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朱棣的靖难之役一直以来就为后世人所关注,不仅仅是叔侄之间的争斗,更因为其中有着诸多的故事流传,建文朱允炆的下落至今还被我们猜测,究竟是葬身火海还是伪装出逃成了和尚,此后这便成了一个迷,更是为我们的影视剧小说添了不少津津乐道之处。
事实上,谈及朱棣靖难之役的发动有一个人是难以忽略的,那就是朱棣身边最出彩的姚广孝和尚,又称黑衣宰相,而更为我们熟悉的名字应当是妖僧之名。即使朱棣有着残暴之名,如对待建文一脉时的狠辣以及诛连方孝孺10族的凶残,然而对于姚广孝却是真心实意地尊重与钦佩,姚广孝其人的厉害便不言而喻了。
“文正”和尚
姚广孝与朱元璋有着差不多的履历,都是年少家贫而当了和尚,两人皆有着大抱负且此后都成了个顶个的“天之骄子”。朱元璋的功绩自是不用说了,而姚广孝成了明代第一位以文臣身份配享太庙的,连李善长、刘伯温这些赫赫有名的“前辈”都比他不得,不过由于姚广孝对于朱棣的巨大帮助,故交好友王宾、长洲的姐姐都不待见他,只道是“和尚误矣,和尚误矣”
在当时还有着相士这样的古老又神秘的职业,年轻时的姚广孝曾途经嵩山偶遇相士袁珙被形容为,“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一般人有此评论估计也开心不到哪儿去,不过道衍也就是姚广孝却是大喜,更何况刘秉忠可是被追赠为“文正”影响着元初的大人物,最重要的是也同为和尚,这两位和尚都有着“文正”的谥号。
道衍和尚踏进了大明“官场”
1375年,一道招录精通儒术的诏令使得已经四十不惑的道衍和尚踏入了大明的“官场”,不过名不经传的小僧人一呆就是好几年,而姚广孝与朱棣的碰面要等到7年后的马皇后病逝那年。
1382年,朱元璋悲痛之余下旨让高僧们前往诸王身边为马皇后诵经祈福,顺便也是教导诸藩王仁慈以及抹去不该有的心思,不过却没想到其中的一个和尚此后与藩王的一位合谋干了翻天的事。
原本就是招选的精通儒术的僧侣,更何况姚广孝有着一番大抱负,与燕王朱棣是一拍即合,此后常常畅谈天下大事,成了实际上的谋士。古人讲究出师有名,靖难之役自然也是有名头,就是打着建文身边有“逆贼”的旗号光明正大的反了,而导火索就是建文的削藩政策。
1398年,建文甫一上来就是一套组合拳,将好几位叔父一撸到底,更是逼得其中一位丢了性命,然而如此大的阵仗却显得相当无力,因为最强势的叔父朱棣才是目标,而建文却不敢也犹豫了,这就给了朱棣准备的机会。
当然,这是令人头疼犹豫的大事,朱棣也迟疑不定道“民心向彼,奈何?”姚广孝对“臣知天道,何论民心”,可谓是给朱棣吃下了定心丸。在此后的靖难中也是屡次建功,可以说少了姚广孝,四年的靖难要晚上几年,甚至极有可能半道崩殂了。
此后,姚广孝依旧活跃在大明的“官场”上,上朝则着朝服、下朝则僧衣,而朱棣多次北征蒙古就是姚广孝辅助朱高炽监国,是名副其实的少师。
姚广孝被称为妖僧的很大缘由,既因为其行事与常人不同,更因为其机智若妖。要知道,明初大才子解缙的才名有口皆碑,然而依旧编书失败,而工作到了姚广孝身上却是在短短三年内就编撰完成,可想而知姚广孝文学功底的深厚。
就《永乐大典》而言,全套就收录了22877卷,入选了11095册,字数大概在3.7亿字左右,说是一部史诗怕是没人敢反对。
结语:
黑衣宰相姚广孝不仅仅是朱棣靖难最大的帮手,更是在此后继续发挥着光与热,而不脱袈裟不仅仅是心中的信念更是一种大智慧,因此才得以逃脱大功臣“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