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负主要责任的应该是士族还是寒门

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负主要责任的应该是士族还是寒门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第二个乱世时期。中央集权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士族掌控着主要权力。外族入侵,内乱不止,流民遍地。

当时的西晋王朝似乎并没有意识到危险的来临,还在处于不断的内乱当中,八王之乱,五胡乱华逐渐发生。那么在这起事件当中,主要的责任方究竟是谁?

一、士族掌控着大权,但处于内乱

1、士族争权夺利,内斗不断

汉朝末年,汉献帝作为东汉的最后一位皇帝,没有办法掌控朝政大权,中央集权的统治秩序被破坏殆尽。随后曹魏政权崩塌,西晋王朝形成。这两个政权在实际的权力运行模式中,需要向多方势力进行妥协,弥补没有正统的缺陷,所以所耗费的政治成本不是一般的大。

由于司马懿、司马昭、司马师的去世,故西晋建国之初并没有十分牢靠的基础。《晋书》卷一《宣帝纪》载:“(帝)于是假司徒高柔节,行大将军事,领爽营,谓柔曰:君周勃矣。命太仆王观行中领军,摄爽营。

帝亲帅太尉蒋济等勒兵出迎天子,屯于落水浮桥又以黄门张当为都监,专共交关,伺候神器。”可见司马懿的地位之高。一开始的西晋政权的政治向心力本就不足,加上司马炎政治手段并不聪明,所以给自己的儿子晋惠帝留下巨大隐患,比如八王之乱。

司马炎统治时期,由于之前跟随司马家族的旧臣还在,故此开始的西晋王朝在政治集团上也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但是很可惜,这股力量并没有维持多久,在司马炎去世后,各方势力又重新出现互相争斗的现象。

司马炎的继承者是晋惠帝,智商有些问题,政权根本没有进行有效掌控,都是集中在贾氏一族的外戚手中,宫廷内部的实际权力也是掌控在贾后的手上。

贾后本就有着政治野心,于是联合好几位诸侯王进行谋反活动,但是在具体过程中,贾后完全就是想利用这些诸侯王,并不想与他们分割政治利益,于是这些诸侯王以讨伐贾后的名义群起而攻之。

在贾后死后,皇位的继承也是很大的问题,八王之间为了争夺皇位也是闹得头破血流。从本质上来看,八王之乱就是一场皇室内部争权夺利的动乱,严重破坏了统治阶级的团结性,这八王手下的又有许多个政治集团,对于当时的政局再次进行分割,使得当时的局面更加呈现破碎化发展。

不少的士族考虑长远的家族利益,在其中选择了战队,通过姻亲联盟等形式进行政治联合。有些士族政治赌博成功了,有些失败了。

表面上看,士族的力量会受到很大的削弱,其实并不是,赌博失败的士族力量会被赌博成功的士族给兼并掉,什么庄园、土地都会归胜利者。

而新上的统治者得来的位置手段见不得台面,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只能讨好当时的世家大族。所以士族总体的力量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削弱,只是在这过程中权力发生了转移。

2、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的主要责任方是士族

八王之乱原本就是一场皇族内部的权力斗争,但是却牵扯了外部力量。当时司马越在战败之后,司马腾立马联合了当时的乌丸和羯等民族来对抗司马颖,结果司马颖失败。之后也引入了鲜卑一族的势力参与其中。

西晋王朝内乱在外族面前暴露,外族难免不会对于西晋动歪心思。所以很多外族,趁着中原内乱,都加紧在各地的征服工作。士族们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以及政治集团的安危,都向外族妥协,纷纷给予一些政治利益共享。

就算没有站队的士族大多也不会参与到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当中。在斗争之后,一些士族的确有所发展,东晋的很多一流士族在西晋初期都不是名门,大部分都是二流士族或者是三流士族。

“正元元年春正月,天子与中书令丰,后父光禄大夫张缉、黄门监苏练,永宁署令乐敦,冗从仆射刘宝贤等谋以太常夏侯玄辅政。帝密知之,使舍人王羡以车迎丰。丰具迫,随羡而至,帝数之,丰知祸及,因肆恶言。帝怒,遗勇士以环筑杀之,逮捕玄、辑等,皆夷三族。”

参与政治事件本身就具有巨大的风险,很多士族大多都是选择逃避,尤其是很多二三流士族。一流士族的力量,政治统治者有目共睹,所以他们大多数要选一个站队的。这也是很多二三流士族能够保全的原因。

中央势力衰微,很多的资源和势力都流向了独立的士族群体,士族按道理来说应该在纷乱的时局当中展现自己的作用。但是真正的局面是,一流士族的力量在政治内斗中消耗,二三流士族的力量没法与当时的外族进行争斗,甚至有些二三流士族也卷进了八王之乱中。

士族力量根本没法在抵御外族上做贡献,甚至使得原来的八王之乱的局面和利益牵扯更加复杂。说士族在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中负主要责任这是没有错的。

西晋分封的主要目的就是迅速在全国站稳脚跟,士族力量经过东汉和曹魏的发展已经十分庞大了,西晋通过分封,将地方的权力收归回中央。可惜最后在收回权力的过程中出现了差错,加上有晋惠帝的继承人以及贾后的出现,局面的迅速恶化也是可以理解的。

二、八王之乱究竟造成了哪些影响?

1、贪污腐败的力量没法打压

寒门肯定不会在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中承担主要责任的。寒门的总体实力是不及士族的总体实力,从在朝为官的数量就可以看出。而且朝堂上一般都是由一些老牌士族掌控的,气氛也是很差,贪污、腐败都是常态。

“(处)御史中丞,反所纠劾,不避宠戚。梁王形违法,处深文案之。及氐人齐万年反,朝臣恶处强直,皆曰:处,吴之名将子也,忠烈果毅。遂力战而没”如果此时能够有个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对于这样的情况进行整顿,也许士族的力量可以被打压下去,朝堂上的风气也会好很多。

但是根本不行,八王之乱给当时社会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破坏了司马炎最初建立的稳定秩序,名义上的中央地方都没有办法维持。

八王的内乱也是彼此消耗西晋内部的实力。地方势力开始蠢蠢欲动,纷纷站队。各个王的实力肯定是越高越好,所以为了讨好一些地方势力,对于烧杀抢掠的事情,八王爷并没有很在意。

“伏波将军孙秀以亡国支庶,府旺不高,中华人士耻为望属,以侃寒宦,召为舍人。”像这种歧视事件在曹魏政权中都是很少看到的,曹操本人还是唯才是举。所以这一类人最终的用途都是充当工具,根本不会有独立发展的机会。

想要改变朝堂上的风气,注入新鲜的血液,根本不可能。八王爷当时根本就不想唯才是举,仅仅是以实力为标准。甚至诸侯王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寻求外族的帮助,出卖国本。

2、给了外族可乘之机

“南康平固县吏李丰反,聚众攻郡县,自号将军。十一月,海安令萧辅聚众反。十二月,吴兴人蒋迪聚党反,围阳羡县,州郡捕讨,皆伏诛。”内部势力为了争夺权力,极度混乱,并且也加剧了割裂,方便了外族的侵入

“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石勒、刘曜等人趁着八王之乱,攻占了北方好多城市,加上双方也暗中扶持争夺权力的诸侯王,在攻打一些地方,完全都是兵不血刃,直接以出兵的要求胁迫诸侯王。

此后北方很多城市,要么诸侯王直接赏赐,要么就是代为管理。故之后,八王之乱差不多结束时,石勒、刘曜等的势力早就稳定在北方了,这也是为什么东晋只能偏居一隅,不能接管西晋的全部领土。

八王之乱是瓦解西晋力量关键性的一步,统治集团内部不团结,再强大,也会被别人瓜分。所以东晋时期,统治内部还是比较团结的,起码在表面上,几个门阀家族并没有直接起矛盾,在淝水之战之中,结果门阀家族采取了合作,使得前秦失败。这些都是吸取了西晋八王之乱的教训的。

三、总结

八王之乱从本质上来说,是宗室的利益争斗,原因是西晋实行分封制,还是说明了当时西晋没有塑造好一个统一的中央政权,没法稳定西晋初期获得的成果,进而引发了八王之乱,导致了五胡乱华的结果。

参考文献:

《晋书》

《魏晋南北朝史》

《魏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政治,进行,贾后,外族,权力,司马懿,八王之乱,责任,士族,的力量,观点评论,外族,司马炎,晋惠帝,八王之乱,士族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政治,进行,贾后,外族,权力,司马懿,八王之乱,责任,士族,的力量,观点评论,外族,司马炎,晋惠帝,八王之乱,士族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政治,进行,贾后,外族,权力,司马懿,八王之乱,责任,士族,的力量,观点评论,外族,司马炎,晋惠帝,八王之乱,士族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