析会,经过仔细分析和综合各种可能得出如下分析:作案人可能有两种可能情况,一,作案人肯定是昨晚住在旅店内部人员所为人,也就是说,作案人就在现在已经被“拘留”过程应该是这样,在张狄回房之前,作案人提前悄悄进入张狄的房间埋伏,这一前提是,必须熟知张狄的作息时候,而且要拿捏准确,太早太晚都不行,待张狄一迈入自己的房间,作案人趁其不备,一刀毙命将其杀死,然后就呆在张狄的房间之内,随后赶在天亮以前携带作案刀具离开旅店。二,作案人与张狄必须是熟人,找借口约张狄会面,张狄听见是熟人,自然不会怀疑,待张狄打开自己的房门和旅店大门,把作案人迎接入自己的房间,没想到是引狼入室,作案人持刀将张狄杀掉。随即携刀逃之夭夭。
县衙就此围绕进入旅店人员和持有武器(刀具)两个方面进行大规模地排查,而案发当日最后入驻旅店的三个军官自然是第一嫌疑对象,但旅店之内根本没有这三个人了,县衙自然不敢怠慢,立即让胥吏对三人展开拘捕,还算不错,经一天紧急追赶终于把将杨正等三名皇家禁军的高级军给截住了。并且把三人“请”回了县衙。
杨正三人得知凶杀案以后也是大惊失色,而三人知道自己是头号“嫌疑犯”的的时候顿时急眼了,杨正对县衙做出如此陈述:他们三人是自行离开,由于公务在身急于赶路,三人在五更天(大约是现在的3:00—5:00之间)自行打开旅店大门走的,而且三人在昨天住店时也跟老板张狄如实诉说过,老板张狄也同意他们自行离开的时候,不必叫醒他。自己开门走就行,所以杨正一行三人出门离开的时候就没有打扰张狄,不料想居然会如此。这番看上去毫无破绽的说辞自然打动不了县衙的官员们,胥吏们开始对杨正等三人的身份和随身携带物品开始验看,在检验三人携带的三把刀具的时候,有了重大发现和突破,(法医)在其中两把刀的刀刃上验出血迹!
杨正三人立即正式拘捕,尽管他们三人身份不低,是宿卫皇宫的高级军官,是皇帝身边的禁军,但这不是他们免于责罚和逃避法律的护身符,当时还是大唐开国初年的贞观年间,国家法治十分清明,王公贵族、开国功臣,皇亲国戚,各级官员都十分低调。史载:"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这些大人物都遵守法纪,何况几个军官。魏州地方官员根根本不在乎三个人的身份和地位。问询三人为何无故杀害酒店老板张狄。三人自然不承认杀人,魏州地方官员立即开始严刑拷打,杨正等三人受刑不过,无奈之下承认杀害张逖。按照司法程序,死刑判决上奏刑部,并报最高领导,唐太宗李世民核准勾绝。
唐太宗在看到刑部上呈的案卷,经过仔细批阅李世民深感案情重大,而且案情晦暗不清,存有巨大嫌疑,可是具体到案件本身,李世民一时还说不清楚,毕竟李世民不是司法官员出身,当晚闲聊的时候,就和长孙皇后道:"你说过后宫不得干预朝政。但此事不是朝政,却是人命关天,贤妻你来看看,帮我出个主意"。
长孙皇后将案卷翻阅一遍,笑道:皇上在考我吗,此案有物证(刀具),作案时间也对得上,但缺乏最关键的一样东西,没有这个东西所有的证据都没有用,李世民道:“爱妻继续说”长孙皇后道:“动机”,杀人得有目的,要财,要色,报仇,还是三人与张狄有隙?杨正等三人与受害者张逖素未平生、无冤无仇,张狄一家也没有财物损失。假设说作案人杨正等三人,他们为什么要对一个初次见面的人痛下杀手?单纯从动机来看,根本没有任何的可能给性,不是谋财,也不是害命,只有仇杀和情杀两种动机,但问题是,杨正三人是长安人士,此次去魏州公干,不可能出现与死者熟识的可能性。所以,必须要让魏州地方查清杀人动机,不能仓促定案。"
此时的李世民就好比律师一样,继续听长孙皇后诉说:"如果作案人另有他人,难道作案人还能预测和提前知道杨正三人携带刀具住进旅店,趁三人熟睡的时候,偷出三人的刀具行凶,杀人之后事后再将刀送回去?""对。贤妻说得十分有道理,此案听起来十分离奇,并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性。假如皇后推测成立的话,作案人肯定是预先得知杨正三人带刀住旅店。根据案卷记录:杨正一行入住时,在场之人都知道杨正三人第二天五更要走。长孙皇后继续道:三人是皇家禁卫军官,自然是武艺高强,在住店的时候未必会插门,睡觉时门户不设防,让凶手有机可乘,给他做了替罪羊。"
李世民还不甘心,继续推测:假如作案人的作案手段如你所推测的那样,他必须在五更天之前,杨正三人行动身之前完成杀害张逖、送还刀具、逃离旅店等一系列作案行动。时间必须拿捏准确。案卷上说:旅店院墙内外没有攀爬、破坏的痕迹,大门完好无损,这也说明作案人凶手是在正常情况下,以正常的的方式经进出旅店的。作案人他进店时暂时不论,至少作案人在案发以后,逃出旅店后留下的是没有插好的大门。但问题是,杨正三人五更天离旅店时,旅店大门仍然是插住的,还得杨正自己开门离开。这该作何解释?
此时此刻李世民夫妇也不睡觉了,开始案情分析会,长孙皇后想想说道:"旅店本身就是复杂的地方,人来人往、作案人必然熟悉旅店里的情况。他作案之前,不一定要非要在张狄关闭店门之后才进入旅店,作案之后也可以继续呆在旅店,待人群混乱之际逃走,而且魏州地方已经做过推论。而且张狄遇害的当天早晨,有很多人出入在旅店,没有第一时间封锁旅店,要知道里面还是有张狄的本地亲友。凶手会不会混迹在他们当中?
经过夫妻二人一夜分析,李世民深感案情重大,将此案发回重审,而且派了一个大理寺(最高法院)一个叫蒋常的小官奉诏来到魏州,重新审理张狄命案。蒋常到达魏州以后,连续三天召集旅店周边15岁以上的居民谈话,最后只留一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谈了一天以后还是把他老太太给放了,但蒋常派人天天盯着老太太,只要有人找老太太讲话,就要作好记录。经调查发现,三天内有同一名男子向老太太打听:"在县衙有人问你什么了?"
经过调查得知,此人是张狄的供应商,也是张狄的老乡,由于经济往来密切,此人与张夫妻关系不错。当日,杨正一行三人住进旅店时,与张狄交谈的几个供应商者就包括该男子。次日,他再次现身旅店,说是与张狄商议下一阶段供应物资事情。又对杨正三人进行调查由于工作关系,三人平时就有睡觉都不插门。
蒋常于是将旅店附近三百多位居民召集起来,当众从人群里喊出那个男子,公开质问他种种可疑之处。在蒋常强有力的攻势之下,男子终于交代:他和张狄的妻子有染,一直想除掉张狄,然后和张妻做长久夫妻,而且可以人财两得。这时候,恰好碰到杨正一行来张家旅店投宿,便借机作案,顺手让杨正等人背锅。真相水落石出,唐太宗李世民赐蒋常二百匹绢,晋升他为御史。而且对自己的皇后更是钦佩不已。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