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渭水之盟,突厥从大唐拿走了啥,为何会让李世民认为是奇耻大辱?

渭水之盟,突厥从大唐拿走了啥,为何会让李世民认为是奇耻大辱?

渭水之盟,又被称为“便桥之盟”,指的是李世民跟东突厥的首领颉利、突利二可汗的结盟。在唐朝武德九年八月三十日结下盟约之后,九月份颉利可汗就向唐朝进献了宝马三千匹、羊万口。

从这上面来看,其实唐朝好像也没啥损失。那么,大唐到底赔了什么东西,为何李世民就觉着是奇耻大辱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在这场渭水之盟中,唐太宗李世民不仅赔了面子,还丢了里子。

赔了面子是指突厥虽然给了马、羊这些,但是李世民可是给了真金白银换来的!丢了里子是指李世民当时还被迫向东突厥称臣!对于一个胸有大志的君主来说,有啥能比向他人称臣还让他难以忍受吗?

李渊曾向东突厥称臣

李渊起兵之前,就曾向东突厥称臣。隋末,李渊虽然想取隋朝而代之,但是他也知道这并非易事。那时候,中原内部的大势力就有好几股,李渊的势力虽然不弱,但是也绝对不是能轻易拿下隋朝的主。

况且,对于当时的李渊来说,东突厥也还是个大隐患。那时的东突厥极度强盛,是草原霸主,而身处晋阳的李渊,本就是容易被突厥攻陷的目标。内有对手,外有强敌,要想取得一个平衡点,绝非易事。

所以,为了能达成自己的战略目标,李渊无奈之下只得就向东突厥称臣。达成协议之后,李渊就可以毫无顾虑地起兵了。不得不说,李渊也是个玩平衡的高手。

李渊起兵时,为了保住自己既是突厥臣子、又是隋朝内臣的形象,就在起兵的旗帜上做起了文章。只见这旗帜的颜色,那是半白半绛,为何会这样呢?因为当时隋朝的旗帜是绛赤色,而突厥的旗帜是白色。

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李渊既可以得到东突厥的援助,又可以为继承隋朝正统埋下引线。这样一来,李渊就是鱼和熊掌兼得了。那么,这东突厥的援助是那么好得的吗?

必然不是,赔钱啥的就不多说,只说这面子,李渊也是丢了不少。当年处罗可汗曾兵至并州,到了地方以后,大吃二喝不说,还掳走了不少美丽女子。当地的总管那是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但是,又能怎么样呢?谁让当时的李渊需要东突厥的援助呢?对于李渊来说,这种任人宰割的历史,那绝对就是不愿多谈的黑历史。

还好,后来的李唐逐渐兴盛,于是李渊单方面撕破了条约,摆脱了东突厥臣子的身份。原以为,这段历史可以永久地过去了。可谁曾想到,若干年后,李世民又不得不向东突厥低头呢?

李世民向东突厥称臣

根据《旧唐书》的记载:贞观初……时颉利可汗自恃强盛,每有所求,辄遣书称敕。缘边诸州,递相承禀。这句话从表面上看起来没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这个“敕”字就很耐人寻味了。

要知道这个“敕”字,可是古代上级使唤下级时候用的一个字!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知道,李唐已经成了东突厥的臣子。这对李世民来说,怕就是就吃饭时发现碗里有半只苍蝇那种恶心吧!

但是,李世民又能怎么样呢?当时的战局,也不容他过分骄傲。武德九年八月二十四日,东突厥出兵攻打至高陵,随后更是一鼓作气打倒了距离长安只有四十里地的泾阳。

虽说李世民也迅速调兵遣将在泾阳压制住了东突厥,并且打了一场小胜仗,但那种被遏制住咽喉的不适感,还是让李世民很没有安全感。

那么,为何东突厥能这么神速打到长安城外呢?主要原因是那时的大唐刚刚经历了内战。没错,那时候的大唐,距离李世民收拾了自己的兄弟们登上皇位,也就刚刚一个多月。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李世民虽然已经成了大唐的君主,但是李建成、李元吉二人埋下的隐患却也还是有的。东突厥的颉利可汗也正是因为知道李世民有此窘况,所以他才趁机出来薅羊毛。

但是,李世民能拒绝颉利可汗的霸道要求吗?令人遗憾的是,那时候的李世民,还真没有跟颉利可汗硬抗的本钱。于是,李世民只得忍痛签下了那份令他屈辱的盟约。

当然,李世民的羊毛也不是那么好薅的。李世民一面签下了和东突厥的盟约,一面又派人和西突厥搞好关系。里外夹击之下,东突厥可汗想要入主中原的想法,自然也得再三掂量。

况且,那时候大唐虽然有内乱,但是如果李世民要是“拼得一身剐,也要把可汗拉下马”的话,那么颉利可汗也是害怕的。所以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以后,颉利可汗就退兵了。

渭水之盟的签订,的确是令李世民倍感屈辱。但是,李世民可是被人称为“天可汗”的男人,他会被这样的打击打倒吗?那必然不会。

盟约签完之后,李世民有了一种“卧薪尝胆”的奋斗感。于是经过一番养精蓄锐以后,在贞观四年,李世民派名将李靖等人带兵灭了东突厥,并且擒获了颉利可汗,洗刷了渭水之盟给自己带来的屈辱。

结语

当然,就跟当年东突厥敢趁机突袭大唐一样,后来的东突厥被灭也有一定的大环境影响。那时候的东突厥,刚刚经历了天灾,百姓衣食不保。

面对这样的情况,东突厥士兵的士气能有多高呢?反观大唐这边,那是大有一种磨刀霍霍向猪羊的激动心情。双方一对比,大唐能取胜那也是在情理之中。

尽管李世民在武德九年不得不签订这样一份屈辱的盟约,但是他敢带兵亲至渭水边签订盟约的勇气,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比的。而这份盟约的签订,也为大唐换得了喘息的机会。

所以这次盟约的签订,是利大于弊的,何况李世民后来用战绩洗刷了这段屈辱的历史。如今提起这段历史,谁又会去过多的在意李世民到底丢了多少面子呢?大家只会记得是李世民派兵灭了东突厥。

而这,就是李世民的帝王智慧。作为千古一帝,李世民身上有诸多值得后人学习的地方。但是他是千年之前的故人,那么今人想要学习他身上的优点就只能通过书籍。那么,什么书籍比较合适呢?宋代史学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就是最好的选择。

这部史书记载的历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时间跨度长达1362年。书中细致地描写了从战国时期到五代年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探讨了各个王朝、政权的兴衰缘由,同时也生动地刻画了哪些王侯将相的为政治国、待人处世之道。

伟人对《资治通鉴》更是赞赏有加,经常将其放于身旁,方便阅读。所以,在中国历史界,该书的地位可想而知。但是,原版的《资治通鉴》是由文言文写成,现代人的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关系,没有太多的空闲时间去慢慢研读。

所以,下面给大家推荐一本白话全译的《资治通鉴》,这样大家在研读的时候可以省下不少的时间。同时,这本《资治通鉴》是精选精装典藏版,内容全部都是精华,非常值得入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卡片购买,然后仔细研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李渊,隋朝,可汗,大唐,颉利,李世民,盟约,突厥,称臣,渭水之盟,观点评论,李渊,大唐,东突厥,李世民,突厥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李渊,隋朝,可汗,大唐,颉利,李世民,盟约,突厥,称臣,渭水之盟,观点评论,李渊,大唐,东突厥,李世民,突厥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李渊,隋朝,可汗,大唐,颉利,李世民,盟约,突厥,称臣,渭水之盟,观点评论,李渊,大唐,东突厥,李世民,突厥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