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清平乐》庆历新政要来了!是时候科普下庆历新政始末了!
文/有疾
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前言:电视剧《清平乐》中,剧情终于进展到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这里。先前不停铺垫的富弼、范仲淹、韩琦、夏竦等人将会又一次展开激烈的交锋。
在电视剧中吕夷简已经说过,改革是为了改冗官、冗员等问题。虽然吕夷简心中清楚宋朝的毛病在哪里,但是他却并不支持改革。
(电视剧中的吕夷简劝说范仲淹)
因为他知道一旦改革可能会激起上下强烈的反抗,甚至改革的措施可能还不如原来的措施效果好。
不过范仲淹也明白这些道理,但是还是本着「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精神毅然决然地开启了更正「三冗」问题的「庆历新政」。
为什么要改革?
说起宋朝的「三冗」问题,就不得不从赵匡胤这个宋朝开创者说起。
众所周知的是,赵匡胤是直接黄袍加身,兵不血刃的篡了柴氏的江山。所以这就导致两个问题——后周的宗室和原先的官员们怎么办?
(赵匡胤黄袍加身)
宗室一个不留全杀了?那天下的百姓该怎么看他?如果真这么干了恐怕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有人举着后周的旗子造赵匡胤的反。
官员呢?全部裁撤?这更不可能了。且不说社会的正常运转需要这些大大小小的官员,就说这些官员之间的关系也必定是盘根错节,复杂的不得了。全部裁撤的话,恐怕赵匡胤的屁股还没有坐热,社会就会发生变故。
光是厚待肯定不行。赵匡胤政变上台,对于手下人都始终带着一分猜忌。他自己能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但是他不能保证别人不学他。所以限制官员们的权力也是势在必行。
赵匡胤的措施可以说十分成功,增添了许许多多的官员,将原有政治、军队、财政上面全部都加了一层“紧箍”——分权、监督、制衡,总之赵匡胤能用上的招数全用了。
(杯酒释兵权)
于是这就又导致一个问题——就这么下来,整个官僚体系“胖”了一圈。由于除了皇帝,没有任何人有足够的权力,所以互相扯后腿的事情屡见不鲜。
宗室在扩大,吃俸禄的官僚体系也在不断扩大,直接导致到了宋仁宗的时候总共有一万五千多名吃俸禄的人。这就是「冗员」问题。
在军事上也差不多。赵匡胤为了防止像他这样的军阀做大,所以在军队上也设置了一套十分复杂的机构。但是外部压力巨大,所以不得不扩大军队的规模,到宋仁宗时期竟然超过了一百万士兵。
但是复杂机构下,士兵的调度成了一个问题,出现「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局面。这样一支军队,能够有强大的战斗力那就真有问题了。
再加上宋仁宗和西夏之间的几次战斗,直接撕掉了宋朝的遮羞布,所以宋仁宗不得不着手解决“冗兵”的问题。
(电视剧中的宋仁宗决心改革)
你以为光是这样就完了?没那么简单。
庞大的军队带来的必然是庞大的军费支出,什么粮草、金银都必须得跟上。再加上宋朝直接采用的是募兵制,说白了就是一群领工资的职业兵,不像以前那样没有战争的时候还下地干活儿。
以天文数字养着一群只会打败仗的兵有什么用?更不用说在与西夏、辽国议和的过程中还增加了“岁币”这种东西。财政压力能不大吗?
所以宋仁宗实在是忍不下去了,想要依靠范仲淹来一举解决这些问题。
(宋仁宗真像)
范仲淹的措施
范仲淹列了十条措施,什么明黜陟、抑侥幸之类,其实说白了很简单,就是想方设法精简支出。
(电视剧中的范仲淹诉说改革措施)
就像你家里这一段时间开支实在是大,赚的工资有点应付不过来了,你怎么办?无非就是两个办法:第一,节省开支;第二,想办法借钱或者打工,扩大自己的收入。
但是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呃,不好意思……走错片场了……
但是打工或者借钱这事效果也不是那么明显的,所以大部分人会在想方设法削减自己支出的同时稍微周转一下。
现代人如此,在古代的中国更是这样了。朝廷扩大收入?怎么扩大,增加百姓赋税?百姓自己的钱粮都不够用,再交给你?百姓活不下去了,还不反了你。
与外国进行贸易?宋朝虽然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并且对商人的歧视相较其它朝代来说比较轻一些。但是一旦国家开始重视商人,会直接导致什么结果?必然会有大批的人跟风经商,对以农为本的国家来说,这是致命的。
天天耕地还不够吃呢,再来一大群人去边境经商?而且古代的交通条件比较差,商人的流动性又强,收税收起来太麻烦,总不能让收税的官员天天跟在商人的屁股后面跑吧。
这样不就又增加一批吃皇粮的官员了吗?
(范仲淹像)
范仲淹的这些措施看着好,但实际上根本解决不了宋朝积弊已久的问题。就跟挠痒痒似的,当下能把你挠舒服了,可过后又会痒起来。
但就是这些浅层的措施,却已然是触动了既得利益派。并且由于宋朝的官制,一个部门的官员就可能相互牵扯,互相拖后腿,弄得范仲淹的这些措施根本实行不下去。
那范仲淹怎么办呢?
(电视剧范仲淹给宋仁宗的奏章)
困难重重
范仲淹立马将现有的官制改革,那是天方夜谭。毕竟这样一来得罪的人恐怕会遍及整个大宋的朝堂,一人一口唾沫都足够将范仲淹淹死,到时候真的就是范仲“淹”了。范仲淹自己也知道这码事情,所以在自己的措施中提都没有提这回事。
于是这里就出现了让人头痛的局面。不改革官制,你的措施根本就实行不下去;改革官制吧,一定会得到全方位的抵制,更实行不下去。
范仲淹一看这局面,心里盘算了半天,想到一个方法——扩大自己的权力,将措施强制实行下去。
(范仲淹画像)
结果这一下更是捅了马蜂窝一样。范仲淹想通过加强自己的权力将改革的人物交到和自己一样的革新派手上,但是一干大臣能同意吗?范仲淹的这个举措直接威胁到了他们的利益。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亲戚朋友在朝中靠着“恩荫”吃闲饭,范仲淹这个想法一提出来,在朝堂之上反对的声音是此起彼伏。
最终只交给范仲淹一个不疼不痒的刑法权。
你说这玩意儿能干嘛?不能按照自己的心意升迁、任免官吏,即使自己动用刑法权将不称职官员免掉,那些有利益输送的官员会立马补上来一个同样不称职的人。范仲淹忙活半天等于是做了无用功。
改革的阻力太大,任凭范仲淹是三头六臂的哪吒也阻挡不住满朝文武从上到下的反对,所以申请外调,事情也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范仲淹剧照)
结语
当然,《清平乐》中铺垫了很久的反派夏竦在这里也有戏份。
在范仲淹要求加强相权的时候,夏竦直接让自己的婢女伪造了一封书信,说范仲淹等改革派「责以行伊、霍之事」。这里的伊是指伊尹,曾经流放商朝的太甲,和大臣们一起“共和执政”;霍是指霍光,曾经在汉武帝死之后废立皇帝,权倾朝野二十余年。
(电视剧中的夏竦)
这么一盆子脏水泼到范仲淹的身上,范仲淹本人却毫无办法。毕竟实行改革的是他,要扩大相权的还是他,下一步他要干嘛?宋仁宗的心里不得不打一个问号。所以也算是夏竦直接逼得范仲淹无法再在京城之中待下去。
这一段剧情也可能成为《清平乐》这部电视剧播出之后的一个小爆点吧,给平淡的剧情注入一丝活力,挽救一下日趋下滑的口碑。
更多【不易君子】精彩内容请参见:
《清平乐》中的夏竦和贾教习是真的吗?还原历史上真正的夏竦
《清平乐》中的西夏:为什么它能够贯穿两宋?而且还叼的不行?
《清平乐》口碑陡降:只做甜点不正经做饭,观众能“吃”得饱?
《清平乐》:可恨之人必有可悯之处,还原历史记载中真实的张妼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