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四季文史
三国乱世之后,魏蜀吴都不是最大的赢家,笑到最后的是司马家族,因为天下最终落入了北魏重臣司马懿之手,司马家族建立起了晋朝。
或许是因为西晋政权来得不光彩,所以晋朝的皇帝一个比一个奇葩,即便是有那么一两位正常的皇帝,可下场依旧凄惨无比,例如西晋孝武帝司马曜。
众所周知,淝水之战时,一方的苻坚既是君王也是主帅,成功的荣耀和失败的耻辱都应该他来担。东晋这边谢玄只是三军主帅,而淝水之战的胜利似乎都算到了他的头上,有谁还记得淝水之战时期,东晋的皇帝是谁,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这份功劳算司马曜一份。
司马曜是东晋唯一掌握皇权的皇帝,在的治世之下,取得了淝水之战的胜利,不过他最后却死在宫女手中,连史书都没好意思记载。
西晋的建立与“八王之乱”
公元266年,司马懿的子孙司马炎成功篡权曹魏,建立晋朝。公元280年,西晋发动了灭吴之战,随着吴国被消灭之后,西晋彻底完成了统一。
西晋建立后内乱不断,最著名的当属“八王之乱”。而这次内乱,又将西晋送上穷途末路。前文有述,西晋许多皇帝的质量确实堪忧,司马衷作为“傻子皇帝”可能最具代表性。说司马衷是“傻子”皇帝并非蔑视,而是因为他确实不是一个称职的皇帝,相比较那些正常的皇帝来说,他的智力的确有缺陷。《晋书·惠帝纪》里有个例子。
某年,国内闹了饥荒,很多官员上表,请求司马衷开仓放粮,救济灾民。可是端坐庙堂的司马衷听完之后大为不解,但他也想为老百姓做些事情。经过冥思苦想后终于悟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曰:“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百姓肚子饿没米饭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
从小在皇宫内长大锦衣玉食的司马衷,没有深入基层,又怎么能体会民间疾苦?这种昏聩痴顽,简直让人无语至极。
可能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皇后贾南风他根本“hold”不住。贾南风是西晋开国元勋贾充的女儿,她长相丑陋,行事彪悍,手段毒辣,司马衷在她面前,就是一个傀儡皇帝。此后,西晋的朝堂上,变成了贾南风的一言堂,她肆意干政,催生了各种矛盾。
贾南风的肆意弄权,最终引发司马家族的不满,尤其是那八个晋朝王爷。最终,八王一鼓作气,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发动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导致西晋政权衰弱,经济残破,社会矛盾尖锐,蛮族趁机发动战争。316年,爆发了“永嘉之乱”,西晋灭亡。
公元317年,西晋王室“衣冠南渡”,司马邺在建邺(南京)建都称帝,从此东晋经常北伐中原,常有复国之心。
永嘉之乱后,中国再次走向分裂,北部鲜卑族、匈奴族、氐族、羌族、羯族等五个民族涌入中原大地,肆意屠杀汉人,这就是战乱无休的“五胡乱华”。在这五个民族中,最终获胜的是氐族。
百战之师殁于淝水之滨
上至先秦的犬戎,再到秦汉时的匈奴,近至明清时期的蒙古,中原王朝跟少数民族之间的摩擦从来没断过,中原政权跟游牧民族政权打过无数仗,其中淝水之战是最经典的战役之一。
相比较中原其他王朝而言,两晋的实力算是比较弱的,五胡乱华时,几个少数民族间既有融合又有战乱纷争,最后氐族稍胜一筹,进而新生出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多民族王朝——前秦。首领苻健,本是东晋的降将,后来背叛了东晋,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苻健死后,儿子苻生继位,苻生荒淫无度,喜好杀戮,最终被苻健的侄子苻坚所杀。前秦在苻坚的带领下,从此与南方的东晋走上了争霸的道路。
苻坚知人善任,在大将王猛等人的辅佐下,很快统一北方部分地区,之后,他又厉兵秣马,剑指东晋。公元383年,苻坚的弟弟苻融率兵25万为先锋,自己率兵60万,骑兵27万,总共80万,共计112万大军浩浩荡荡发兵南征。
我们知道,这场即将改变天下局势的大战,其实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它仅仅是一场很小的战斗,小到比赤壁之战都还要小,毕竟赤壁之战最起码还放了一把火,淝水之战连一场像样的战斗都没有。
前秦号称百万大军,但事实上,这百万大军根本就没有对战局起到任何作用。最后上前线的,只有前秦多年以来东征西讨、赖以立国的精锐部队而已。可惜的是,他们没有打出应有的水平,甚至比乌合之众都不如。
战事没有开始之前,彼时的苻坚信心满满,他对自己的弟弟苻融说:“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这便是“投鞭断流”典故的由来。苻坚说的没错,相比较前秦的武力,东晋只有区区8万“幕府兵”,常人思维来看,苻坚当然开心得睡不着觉。不过他后面的一个决定,不但改变了战争胜败的走向,也彻底断送了前秦的未来。
朱序本为东晋襄阳城守将,后来兵败被苻坚所俘。战前,苻坚生出一计,想利用劝降之计,不费一兵一卒收了这8万幕府兵。于是他派朱序前往。
若秦军百万之众皆至,则莫可敌也。及其众军未集,宜在速战。若挫其前锋,可以得志。秦军虽有百万之众,但还在进军中。如果等他们兵力集结,只怕将难以抵御。如今,应该趁着大军尚未集结,迅速进攻。只要能击败他们的先锋部队,百万大军就会不战自溃。
朱序此人一直没有真心投靠苻坚,所以,当他看到东晋主帅谢玄时,便把前秦的兵力部署、粮草辎重等情况和盘托出,并建议谢玄在苻坚大军未到之际提前率骑兵偷袭苻坚,实施“斩首”战略。
谢玄明白,打仗并不完全拼人数,人数众多同样有缺点,如行动迟缓、动静大、难指挥等等。谢玄派刘牢之主动出击,取得洛涧大捷。随后,两军对峙于淝水。
(苻)坚至项城,凉州之兵始达咸阳,蜀、汉之兵方顺流而下,幽、冀之兵至于彭城,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运漕万艘,自(黄)河入石门,达于汝(水)、颍(水)。
史书曾记载,前秦八月份决定南征,苻坚十月份到达前线,直至大军十二月兵败回退,前后一共4个月时间。可等苻坚都已经败回洛阳了,还有没有到达前线的部队。这种高能低效的动员能力,是时代的限制。
在仔细分析前秦兵力部署的基础上,谢玄与朱序等人商量,决定在秦军撤退不便这一块大做文章。谢玄派使者见苻坚,要求秦军的帐营稍微地往后退一点,留出空间让晋军过河,双方好真刀真枪地大干一场。
苻坚自觉正中下怀,他认为自己的军队一撤,然后再引诱晋军过河,予以迎头致命一击,定能取胜。苻坚开始果断下令后撤。
果如谢玄所料,因为秦军人数众多,撤退的时候引发了混乱,而谢玄派的是自己最精锐的8000轻骑渡河,很快就抵达了淝水对岸。此时,朱序也命令自己的手下分散到秦军各营,大喊:“秦军败了,秦军败了!”这对秦军来说,无疑是火上浇油。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秦军撤退之际乱作一团。前秦军队里面有很多是少数民族强征入伍的,这些人本来就不是真心为秦军卖命,现在听到这个消息更是拼命地往回跑。而彼时正值隆冬季节,满山的枯木枯草,大风一刮“呼呼”作响,又有晋军追赶的喊声,加上远处的几个野鹤哀鸣,这些都被秦军当成了晋军,这也就是典故“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由来。
酒后戏言,皇帝在床上被整死
司马衷的智商欠佳,司马曜的智商也让人堪忧。司马曜当皇帝没个正形,沉迷女色、疏于政务,还总爱跟臣子争权夺利,谢安能在他的统治下赢得淝水之战,也实属不易了。实质上,对淝水之战的描述,几乎没有司马曜的影子,倒是他的妃子让他在历史长河中火了一把。
淝水之战,变成了前秦的大溃败。此战中,苻融战死,苻坚中箭逃回长安,战后,东晋收复了河南、河北,贵州、四川大部分的失地,眼看东晋复国在望,却在这时发生了一件荒唐事。
虽然淝水之战“以一敌十”,但东晋自然也元气大伤。不过这一切对晋孝武帝司马曜来说是个好兆头。此战损失了谢安等士族势力的实力,恰逢朝堂各方混乱,司马曜看准时机,立刻下令让自己的弟弟司马道子当上群臣之首,成功取回皇权。
也许是造化弄人,对于形势一片大好的司马曜来说,他最终却死在了爱妃的被窝里,不禁让人唏嘘不已。
司马曜11岁被推上皇位,在位35年中,也算励精图治。可是当他解除外敌困扰,把权力给弟弟司马道子后,就完全不管朝政。司马曜是个享乐主义者,平生有两大爱好,一是喝酒,一是开玩笑。
司马曜嗜酒如痴,堪称邪乎,史书上记载司马曜常常通宵喝酒,并且酒后喜欢胡言乱语。公元396年9月12日夜里,司马曜像往常一样与众多嫔妃宴饮嬉戏,此时的他已经醉意朦胧,搂着自己宠爱的张贵人东倒歪斜地开始说起了玩笑。
司马曜信口说道,你看你长得虽然漂亮,可也都快30的人了,依然没能够给朕生下个一男半女,你这个贵人还是别当了吧!明天朕就把你给废了,换个年轻美丽,能给朕生孩子的美人。
正所谓酒后吐真言,张氏又害怕有气愤,毕竟自己有人老珠黄的那一天,加上自己没有给皇帝生下子嗣,而张贵人除了姿色并无任何优势。当天晚上,张贵人趁司马曜喝得酩酊大醉四下无人之时,喊来了两个心腹宫女,把枕头扔给了她们说:“你们俩给我捂死他,事成之后保你们荣华富贵。”
宫女本不愿意,奈何张贵人说,如果陛下现在不死,你们现在就得死。两个宫女被逼无奈,只好一人按住司马曜,一人用枕头盖住司马曜的脸,把他给捂死在床上了。
《史记》:
时贵人年近三十,帝戏之曰:‘汝以年亦当废矣,吾意更属少者。’贵人潜怒,向夕,帝醉,寝于清暑殿,贵人遍饮宦者酒,散遣之,使婢以被蒙帝面,弑之,重赂左右,云‘因魇暴崩’。
“陛下驾崩了,陛下在睡梦中驾崩了……”张贵人在后宫大声叫嚷。消息瞬间在朝堂点燃,东晋又是一片大乱。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喝酒需谨慎,酒后勿胡言。可能司马曜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对于一个皇帝而言,当有国君之范,时时刻刻必须谨言慎行,不能将权力凌驾于他人之上,否则必将招致祸患。司马曜死后,继位的晋安帝司马德宗是晋惠帝司马衷的孙子,智力也常常不在线,没过多久,之前收复的土地又被少数民族占领了。“淝水之战”的战果就因为司马曜的一句酒后失言就这么没了。而司马曜作为一国之君,自己酒后被宫女捂死在床上,也是窝囊至极了,但这又能怪谁呢?
(欢迎点评关注,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