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在我们的印象中一直是一个昏庸、好色、穷兵黩武的人,简直就是一个典型的昏君。那么真的是这样吗?好色,的确是,在父亲病重期间竟然调戏陈夫人;穷兵黩武,也是事实,三征高句丽,劳民伤财,还引发了农民起义。那么昏庸呢?这就不是事实了。尽管隋炀帝的形象有遭到后人抹黑的嫌疑,但“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他自身确实有问题。
隋炀帝的确好色,不过在他没有被立为太子前,一直表现得极好。为了得到杨坚的信任,他装出一副勤俭、正人君子的模样,表面上只有萧妃一个女人,暗地里却“金屋藏娇”。可是他很会伪装自己,不像太子杨勇一样骄奢淫逸。但是在即位后,便立即换了一副嘴脸,一改之前的“正人君子”形象,接连充实后宫,以供自己享乐。然而,这些都没有让他满意,他不过是在不同的女人身上寻求刺激罢了。在他的内心深处,一直对一个女人念念不忘。那么这个女人到底是谁呢?竟然让杨广一生念念不忘。要想追根溯源,我们就得从杨广年轻时讲起了。
隋文帝杨坚统一北方以后,南方只剩下一个陈国了。雄心勃勃的他发动了对南朝陈的战争,而这次隋军的统帅正是杨广。我们再来看看这时的陈朝,陈朝的皇帝是陈叔宝。他不理朝政,荒于酒色,整天与一帮文士通宵酣饮,后宫美人无数。其中最为出众者就是张丽华,张丽华发长七尺,光彩照人,最为重要的是她聪明伶俐,从不争风吃醋,懂得“雨露均沾”的道理,因此受到陈后主的宠爱。陈叔宝做皇帝不行,但是作为一个文人来说是相当合格的,在音乐上相当有造诣,有原创歌曲《玉树后庭花》。
隋文帝了解了陈朝的情况后,对大臣高颖说:“我是天下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而不拯之乎!”于是,在588年,令杨广为大元帅,总督八十总管征讨陈国。并且在舆论上造势,以表明自己是王者之师,“拯民于倒悬”。写了三十多万份关于陈后主十二大恶事的征讨诏书传遍江南各地,以期在心理上彻底击溃陈后主。
面对隋军大兵压进,陈后主竟然丝毫不慌。他对左右说:“王气在此,想必无忧。齐兵三来,周师再来,无不摧败。他们怎么又做这种费力无功的事情呢?”旁边的大臣也一一附和,认为隋军不堪一击。之后便继续宴饮,诗酒酬酢,美人曼舞,好不快哉!
再看杨广这一边,手下大将贺若弼、韩擒虎等人势如破竹,很快就渡过长江,包围建康城。这时,城里还有十万甲兵,众军士皆欲与隋军死战。但陈叔宝生性懦弱,又不懂军事,这时才知道慌了,便害怕地哭了起来。很快,隋军破城而入,陈叔宝带着两位妃子跑到景阳殿,躲进了一口井里。隋军到处搜寻陈后主,不见踪影,忽然听到井里有声音,便要“落井下石”,这时,陈后主连忙呼喊道:“下面有人”。众人拉上来一看,竟然是陈叔宝、张丽华和孔贵嫔三个人。这个陈后主果真是“不爱江山爱美人”,死也要在“牡丹花下死”。
而这时的杨广,年仅二十岁,英姿飒爽,正在指挥军队一路直入建康城。进了城中,斩杀奸臣,安抚民众;封存府库,财物丝毫不取,并严明纪律,禁止士兵劫掠。因此,虽刚经历过战乱,但建康城秩序井然,百姓皆称颂杨广的贤德。正是在他的指挥下,陈国三十州,一百郡,四百县皆被隋军攻下。至此,南北一统,隋文帝也结束了自东汉以来天下一直四分五裂的局面。
办完公事后,杨广便开始处理自己的私事。他早就听说过张丽华有倾国倾城之貌,一直无缘得见,可以说是“望穿秋水”。他虽然贵为晋王,身边美人无数,但与张丽华相比不过是庸脂俗粉,在出征前就有了私念,“揽张贵妃于后宫兮,乐朝夕与之共”。得知高颖第一个入城后,怕张丽华死于非命、香消玉殒,便专门给高颖写了封急信,望他能保张贵妃周全。
高颖本来打算要将张丽华交给杨坚处置的,但收到杨广的信后,觉得张丽华是个红颜祸水。于是丝毫不给杨广面子,也不怜香惜玉,立即叫人把张丽华推出去斩了。可怜的张丽华就这样香消玉殒,人言“自古红颜多薄命”,想来确实如此。
杨广赶到后,得知张丽华死了。自己念念不忘、朝思暮想的女人竟然这样死了。杨广极为愤怒,要找高颖算账。高颖则理直气壮地说:“古人云‘红颜祸水’,昔日姜子牙蒙面斩张丽华,我今日又怎么能留下张丽华这个祸水?”杨广彻底怒了,没想到自己贵为晋王,还是三军统帅,连个心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于是拂袖而去,对高颖是积怨已深,“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后来,杨广当了皇帝,高颖自然免不了死亡的命运。事实也正是如此。
那么,张丽华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竟然能让陈叔宝弃江山不顾,更让杨广念念不忘呢?《南史》记载:“特聪慧,有神彩,进止闲华,容色端丽。”又说她“才辩强记,善候人主颜色。荐诸宫女,后宫咸德之,竞言其善。又工厌魅之术,假鬼道以惑后主。”史书上都说她发长七尺,光可鉴人,眉目如画。此外,更具有敏锐才辩及过人的记忆力,所谓“人间有一言一事,辄先知之”。我们在陈叔宝写的《玉树后庭花》“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也可窥见一斑。
正是这个倾国倾城的女子使得杨广念念不忘,虽然他后来贵为帝王,后宫佳丽无数,但这份遗憾是无法弥补的。后来他开凿大运河,三下江都,除了经济上的考虑外,还有对江南风物和佳丽的思慕,特别是为了满足未曾得到张丽华的这份缺憾。后来,唐朝诗人杜牧来到秦淮河边,闻岸上酒家女在月下高歌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歌声凄婉中带着点幽怨气韵,于是有感而作《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陈朝亡了,张丽华也早已消香玉陨。但她留下的风流韵事,至今仍惹人玄想不已。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这是李商隐讽刺杨广而作。当初,他嘲笑陈叔宝昏庸无能、荒淫无道,并为之赐谥号“炀”,没想到,最后又还了回来,李渊也为他赐谥号“炀”。但是陈叔宝虽然昏庸,却没几个人知道,但杨广呢?广为人知,一说起昏君,大家自然而然地想到他。这正是历史的吊诡之处。
作者:东园公
特此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制作出品,未经授权,不得匿名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