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提问:网上有介绍说,当年卫青、霍去病所打败的匈奴人是夏朝的遗民,要说起来也是华夏民族。这种说法对吗?可为啥匈奴人生活习性和汉朝人差别那么大?
对于匈奴人的来历,尽管目前还有争议,但人们所引用的基础考证史料,还是以《史记》、《尚书》、《汉书》等为准。那么,这些书籍史料中是如何介绍匈奴的?
1、匈奴先祖是夏朝王族的后裔
夏朝建立者是大禹,传13世17王,末代王是夏桀。此人文武双全,力大无穷,能把铁钩拉直。但“自孔甲以来而诸侯多畔夏,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孔甲乱政以来诸侯对夏朝多有叛离,夏桀不修德行,武力伤害百姓,人们不堪忍受。
据《国语》、《帝王世纪》等记载,夏桀宠幸美女妺(mo)喜,常抱她在双膝上昼夜饮酒。妺喜爱听绸缎撕裂之声,就从国库搬来绸缎撕给她听。最终,商汤在伊尹谋划下灭夏。后世还有说:妺喜本是伊尹所爱,被夏桀夺走后,伊尹愤而谋划灭夏。
夏桀兵败后被放逐鸣条山而死。夏朝后人有的南下,成为南蛮诸族;有人在夏桀儿子淳维(后母妹喜)带领下北上,夏桀的妻妾也被淳维收纳,逃入北方,以游牧为生。淳维便是匈奴先祖,因此匈奴人是夏朝遗民,也是华夏民族。
2、匈奴人生活习性不同于汉朝人
进入北方荒漠的夏朝遗民,与山戎、猃允、薰粥等部族融合发展,历经商、周、秦三朝,单于之位传给头曼。因为1000多年里聚散不一,单于的世系无法排列。汉朝时,冒顿当了单于,匈奴成为北方各族统治者,世系、国家名号才被记录下来。
史载,汉朝时的匈奴人仍以游牧为主,逐草而居。没有文字和书籍,人人有攻战本领。穿皮革,披毛皮袄,年轻人吃肥美食物,老年人吃剩余之物。父死,子以母为妻;兄死,弟以嫂为妻。匈奴人没有姓、字。
当时的中原地区经商、周两代影响,尤其是周礼和承袭者齐鲁文化、儒家学术等的教化,早已形成完整的文化、礼教体系。《史记》、《汉书》都记载有汉使与匈奴中行说(yue)的一场辩论,主要涉及人伦理常等方面:
中行说这样说:匈奴父子和兄弟死了,活着的娶他们的妻子,虽伦常混乱,却保证族群繁衍。汉人佯装正派,不娶父兄的妻子,可关系疏远,相互残杀,改朝易姓,君臣怨恨,修造宫室,耗尽民力……汉人别废话,住上石头屋子,戴上帽子,很了不起吗?
3、汉匈之战是同民族的战争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曾令蒙恬修筑长城戍边。秦末战乱中,匈奴单于头曼进入黄河之地,占据河套地区。汉初,刘邦惨败于匈奴被迫和亲,历经文景两帝,汉武帝挥鞭北击,卫青、霍去病、李广、班超、窦宪等名将备出,历经百余年彻底打败匈奴。
但汉匈之战时人有过争议,汉武帝甚至下“罪已绍”反思。《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均有反思之语。同时,司马迁说:“而猃狁、薰粥,居于北边。既称夏裔,式憬周篇。”根据这个说法,汉匈之战其实是同民族间的战争。
为此,有人说“五胡乱华”等这一说法也可以归于同民族战争。但是,人类的战争都是内战,因为人类的祖先都是猿猴——所以,尽管同为华夏子孙,对于维护主权领土和民生安全,汉匈之战也是一种必然。
(本文为指动济南原创内容,已授权今日头条、百家号、微信公众号、企鹅号、搜狐号、大鱼号、网易号同步更新,其他网站和自媒体平台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你有什么意见和想法请点击下方的留言。或者点个赞,转发一下,让朋友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