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一个神奇的朝代,它有许多的事为当今世人所知晓,它造就过一个辉煌的朝代,成就过众多才子佳人,众多千古佳话。
在这个朝代曾经出现许多精彩艳艳的政令,取消宵禁,使得百姓的日常营业活动延长,经济得以稳步发展,制定牙人机构,满足因经济的迅速发展而衍生出来的各项社会需求。
而宋代长期实行的“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亦是我们常听人所说的一项政令,自建国起便一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那么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宋代真的“重文轻武”?那么宋真宗时期,为何统兵大奖就敢屡次拒绝执行皇帝命令?是其顽固一意孤行之,还是另有计划?
一、宋代“重文轻武”?
“杯酒释兵权”这个在初高中课本曾经出现,大家都十分耳熟能详的故事。
这个典故从侧面反应出了宋太祖赵匡胤在某个层面上来说确实对武将怀有警惕之心。
太祖赵匡胤是武将出身,靠的是兵变出家,他既防范武将,又警惕文臣,但就最尖锐的那根刺来说,无疑太祖赵匡胤更加警惕武将。
宋朝建国前是已经四分五裂的五代时期,战争是避无可避的事情,这一时期武将的存在显然是极为重要的,但在宋朝建国以后,太祖赵匡胤吸取了前朝覆灭的教训,为了防止武将兵变,便有了前文所提的“杯酒释兵权”一事。
开宝二年,太祖举行宴会邀请了以王彦超等五位武将出身的节度使赴宴,对他们说,众人都是国家之栋梁,公务繁忙,但这不符合朝廷所需要的优贤之意,众人顿时心领神会,十分自觉地在隔天便上书从此告老还乡。
如上便是太祖打压武将的一些手段,但如果说,宋代便走上了“重文轻武”的道路了,这于当时来说,显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宋初,虽已建国,但是各地依旧不断地爆发战争,南方有众多小国未曾归降,北方有北汉等藩镇割据势力。
出于现实的考量,太祖这时即使行了打压武将之事也不可能做的太明显,他还需要武将去为大宋王朝一统而南征北战,需要武将去为朝廷平息这些战乱,并且在这个时期过多打压武将会造成民心动摇,一旦过分,甚至会产生武将兵变或是投身敌方的严重后果。
且就太祖赵匡胤本人来说,其也不是个读书人,本身也是武将出身,开宝八年,科举殿试争状元时,太祖命他们二人在金殿上打上一架,谁赢了谁就是当年的状元。
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至少在太祖在位期间,宋朝还未曾“重文轻武”,而是为了抑制武将以及国家平衡发展,采取了“文武并重”的方法。
并且当时,建国初年,太祖赵匡胤才刚刚结束五代乱世之局面,大宋王朝为其自身培养的人才还尚在襁褓成长之中,为了维系国家的发展,“文武并重”也是太祖赵匡胤唯一可行的方法。
二、统兵大将——战场瞬息万变
宋真宗是宋代的第三任皇帝,这一时期,由五代的“重武轻文”到太祖赵匡胤的“文武并重”开始逐渐转变为所谓的“重文轻武”。
但凡前线作战,无论是后勤还是部队装备都是需要谨慎考虑的一件事情,而对于上战场作战的士兵来说,他们已经将自己的生命压在了战争上,于是对于这些来说必定是格外的上心,而这些况且都不是他们最害怕的,最让人害怕的便是有一个空作想瞎指挥的上级。古往今来,有多少战争是因为上司的指挥不当而输掉的,在宋朝这样的上级无疑便是君主。
边境大将拥有帅印是如此没错,但他们在前线统帅的时候也不得不面对远在后方京城的君主的指挥,他们不敢违抗君主的命令,可在古代信息的转递与接受尤其的缓慢,一来一去要耗费上许久,对于变幻莫测的战争来说,这些时间尤为的宝贵。
对于懂得军事的统兵将领来说,君主这样的行为必定让他们尤为郁闷,空有一身才华却无处施展只能麻木地听从君主的命令,不过这样的事情也是有例外的,李继隆就是那例外之一。
在宋朝的历史上,因时代背景,战争颇多的情况下,曾经出现过不少的忠门烈士,历史名将,如精忠报国的岳飞,如杨家将等等,而在宋真宗时期,李继隆也是这样的一位名将,他上前线屡次违抗宋真宗的旨意却依旧身在前线,不仅如此,还为其加官进爵,得到了世人的赞颂。
三、统兵大将屡次抗旨拒绝执行宋真宗命令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李继隆可谓是完美地践行了这一点,在前线,李继隆多次违背宋真宗的指令对外作战,但其均未受到处罚,反而还被加官进爵。
违抗天子命令,首先这样的行为换在另外的人身上,等待他的将会是严厉的处罚,可李继隆不一样,李继隆违抗宋真宗命令,并不为的是一己私欲,且早在宋真宗的上一代宋太宗开始便有了这样的例子。
最关键的一点还在于李继隆即使是违抗宋真宗和太宗的命令,最后班师回朝的结果却绝大多数都是好的,而对于这样一个军事能力十分出众的将领,宋真宗即使是心中有气也无可奈何,如果李继隆能给大宋王朝带来巨大的胜利,那么违抗命令这件事情似乎也就变得无足轻重了起来。
宋真宗是宋朝的第三代皇帝,第一代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是武将出身,第二代皇帝是太祖赵匡胤的弟弟宋太宗,到了宋真宗这里,虽然已经过了两代,可祖上尚武之风依旧存在,对于这样拥有着卓越军事能力的将领,宋真宗本人是十分欣赏的,加之李继隆是宋朝的开国将领,本身与大宋皇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大宋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往往十分的有主见。
端拱二年,耶律休哥入侵宋朝边境,当时朝廷对于边境的的去留存在颇多争议,一度曾想要放弃这个边境的小地方,但李继隆深刻的表示了自己的意见,认为即使一块地的去留也代表了宋朝对外的态度,不能随便抛弃。
为此,李继隆亲率大军赶往前线,途中遭遇耶律休哥袭扰,李继隆派遣精锐部队,临危不乱,绕至辽军后方发动攻击,自此,辽军大败,损失严重,耶律休哥本人也在此次的战争重深受重伤。
故即使是李继隆违抗了宋真宗的命令,但若是为了国家大事,即使是宋真宗本人存在意见,朝廷官员与天下人也会阻挠其对其下手。
四、总结
总之,若说宋朝一直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是不对的,若说宋朝没有“重文轻武”这个想法亦是说不过去的。
只能说,站在时代的背景下,宋朝当权者所推行的政令以及当时战争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社会需求都造就了宋朝最后的结果,“重文轻武”是宋朝顺应着时代发展循序渐进的结果。
宋真宗时期统兵大将敢屡次拒绝执行皇帝命令是因其时代背景和当权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如此,但若是换了一个君主,换作是宋朝之后的几个君主,那么这样统兵大将的结果或许都是凄惨无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