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康熙六次拜谒明皇陵,行三跪九叩之礼,为何还要将崇祯后人诛全族

康熙六次拜谒明皇陵,行三跪九叩之礼,为何还要将崇祯后人诛全族

自古以来,王朝更替都是极为残暴的;能够善待前朝后人的,寥寥无几;李自成灭了明朝,建立了大顺;但是没当几天皇帝,就因吴三桂放满清入关,而灰飞烟灭;满清统治者认为自己并不是夺取的大明江山,而且还帮大明报了仇。

所以满清极力渲染大明的好,以收民心;但是这是有原因的,据说崇祯皇帝在北京被破的时候,为了担心自己家人受辱,于是亲手杀光了自己子女,而且还强迫自己的老婆们自杀;所以满清统治者一直觉得崇祯皇帝已经绝后,最多就一个断臂女儿还沦落在外,但是听说已经成了尼姑。

但是为了防止有漏网之鱼,所以满清统治高层一直都在暗地里秘密搜查;但是表面上,康熙为了争取民心,六次拜谒明皇陵,行三跪九叩之礼。特别是康熙三十八年,皇帝拜了明孝陵后,还向大臣表示要查访一个明皇室后裔,来管理明孝陵:朕意欲访察明代后裔,授以职衔,俾其世守祀事。古者夏殷之后,周封之于杞宋……尔等与九卿会议俱奏。

但是,让康熙皇帝欣喜若狂的是,没想到在多年以后,还真的发现了一个崇祯的后人,这人就是朱慈焕,崇祯皇帝的第五个儿子,清兵入关后,各地明皇室上层人物被诛杀净尽,只有崇祯之子朱慈焕侥幸活了下来,并且活到了七十多岁。

朱慈焕幼时被封为永王,在成大长人的皇子中排行第三。明朝灭亡那年,他刚刚十二岁,和两个哥哥一起被李自成军俘获,又一起被李自成挟裹出北京城南下。李自成兵败后,朱慈焕开始了乱世飘零。侥幸存活于世。

但是此时的满清江山已成定局,朱慈焕也没了那份富国的心思,在很顺从的“剃发易服”后成了满清的“顺民”;原本朱慈焕是想如此安度一生,后来还娶了一个乡绅的女儿做老婆,也算是成家立业了,落户浙江。

结婚后,朱慈焕以教书为业。岳父去世后,随着生儿育女,家累日重,他不得不四处寻找教席,还经常向一些地方绅士打秋风,勉强维持生活。他一生小心翼翼,安分守法,哪里风声紧,他就赶紧带着一大家逃亡,几十年间流动于大江南北,历尽艰辛。

虽然一辈子受尽委屈劳累,不过毕竟活过了古稀之年,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又有了孙子,也总算儿孙满堂。特别是到了晚年,赶上康熙盛世,政治局面日益安定。朱慈焕以为满清统治者真的厚待明朝遗族,不会再追究,也就放松了那份警惕心。

在一次酒后向一位交往很久的老友透露了一点自己的“秘密”。结果这位老友后来竟然将这个秘密宣扬了出去,浙江东部有一位志在反清复明的念一和尚,听说这个消息,就在1706年打起了朱慈焕的旗号,在大岚山起事。

朱慈焕闻讯大惊,立刻带着一个儿子由浙江逃到山东,没想到两年之后还是被抓了。在抓他之前,官员曾到余姚他的家中搜查。他家中还“有一妻二子三女一媳”,闻听官兵来捕,气势汹汹,知道大事不好,除了一个儿子外,其他六个人“皆投缳,六命俱尽”。

审讯结果证明他是清白的。虽然念一和尚打着他的旗号,但其实从来没有直接联系上他。官员们当庭让念一和尚来与朱慈焕对质,“及提先生对质,又云不相识”,证明两个人根本不认识。

朱慈焕为自己的辩护也是极为有力的。他说:“吾数十年来改易姓名,冀避祸耳……吾今年七十五岁,血气已衰,须发皆白,乃不反于三晋变乱之时,而反于清宁无事之日乎?且所谓谋反者,必占据城池,积草屯粮,招军买马,打造盔甲,吾曾有一于此乎?”

审问官员也觉得朱慈焕所供有理,将审问结果上报给康熙。几年前皇帝还说过要访查一位明朝后代来当官,这个朱慈焕看起来是最佳人选,所以官员对他很礼貌,给他好吃好喝,就等着皇帝下处理决定。

不料,事实证明,康熙皇帝所说的“查访明朝后裔”,其实是叶公好龙。如今,真的“朱三太子”落网,他大喜过望。虽然康熙一生都以“宽大仁慈”闻名,对手又是一个七十五岁手无寸铁的可怜老人,他却绝不放过。皇帝发下谕旨:“朱三即王士元,著凌迟处死。伊子……俱着立斩。”

逃亡一生须发皆白的朱慈焕,被押上了刑场,眼看着两个儿子被斩首后,自己又被一刀刀凌迟。至此,崇祯的子孙被彻底消灭。

实在是命数使然,或许当初由真的崇祯后人来引导南明,而不是各种王之类的,也不至于南明抵抗力量分裂;曹操如此强势也拿东吴无可奈何,五胡乱华时期异族如此嚣张也对东晋无可奈何,更别提金国对南宋了;至少有很大可能性形成南北割据,实在是大明气数已尽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朱慈焕,崇祯,明朝,一生,后人,李自成,皇帝,康熙,儿子,大明,观点评论,朱慈焕,明皇陵,李自成,康熙,崇祯皇帝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朱慈焕,崇祯,明朝,一生,后人,李自成,皇帝,康熙,儿子,大明,观点评论,朱慈焕,明皇陵,李自成,康熙,崇祯皇帝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朱慈焕,崇祯,明朝,一生,后人,李自成,皇帝,康熙,儿子,大明,观点评论,朱慈焕,明皇陵,李自成,康熙,崇祯皇帝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