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安徽发现一种文字,比甲骨文早近4000年:中国有7300多年文字史?

安徽发现一种文字,比甲骨文早近4000年:中国有7300多年文字史?

一九五八年,在安徽蚌埠淮上区双墩村,考古学家们的神色突然开始激动起来,一座距今7千3百多年的上古遗址被他们发现,遗址中,一些文物吸引了专家们的眼球。

考古人员们小心翼翼用着刷子,轻轻擦拭着这些经历了7千年沧桑的石器、骨器和陶器,而在这些文物的当中,一批刻符让专家们觉得尤其不可思议。

这批刻符的数量众多,达到了630枚以上,历史学家们称之为“双墩刻符”。

“双墩刻符”上有着一些符号刻画的痕迹,些许类似于文字,所以史学家们才会如此兴奋。

要是印证了双墩刻符上的符号是属于文字的一部分,中国的文字历史就会往前追溯4千多年的时间,将会极大地充实中华民族的文字史。

但是在众多的西方学者眼中,中华民族的文字历史只有3300年,起源于商代有文字记载开始的甲骨文。

而双墩刻符上的符号,西方学者认为其最多算得上是一种带有装饰意味的图案,并不能称之为一种文字。

双墩刻符上的符号究竟是不是一种文字呢?刻符上的一些符号,又对后世的甲骨文产生了哪些影响?

双墩刻符

中国刻划符号体系,双墩刻符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此之前,考古学家们就发现了距今有8千年历史的贾湖刻符。

而继双墩刻符之后,专家们又在大汶口地区发现了距今5千年的符号。

在相同的淮河流域,还有距今4千年的龙虬符号,他们共同构成了淮河流域的符号体系。

淮河作为中国南北的分界线,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在古代,依托着淮河而生的商文化,自然和淮河流域的符号体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淮河流域的符号体系,处在了先商文化发展的最南端,中国的历史学家们相信,双墩刻符对后来商代甲骨文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

而包括了双墩刻符在内的一系列符号体系,则是中华文明的一种具体表现,在中国文字史和汉字起源史上,都有着崇高的地位。

历史学家们又是怎样做出这样的结论呢?

首先我们就要从双墩刻符所描绘的内容开始说起了。

在630多件双墩刻符中,含有水纹的刻符占据了90多件,这足以证明,原本生活在淮河一带的古人们,对淮河有着特殊的感情。

7千多年之前,生产力的水平还极其低下,人们还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

哪儿水草丰美就迁徙到哪儿安家落户,而淮河正是一个好去处,带着水纹的刻符,也向我们诉说了当时渔猎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时间。

水纹刻划符号在当时盛极一时,在古人的渔猎活动当中,他们也不断地总结着前人生产生活的经验,将经验和教训形成了带有意义的符号,刻画下来。

古人们通过对水纹条件的识别,判断河流中的鱼群数量、鱼儿们的活动规律。

而在不同条件下水纹状态的记录,也说明了当时古人正在不断地探索大自然的规律。

气候、降水等影响因素也包含在了水纹刻划符号内,这些符号也被古人们赋予了一定的意义和文化内涵,并且大家还会传递给后人,不断使用。

这些符号也就初步具有了文字的意义,成为了古人不断探索大自然形成的智慧结晶的载体。

双墩刻符经过考古学家们的研究,这套刻符是一套成熟的、具有形象和意义的记事符号,可以被分为表意、戳记、计数三大类。

双墩人将他们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及日月、山川、动植物都刻画在陶器内部的隐蔽部位。

同时,许多生产活动同样作为双墩人记录的内容,渔猎、种植、捕鸟等,我们都可以从双墩刻符中见到。

刻符所记录的内容包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大量描绘生产生活的符号之外,甚至还有宗教和艺术层面的东西。

原始社会的一个“档案馆”

安徽省文物考古所研究员阚绪杭见到了这些刻符后,他认为这些刻符存在的意义重大。

双墩刻符表明了在7000多年前的淮河中游地区,中华文明已经开始生根发芽。

双墩人早在七千年以前,就开始饲养家禽,驯化牛羊猫狗,自发进行农业生产,养殖桑蚕。

双墩刻符记录了当时古人的真实生活面貌,也是原始社会的一个“档案馆”。

抛弃原来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开始进行农业革命,在一个地方定居,这是中华民族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进入就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

其次就是,双墩刻符绝对不是西方学者口中,只有装饰意义的图案。

在双墩刻符中,这些符号的位置,相较于淮河流域的其他刻符,有着其独一无二之处。

双墩刻符是一种表意的符号,从其在器物上的刻画位置就可见一斑。

淮河流域的符号体系,它们的载体大多相同,都是刻画在了陶器、石器做成的杯子、碗上面,但是在双墩遗址,刻符的位置却不引人注目。

这些刻符都隐藏在了碗底、盆内或者是其他起雾的边缘地带,并没有像贾湖遗址或者是半坡遗址那样,刻符出现的位置很是显眼。

所以双墩刻符绝对不是起到装饰作用的图案,而是带有着特殊的含义,这才被刻画到了器物内部,便于留存。

将带有意义的符号刻画在器物内部并非是双墩遗址才有的专利,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长江流域的柳林溪遗址,都有着类似的做法。

同时,双墩刻符一定程度上,就像我们的现代汉语一样,使用的频率极高,而且范围很是广泛。

在630多件双墩刻符中,考古学家们从陶器背部临摹下来了许多刻符的样式,发现了许多刻符都被重复使用。

一些带有明显意义的刻符,他们被使用的频率极高,即便是已经过去了七千多年,我们从刻符的样式入手,也能大致揣摩其中的含义。

这些刻符尽数带有明显的记事性质,而且专家们也从中看到了刻符具有一定的表意功能,后人还可以根据相关规律,对刻符进行合理的解释。

蚌埠市博物馆副研究员徐大立指出:

“刻划符号出现了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符号组合,并有主纹与地纹的区别,表达了相对完整的意思,显现出语段文字特点。”

而这个文化现象并非偶然,在双墩被发现之后,距离双墩不远处的侯家寨遗址,也发现了同样含义的刻符。

在安徽滁州定远县,侯家寨遗址中,同样发现了与双墩刻符具有相同符号体系的少量刻符。

定远县距离蚌埠双墩遗址的距离在80公里,而侯家寨遗址的时间也双墩遗址处于同一时期。

副研究员徐大立对于两个地区拥有相同的后果文化现象,他也称:

“双墩刻划符号在定远侯家寨遗址也有发现,同一符号在不同遗址内出现,说明在一定范围内已有固定形态的符号得到认同并使用,具备文字社会性的特点。”

随着考古研究的工作越来越深入,宣城绩溪县石子山遗址、江苏镇江句容丁沙地遗址也相继出土了部分双墩刻符。

这也就意味着,双墩刻符并非是一个偶然的文化现象,在7千年之前,就得到了中华民族的广泛认同,并在不同地区都得到了传播。

双墩刻符完全符合了文字的固定形态,并且具有了文字的社会性,可以被书写、被传播,或许与汉字的起源都有着直接的联系。

确定了双墩刻符是一种表意、系统的符号之后,它与甲骨文或者是中华民族的文字形成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研究阶段

双墩刻符与甲骨文有什么直接的关系,目前专家们也还在处于研究阶段。

但是从传统的造字方法上来看,双墩刻符已经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三种造字方法。

在当今汉字的“六书”当中,双墩刻符占据了“六书”的一半。

而殷商时代形成的甲骨文,比双墩刻符晚上了将近4000年,完全具备了“六书”的所有的造字方法,还添加了形声、转注、假借三种方法。

从时间的继承上,甲骨文很有可能在造字方法和文字的书写上都继承了双墩刻符。

比双墩刻符还要早上一千年的贾湖刻符,其刻符与甲骨文甚至是现代汉字的书写特点都基本一致。

贾湖刻符保持着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书写习惯,双墩刻符也继承了贾湖刻符这一习惯。

而造字法对于汉字的发展又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甲骨文经过学者们的探究,本来汉字只存在4000多个,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三国时期,《广雅》收录的汉字就达到了18150个。

而文字发展到北宋时期,《类编》收录的汉字数量更是大大增加,扩展到了33190个。

从甲骨文开始出现到宋代,过去了2500年的时间,汉字的数量就增加了10倍左右。

汉字的发展呈现出来的整体趋势是,起初速度极为缓慢,慢慢成熟之后,其发展速度开始陡然加快。

究其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的原因,在于甲骨文的诞生,让华夏民族掌握了造字的方法,后人只需要按照前人的造字方法,不断健全就行。

而从造字方法上来说,甲骨文则是对双墩刻符的继承和发展,使得“六书”的造字方法健全。

如今,在中国历史学界,双墩刻符也被史学家们公认,具有了原始文字的许多性质,是文字发展的起始阶段。

双墩刻符的出土,无疑是将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4000年。

它比古埃及和苏美尔的古文字诞生的时间更早,但是西方学界却并不认可这一观点。

而西方学界不认可双墩刻符属于早期文字,其实也有着一定的客观原因。

中国的文字自古以来就是一种表意的文字体系,而相较于西方的文字,西方国家则是表音,我们无法从中看出深刻的含义。

西方的拼音文字有着一套和中国表意文字完全不同的判断标准,在西方学者看来,贾湖刻符、双墩刻符这些稀奇古怪的符号,就是莫名其妙。

西方学者并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在拼音文字的文化背景之下,用他们养成的思想模式来判断汉字的起源,自然存在许多误判。

但或许,西方学界还是对中国历史学界存在着许多偏见,如果承认了双墩刻符属于一种文字,那么中国文明史的进程就向前推进了4千年。

这样华夏民族就不单单是上下五千年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也出现在了中国。

由此带来的影响或许就是,中国文字影响了古埃及和苏美尔文字的诞生,甚至是影响了西方的文明。

所以在西方学界,双墩刻符并不被他们所接受,认为中国的文字历史只有3300年。

全国考古学会理事张居中对此则表示:

“西方学者用研究拼音文字起源与发展的理论所无法解释的,因此也就无法作出正确的推断,我们不了解这些学者是否认识汉字,但至少他们关于汉字起源的议论也"纯粹是一派胡言‘’!”

但是无论西方学界承不承认双墩刻符是一种早期的文字形式,距今7千年的双墩遗址出土,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伟大考古发现。

距今8千年的贾湖刻符也说明了中华民族具有着悠久的历史,远远超过了西方人的想象。

双墩刻符的出现,也填补了华夏民族新石器时代中期史前文化的空白,让全世界的人民都看到了,双墩刻符独有的魅力。

考古学家们对于双墩刻符的研究成果,也表明了淮河流域和长江和黄河一样,都是我们重要的文明发祥地,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的学说。

最后,也希望在以后,我国史学界的专家们可以拿出更多的证据,来说服西方学者,使双墩刻符在世界范围都被公认。

-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活动,生活,意义,双墩,淮河,中国,甲骨文,千年,文字,符号,观点评论,双墩刻符,双墩,淮河,甲骨文,符号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活动,生活,意义,双墩,淮河,中国,甲骨文,千年,文字,符号,观点评论,双墩刻符,双墩,淮河,甲骨文,符号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活动,生活,意义,双墩,淮河,中国,甲骨文,千年,文字,符号,观点评论,双墩刻符,双墩,淮河,甲骨文,符号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