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要强调的是,《水浒传》只是小说,不是史实,不能把小说和史实混为一谈。如果要论史实,宋江等人起义的能量压根就还没大到能撼动宋徽宗统治的地步,历史上真实的宋江起义只能算是民变,大致经过和结局是这样的: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聚众36人在梁山泊(梁山泺)起义,率众攻打河朔、京东东路(治今山东青州),转战青州、齐州(今山东济南)至濮州(今山东鄄城北)间,攻陷十余州县城池。十二月,徽宗纳亳州知州侯蒙建议,招安宋江,未成,再命歙州知州曾孝蕴率军征讨。宋江从青州南下沂州(今山东临沂)。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攻取淮阳军(今江苏睢宁),从沭阳乘船到达海州(今江苏连云港)。五月,宋江率众登岸后,遭海州知州张叔夜伏击,船只被焚,宋江战败被俘,起义失败。
如果从小说《水浒传》的角度来看,即便宋江是李世民,也未必就能让宋朝改朝换代。原因有三:一是宋徽宗统治下的北宋朝廷还没有腐朽到即将土崩瓦解的地步;二是农民起义军的巨大局限性决定了失败是大概率事件;三是梁山缺乏一个强有力的团队。
第一个原因:宋徽宗统治下的北宋朝廷还没有腐朽到即将土崩瓦解的地步。
根据《水浒传》的描写,宋徽宗统治下的北宋朝廷还没有腐朽到即将土崩瓦解的地步,一方面,朝廷还有一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即便是宋徽宗如此昏庸奢靡,耗费了巨额国力和民力,但在经济上还能维持国家运转所需;军事上,朝廷还有大量的能征善战之将,也能筹集出兵镇压农民起义所需的军费、物资等等。另一方面,作为老百姓,虽然民生凋敝,但也还没有到像秦朝、隋朝和明朝末年那般,饿殍遍野,老百姓还没到不起义就没办法活下去的地步。看看潘金莲和西门庆勾搭成奸的那一段描写,武大卖炊饼,郓哥卖梨,那些街坊邻居各自依靠自己的营生能够维持生活,小日子还能够正常进行下去。
第二个原因:农民起义军的巨大局限性决定了失败是大概率事件。
宋江即便是李世民,领导的梁山虽然引起朝廷的惊恐和重视,但梁山的实力还没有强大到能和朝廷分庭抗礼的地步,因为梁山本质是农民起义军,农民起义军的局限性是巨大的:一是短视、逐利。农民起义大多是为解决生存问题,所以没有大志向、长远目标和振奋人心的纲领,往往是停留在劫掠财富;二是暴发户心态。一旦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有了自己的大本营,就认为可以和朝廷分庭抗礼,起义之前穷困潦倒、地位低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骄傲自满和腐朽享乐思想急剧膨胀。领导层容易率先争相享受暂时胜利得来的果实——过上骄奢淫逸的生活;三是没有治国理政的经验,农民起义军即便是打下来了城池,也不知道怎么治理,不知道怎么处理好和老百姓的关系,尽管他们都来自于老百姓。最典型的莫过于太平天国,起义初见成效,对老百姓的掠夺比清政府还狠。
第三个原因:梁山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结构完整的团队。
即便宋江是李世民那样的雄才大略的人物,也改变不了梁山是个糟糕的团队的事实。之所以说这个端对糟糕,一是战将人数太少。所谓的108将,大多数只知道猛打猛杀、冲锋陷阵,真正懂得兵法的又有几个?要真正强大到能够争夺天下的地步,仅仅靠着这108将实在是兵微将寡,压根不够用。二是真正有水平的谋士太少。梁山常用的谋士就是吴用、朱武和公孙胜,公孙胜半人半仙,还不能算真正的谋士。以吴用和朱武的能力和水平,如果梁山是小打小闹、盘踞一方的地方割据势力,他们的才华勉强可以胜任,但如果要依靠他们夺取天下,那就是小材大用了,他们和张良、刘伯温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说到底,宋江是李世民那样的雄才大略的人物,即便仅仅靠他一个人,成不了什么大事。争夺天下是需要一个强有力又结构完整的团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