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经常上网,并热衷于混迹在“网络历史爱好者”这个圈子,那么你百分百听说过“网庙十哲”这个梗。它的起源,来自于网络上曾经流行的那股热衷于给反面历史人物翻案的风气,随着这股风气越传越广,最终就出现了所谓的十个“被抹黑的历史知名人物”。按照“网络史学界”的经典说法,这十个人物其实水平都非常不错,只不过因为某些客观原因,成为了千古流传的笑柄,作为新时代且受过高等教育的现代公民,我们有资格和义务正本清源,还历史一个真相。
那么“网庙十哲”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呢?我们肯定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该一个一个来说,那么在这十个人里,首当其中的,自然就是大名鼎鼎的隋炀帝杨广了。
杨广这个人,但凡了解历史都知道,名声可以说担得上“臭不可闻”四个字。甚至都不仅仅是臭不可闻,而是在整个隋唐之后的历史上,杨广都是一个负面典型中的负面典型。民间话本的《隋唐演义》、《隋唐英雄传》,把杨广塑造成了不忠不孝且荒淫无度的人间之屑,让人看了都怀疑这种人是不是人类。
史书稍微客观一点,但是到了杨广身上依然是各种阴阳怪气加上嘲讽鞭尸,就拿一个例子来说,杨广的谥号是“隋炀帝”,“炀”这个字啥意思呢?按照谥法上来说:“逆天虐民曰炀,离德荒国曰炀”。行了,字面意思就能看出来,后世的王朝怎么看待杨广了,这种评价一千多年都没改变过。
但是有趣的细节在于,杨广这个人的评价之所以低,跟他亡国有直接关系,但是他亡国的根本原因,却在于他做了很多“功在千秋,过在当代”的举措,这也是他会被现代网络历史爱好者捧起来的最大原因。
例如杨广修的大运河,在此后的数百年时间内,成为了南北方物资交流的主要交通渠道,极大地贯通了南方和北方的经济发展以及文化交流,为华夏民族的相互融合以及成长做出了很大贡献。另外他所开创和确立的科举制度,也让华夏民族的人才选拔体系得到了完善,打破了世家大族和门阀对于文化的垄断,让封建王朝政治体系的建设强化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为此后唐朝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甚至哪怕是杨广征讨高句丽这个看上去劳民伤财的举动,背后也有着更深层面的考虑,毕竟高句丽作为一个持续了数百年的强大地方政权,如果不将其彻底击败,对于领土的稳定以及和平,是一个致命的威胁。后来从唐太宗到唐高宗反复征讨高句丽这件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继承了杨广的衣钵。
那么,有鉴于此,是否杨广真的能如网络史学圈所说,是一名“明君”呢?
很遗憾,并不能。
这中间的原因,其实可以从两方面考虑,首先杨广的贡献虽然摆在这里,但是这些贡献跟他实际治国带来的直接影响以及损失,是不成正比的。治理国家的核心其实是张弛有道,也就说既要做事,但也不能太过于激进,导致最后出现非常难看的结果。毕竟普通人民也不是机器人,不能你觉得应该如何,就应该如何,大家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没有办法也不可能当成牲口来用。即使你的目标非常远大,但也不能完全背离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杨广在这个问题上,就呈现出了一种极为急躁的执政方针,一方面要开大运河,打高句丽,另一方面还要在王朝内部对世家大族开刀,完全不明白什么叫做“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那好,既然你不明白,之后出现的问题你可就要自己解决了。所以后来杨广面对各地爆发的农民起义以及世家大族的反扑,显得完全无力抵抗,归根到底还是因为自己政治能力不足,做事上没有基本的逻辑和协调能力。水平不行,当然算不上明君。
另一方面,杨广自己的私德确实很差劲,说真的,他也许不是个昏君,但绝对是个暴君,“贪图享乐、荒淫无度”,这些词用在他身上都是恰如其分的。一个这样的人,肯定谈不上什么优秀的统治者了,优秀的统治者也许会有欲望,但至少不会被欲望控制住自己的大脑,杨广恰恰相反,真的被自己的欲望彻底支配了,那么这样一来,有啥子资格说自己是“明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