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公司2022年的财报发布会上,这位一向低调内敛的“技术狂人”,忽然以一种完全不同的姿态,对新能源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甚至说出了许多业内都不敢直言不讳的话,尤其是关于无人驾驶的观点。在王传福看来,所谓的无人驾驶,不过是个幌子,在他看来,无人驾驶,只是一个幌子,真正的高端辅助驾驶,才是真正的大势所趋。无人驾驶都是胡说八道
实质上就是一个先进的帮助驾驶系统
“一开始,因为资金的原因,没有人指出这款车的缺陷,有些厂商一直在吹牛,说什么时候能生产出更多的无人驾驶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人能掩盖这款车的缺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款车的价值越来越低,股价也越来越低,渐渐恢复了正常。”
“我是一个真正的谋士,我比任何人都能看得透彻,这玩意儿有没有用,我能不知道吗?我们比亚迪的策略难道就没有正确的?这有什么不对的?”
关于无人驾驶,王传福发表了一段很长很长的评论,很多人都说,是汽车行业里少有的“人间清醒”。
王传福说出了一个很有道理的理由。
首先,这是一项技术上的巨大挑战,连生产线都很难做到智能化和自动化,更别说无人驾驶这种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应用了。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将大量重复、模式化和客观化的工作交由机械来做,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和增加收入的好方法。
然而,事实却是如此的复杂。以比亚迪为例,它有66万名员工,需要支付薪水、缴纳社会保险和提供住房,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能否用生产线上的无人代替?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王传福心想,光是有固定装置就已经很吃力了,更何况是无人装置,难度更是高出千百倍。与其花大价钱在无人驾驶技术上,还不如先将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提升上去。如此一来,既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也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
其次,谁才是罪魁祸首?
在这场新闻发布会上,王传福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全世界每年有11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而深圳则是一个月24人死于交通事故;比亚迪占据了深圳24%的市场份额,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
从这一点来看,比亚迪的汽车占了很大一部分。但事实上,由于该产品的方向盘、刹车都是符合法律规定的,所以该公司一直没有收到任何投诉;如果是无人驾驶的话,那就是大胡子在吃糖浆,谁来负责?政府不想,汽车公司也不想,而车主又不是开车的,更不想负这个责任。
而且,谁能模拟一百一十万个死亡场景?由谁来制造有关的装备?
而这一点,也成为了业内热议的话题。
但是,到目前为止,国际上还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的关于无人驾驶机动车的法律。即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如何确定道路交通事故的责任,仍然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
第三,所谓的自动驾驶,其实就是一种先进的辅助驾驶技术,简单来说,英伟达的芯片和算法,就相当于先进的ADAS系统。
对此,王传福打了个比方,智能驾驶系统就像是一位“神”,它的职责就是监督司机,当司机睡觉、低头玩手机、走神的时候,它就会发出警告,防止事故的发生,当然,这一切都要靠司机来完成。
综上所述,王传福所说的“无人驾驶”,就像是一台崭新的机器,不管外面怎么说,它都会恢复正常,重新回到先进的驾驶技术上来。
而比亚迪将继续秉承“靠谱”的策略,脚踏实地,精准布局。而下一步,则是和英伟达公司达成了协议,他们将为用户提供一款更先进的辅助驾驶系统,而这款系统的价格,也将在几千元左右。这种辅助驾驶系统的作用,无非就是降低驾驶员的疲劳程度,降低交通事故的概率,仅此而已。
用口头的“不好”和“不做”表示
但他们的身体是诚实的。
“皇帝的新衣”,“胡扯”,“忽悠”,“神化”,王传福表面上吹嘘的很厉害,但实际上,比亚迪在自动驾驶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根据节点财经的消息,比亚迪在2021年末曾官宣,将与 Momenta共同组建一家名为“迪派智行”的智能驾驶合资企业。Momenta公司于2016年9月成立,致力于构建无人驾驶大脑,其核心技术为:环境感知、高精度地图构建、智能驾驶决策等。
在2022年,它的行动更加频繁,幅度也更大,其中包括和地平线公司合作,在自动驾驶 AI处理器、自动驾驶计算平台、视觉感知算法、多模式交互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美国科创企业努洛合作,开发和设计了第三代全电力、无人的自动送货车辆;比如昆仑芯,比如金芯电子,比如中科昊芯,比如一大批人工智能产业链企业,比如一大批企业。
而在 boss, bookoffer,以及其他一些其他的公司,比亚迪也表现出了对无人驾驶领域的需求,比如感知算法工程师,高级软件工程师,深度学习工程师等等。
另一方面,伴随着营收的增加,比亚迪也开始加大了对自身的投入。
比亚迪在2020-2022年间的收入从1566亿人民币增加到4241亿人民币,在过去三年里几乎增加了三倍;在2020年,研发成本大约是75亿美元,在2021年,增加了43.6%,达到了106.27亿美元,在2022年,又增加了90.3%,达到了202.23亿美元。
放在业内,这份霸气,足以碾压一切竞争对手,就连从不舍得花钱的蔚来,也要黯然失色。在2022年,蔚来在研发上投入了1000亿美元,这个数据只有比亚迪的一半左右。
王传福虽然嘴上这么说,但他的动作,还是很明显的。
这是一种新兴的潮流,不管它有多么的缺陷,多么的不完善,落后就会被淘汰,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比如诺基亚,比如柯达,比如黑莓,比如奔驰 EQ系列,比如丰田的BZ4X,比如BZ3,都是因为落后而失败的。
由微见著,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VR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没有任何一家汽车公司愿意“错过”这次机会,无论最终的结果是什么,他们都必须提前做好“备份”,以确保未来的发展。
换言之,比亚迪从未离开过赛场,他正在幕后默默耕耘,静静蓄势。
另外,即使没有自动驾驶技术,比亚迪的辅助驾驶技术,也远不如其他车企,经常被贴上“电动化”的标签。大家都知道,电动化不能等同于智能化,无论是在消费市场还是在资本市场,这两个方面都有一个基本的逻辑。
批评无人驾驶,难免会有“技逊一筹”的嫌疑。
再者,随着销量的提升,比亚迪不仅有了进军高端市场的野心,更有了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的野心,与特斯拉的成功相比,它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智能化,而无人驾驶技术的积累,就是为了提高智能化水平。
王传福的意思很明显:现在还不是把所有的赌注都压在无人驾驶上。而“蔚小理”公司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也从某种意义上证明了这一点。
财报表明,经过将近十年的风风火火,蔚来汽车,小鹏,理想没有一家公司盈利,而且“失血窟窿”仍在不断扩大。而在2022年,这三家企业的亏损将分别为145.6亿,91.39亿,20.12亿,较上年同期增长了37.71%,较上年同期增长了87.92%,较上年同期增长了525.97%。
按照这个思路,比亚迪并没有太过执着于空想,反而过的很好,这让王传福更加自信,更加自信,更加“鞭挞”无人驾驶汽车,甚至有了一种责任感。
今年能卖出三百万台吗?
比亚迪无疑是去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最热门的汽车品牌。
比亚迪在2022年实现了收入与利润的飞跃,其收入为4240.61亿人民币,与2021年相比增长了一倍;纯利为一百六十六点二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四百四十五点八六。
最重要的是,这辆车很受欢迎。在2022年,比亚迪共销售了180.25辆,远远超过了特斯拉的131万辆,差不多相当于其他三个“蔚小理”品牌的总销量的五倍。
王传福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还是比较看好的。在三月二十九日早上举行的公司内部业绩会议上,他预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整体销量约为850-900万辆,而比亚迪的销量将达到三百万辆,情况稍好的话,甚至有可能达到三百六十万辆,是去年的两倍。
从理论上来看,纵向一体化系统+完整的产业链闭环,领先优势+规模效应的扩散,对马克西-西尔伯斯通曲线起到了催化作用,比亚迪的“300万”的销售目标或许可以实现,但实际上,正面的预测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王传福预测,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将在今年达到40-45%之间,一个月的普及率将超过50%。
渗透率是一个很重要的市场因素,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各大汽车厂商的关注。一般来说,在5%到25%之间的渗透率是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当超过30%之后,这个阶段的渗透率就会下降。
到了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的时候,这个行业就已经到了顶点,甚至超过了顶点。值得一提的是,在2022年九月,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猛增至31.8%.
此外,一些陈词滥调也不能忽略,甚至德国媒体也说:“中国汽车市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混乱。”虽然比亚迪已经领先了自主品牌一步,但“翻车”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在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各家车企都在加大对新能源领域的投入,力争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而比亚迪凭借其技术实力和产品优势,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不仅得益于比亚迪对产品品质和用户体验的追求,更离不开公司内部对技术研发的持续投入和创新精神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