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大胆假设!靖难之役如果朱棣战败,结局会如何?估计不会太差!

大胆假设!靖难之役如果朱棣战败,结局会如何?估计不会太差!

历史没有如果!历史之所以是历史,那是因为它是已经实实在在发生了的事,任谁也无法改变,但这依然不影响我们从假如、如果的方向的探讨,原因无它,只为发散思维、交流思想而已!

言归正传,我们不妨大胆设想一下,假如明朝靖难之役中战败的是朱棣,那么朱棣又会迎来什么样的结局呢?

个人观点,如果朱棣靖难失败,无外乎就两个结局,其一是在战斗中战死,其二是被俘押送京城,囚禁一生,寿终正寝。

但我个人还是更偏向于第二种结局。

靖难之役

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在侄子朱允炆削藩政策的步步紧逼之下,愤然起兵抗争,自此,叔侄2人之间展开了一场历时4年的生死大战,最终以建文帝朱允炆彻底战败后离奇失踪,叔叔朱棣彻底胜利并如愿登上皇位而告终,史称“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朱允炆战败的原因

靖难之役中,朱允炆一开始是占据了绝对优势的,毕竟他贵为一国之君,全国除了北平都是他的地盘,兵力更是没得说,反观四叔朱棣,地盘仅有北平那区区弹丸之地,他手下的将士,虽说普遍能征善战,但也区区十万兵力而已。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最终的事实是,朱允炆还是输给了四叔朱棣,输得彻彻底底,彻底到连自己具体确切的下落都没给后人留下。

俗话说,有因必有果,反言之,有果也必有因,建文帝朱允炆之所以会在靖难之役中败得这么惨,必然是有他的原因的。而个中原因,我觉得无外乎以下几点:

其一:建文帝削藩过于急躁。建文帝朱允炆登基之后,自己在初来乍到、根基维稳的情况下,在齐泰、黄子澄的建议下,就匆匆开始了他的削藩之举,实在太过于急躁。而自古以来,过于急躁都是兵家之大忌,绝对是失策的。

其二:双方人才资源悬殊过大。关于这一点,朱允炆的爷爷、太祖皇帝朱元璋应该要负全责。洪武中后期,朱元璋为了给继任者朱允炆留下一个稳固的统治环境,于是大肆屠戮开国功勋,一众开国功臣几乎屠戮殆尽,直接导致了靖难之役中建文帝朱允炆几乎无将可用。反观朱棣,虽然兵力少,但文有堪称当世第一谋士的姚广孝,武有朱能、张玉、朱高煦、朱棣本人……人才数量虽然不多,却无一不是当世良才,直接为他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三:建文帝用人不当,所托非人,错失良机。战争全面爆发后,朱允炆首先是将兵权交到了开国老将、长兴侯耿炳文手中,耿炳文作为开国侯爵,身经百战,能力确实不错,但守成有余进取不足,几次和朱棣交手,虽然没吃多大亏,但收效甚微,这让朱允炆深感失望,于是作出了整场战役中最错误的一个用人决定,起用年轻将领李景隆。

要说李景隆,那来头是真的大,他是开国六公爵之一的李文忠之子,父亲去世后,他还继承了爵位,年纪轻轻就高居公爵之位,地位显赫,风头无两。然而,也就仅此而已,与父亲李文忠相比,李景隆可以说是完美地演绎了什么叫做虎父犬子。因为自打李景隆上任以来,领着几十万的大军,却没打过一场胜仗,整天就被兵力远少于他的朱棣跟在屁股后边追着打,完了还不忘贴心地给朱棣留下大批大批的物资,使得朱棣实力不断得到增长。等到朱允炆反应过来,才再次将兵权正确地交到了盛庸手中,可惜,此时朱棣羽翼既成,白白错失了歼灭的良机。

其四:双方心理上的差距导致在战争中的表现截然不同。整场战争中,朱棣虽然是打着“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可自打起兵那天开始,不论是朱棣本人还是手下的将士们都很清楚,从此他们都将深深地烙上反贼的印记,成了,功成名就、光宗耀祖,失败了,则身败名裂,为了一线生机,惟有奋勇杀敌。反观朱允炆方面则完全不同,他们完全没有这方面的负担,除了极个别外,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成功了,无非就是加官进爵,失败了也没什么,无非就是解甲归田,实在不行还可以投降(事实上最后确实也有很多人投降了),犯不上去拼命。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活动作用下,战争效果可想而知!

其五、朱允炆过于心慈手软。相对与爷爷朱元璋、四叔朱棣霸道的性格来说,朱允炆在性格上可谓是温和得多,这种性格平日里还好,可放到战争当中,那往往是致命的,果不其然,战争才一开始,他这种性格就令他出了一计昏招,那就是下达了一道极为糊涂的命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这道命令导致了他最终的失败。

原来,靖难之役爆发后,向来宽厚仁慈的朱允炆似乎对他这个造反的叔叔还不死心,还心存侥幸心理,还企图以亲情感化朱棣,因此,在将领出征之前他都要反复交代领兵将领:毋使朕负杀叔父之名!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告诉将领们,你们打归打,可千万不要让我背上杀害叔叔的罪名啊。将领们顿时目瞪口呆,既要让我们打人家,又不允许我们伤害人家,这是何道理?从这道命令中,他们看到了将来叔侄和解的可能性,在与燕军的每次战斗中他们多少都有点投鼠忌器,这才使得朱棣在整场战争中多次死里逃生,直至一切不可挽回。

那么,如果朱棣战败了,又会如何?

以上五点是朱允炆在整场靖难之役中最终战败的原因分析,而战败的结果就是,朱允炆离奇失踪,朱棣如愿登上皇位。

那么,这场战争中,如果最终战败的是朱棣,那他的结局又会如何呢?我们接下来进行逐一分析推测。

我们在做分析之前,有一些事实已经是客观存在了的,那就是,以上我们分析的五点导致朱允炆战败的原因已然存在,但朱允炆方还是克服了那些原因所带来的困难,最终战胜了朱棣,那么朱棣的下场又会如何呢?

第一种可能:那就是朱棣在战斗中战死,但是这种可能性不大,原因在于朱允炆的那句话:毋使朕负杀叔父之名!也就是说,在这句话的约束下,南军将领们在与朱棣的北军交战中,对于朱棣多少都是会有所保留的,因此,朱棣直接战死的概率是不大的,除非是乱军中被乱箭射死,抑或是战败后朱棣因不想做阶下囚而自杀身亡。第二种可能:朱棣战败被俘后送往京城,囚禁起来,寿终正寝,这是很有可能的,至于原因,还是朱允炆的那句话:毋使朕负杀叔父之名!前面我们就说过,朱允炆是一位宽厚仁慈的君王,即便是与叔叔朱棣身处在生死对立的情况下,都尚且会做出“毋使朕负杀叔父之名”的交代,一旦朱棣战败被俘,押到他面前时,更不可能做出杀之而后快的举动了,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做出这样的假设:如果朱棣真的战败被俘,虽然会失去一定的人身自由,也不会再有藩王时期手握重兵的风光,但他应该还是能够继续享受着王爷的生活待遇,寿终正寝的。当然了,如果真到了那个地步,朱棣是否会在建文帝朱允炆手下忠臣们的运作下,某一天突然暴毙,这就不好说了,这是后话。

综上所述:如果说,靖难之役最终是以朱棣失败而告终,那关于他的结局,很大的可能就是,作为一名人身自由受到一定限制但依然能尊享荣华富贵的王爷,了此余生,总的来说,与古往今来其他的造反者相比,结局应该不会太差,毕竟,建文帝朱允炆就是那么一个性格。至于说,在这种情况下,大明王朝走向究竟如何,谁都不知道,只能说,未必会比朱棣统治的差。

当然了,这纯粹是一家之言,有不同的看法,欢迎相互探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结局,李景隆,性格,原因,将领,朱允炆,兵力,靖难之役,战争,朱棣,观点评论,建文帝,李景隆,朱允炆,靖难之役,朱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结局,李景隆,性格,原因,将领,朱允炆,兵力,靖难之役,战争,朱棣,观点评论,建文帝,李景隆,朱允炆,靖难之役,朱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结局,李景隆,性格,原因,将领,朱允炆,兵力,靖难之役,战争,朱棣,观点评论,建文帝,李景隆,朱允炆,靖难之役,朱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