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坤宁宫是明朝皇后住所,为何到了清朝,皇后却不愿住这里

坤宁宫是明朝皇后住所,为何到了清朝,皇后却不愿住这里

在以前还不是很考究的时候,清宫剧中的皇后,总是居住在坤宁宫,而皇帝住在乾清宫。但随着对历史的了解,如今的清宫剧也越来越尊重历史,所以大家会发现,清朝皇后很少有住在坤宁宫的。

比如《延禧攻略》中的富察皇后,她就一直住在长春宫。很多人都说,皇后应该住在坤宁宫,所以剧中是错的。然而历史上的富察皇后,确实是住在长春宫的。不仅是她,康熙皇帝以后的皇后,几乎都不住在坤宁宫。

坤宁宫始建于永乐十八年,之所以叫坤宁宫,是因为《道德经》中说:“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而以为天下正。”

古人认为皇帝代表天,皇后代表地,同时皇帝代表乾,皇后代表坤,所以借“天(乾)得一以清”,将皇帝住的地方称为乾清宫,借“地(坤)得一以宁”,将皇后的住所称为坤宁宫。因此坤宁宫建成以后,就一直是明朝皇后的固定住所。

同时坤宁宫和乾清宫一样,都位于故宫的中轴线上,代表着帝后的正宫之位。两侧分别有6座宫殿,称为东西六宫,将乾清宫、坤宁宫围绕在中间,体现出帝后的地位及威严。

既然坤宁宫是明朝皇后住所,那承袭明朝制度的清朝,也应该让皇后住在这里才对。可是为何到了清朝,皇后却不愿住这里。根据史书记载,只有清初的几位皇后,住过坤宁宫,比如顺治皇帝的废后、孝惠章皇后,还有康熙的孝诚仁皇后、孝昭仁皇后。

除了这几位皇后以外,其他都居住在东西六宫中。比如乾隆的孝贤纯皇后住在长春宫,嘉庆的孝淑睿皇后住在毓庆宫,光绪的孝定景皇后住在钟粹宫等等。她们为何不住在正宫“坤宁宫”内,反而要住到侧宫去呢?

一、夫唱妇随

皇帝住在乾清宫,皇后住在坤宁宫,不仅能够象征帝后的地位,还保证了帝后之间距离近,方便皇后随时侍奉皇帝。到了雍正时期,雍正皇帝就不住在乾清宫了,而是搬到养心殿。众所周知,雍正是个勤勉的皇帝,常常在养心殿批阅奏折至深夜。

孝敬宪皇后为了方便照顾雍正,便决定不住坤宁宫,而是住到养心殿后寝宫中。也是从这时候起,后来的清朝皇后都没有住在坤宁宫了,而是住在东西六宫内。

二、宫殿改造

其实在顺治时期,就将坤宁宫进行了改造。因为满人有祭神的习惯,而坤宁宫是祭祀的最佳场所,所以顺治时期,就将其中四间改为祭祀场所了。按照清朝的规矩,每天早晚都要举行一次小祭,每逢初一、十五还要一大祭,此时皇帝、皇后都要亲自参与。

虽然改造过后,坤宁宫仍然是富丽堂皇,但是每逢祭祀,这里都要杀牲口、煮胙肉,时间一久,难免就像屠宰场一样难闻。皇后是六宫之首,身份尊贵,自然不能继续住在这里。后来这里干脆就直接成为祭祀场所,也就没有皇后住这里了。

三、新婚住所

除了祭祀以外,坤宁宫还是举行婚礼的场所,当然不是什么人结婚都可以在这里,只有皇帝和皇后的婚礼,才有资格在这里举行。一般当作婚房使用,但帝后通常只住两天,走完所有流程后,便会搬回各自的住所。

不过,如果皇帝在登基以前,就已经娶了正室,那就不能在这里办婚礼了。因此只有年幼继位的皇帝,才能享受这一待遇,就比如清朝末期的几位皇帝。

四、躲避晦气

清朝皇后不住坤宁宫,其实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为了躲避晦气。当初李自成攻破北京城的时候,崇祯皇帝知道明朝气数已尽,便做好殉国的准备。在他自缢之前,先后逼死皇后与贵妃,还亲手杀死自己的女儿,最后才到煤山自缢。

所以当时崇祯皇帝的周皇后,就是在坤宁宫自尽的。因此为了避开周皇后的亡魂,避免不吉利,清朝皇后大多不住这里。

其实这一说法存在争议,毕竟清初的时候,还是有几位皇后都住在这里。况且真要避开亡魂的话,那整个紫禁城都是,为什么清朝皇帝还在这里建都呢?再说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每个地方都经过了战争洗礼,到处都是亡魂,真要避讳的话,那就没地方可以住了。

所以说,清朝皇后之所以不住坤宁宫,主要还是根据皇帝的习惯,还有就是习俗的变迁。既然坤宁宫成为祭祀的场所,那皇后不住也是正常的,总不能让皇后住在“屠宰场”吧。

因此,尽管清朝在很多方面,都承袭了明朝的习惯,但通过这些方面,我们便可以看到清朝的不同之处。这又是一个与众不同,历史上独有的一个朝代。而每个朝代,总有它的魅力,但都是我们中国的文化。

(参考文献《中国的世界遗产》)

注: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地方,明朝,清朝,历史,几位,住所,皇帝,帝后,场所,祭祀,观点评论,乾清宫,皇帝,长春宫,皇后,坤宁宫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地方,明朝,清朝,历史,几位,住所,皇帝,帝后,场所,祭祀,观点评论,乾清宫,皇帝,长春宫,皇后,坤宁宫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地方,明朝,清朝,历史,几位,住所,皇帝,帝后,场所,祭祀,观点评论,乾清宫,皇帝,长春宫,皇后,坤宁宫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