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6年,东突厥兵临长安城外,初登帝位的李世民愁眉不展。东突厥来势汹汹,迎战胜算不大,为保国安邦,李世民迫不得已和东突厥签订了“渭水之盟”。突厥趾高气扬地撤军,李世民咬牙切齿道:“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626年,对李世民而言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年头。这一年,他和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到了最后的生死抉择的时刻了,所谓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李世民为了不任人鱼肉,他主动发起反击了。
他策划了玄武门之变,成功地扭转了自己一直被排挤的局面,掌控了大局,把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给诛杀了,并第一时间掌控了政权。
没多久,唐高祖李渊就退位,把皇位让给了李世民。初登帝位的李世民,正准备大刀阔斧地打造一片新天地。奈何东突厥在大唐的这场混战中,发现了可乘之机。现如今李世民初登帝位,一切都在起步,最容易攻下。
于是,东突厥的劼力可汗率十余万大军一路南下进攻泾州,挥军直指长安。东突厥的来势汹汹,李世民也火速做出应对方案。他任命行军总管尉迟敬德率军前去泾阳迎战,力争把东突厥成功围挡。
这是一场力量悬殊较大的对抗战,勇猛过人的尉迟敬德和东突厥交上手后,就获得了不小的胜利,大破突厥军,斩首一千多的突厥骑兵。
奈何力量悬殊太大,尉迟敬德没办法阻止东突厥军队的挥军前进,眼见就到了渭水河边,长安城岌岌可危。
东突厥对大唐的虎视眈眈,李世民无计可施,长安城内兵力不足,要抵御来势汹汹的东突厥,举国之力都很难胜券在握。
危急时刻,李世民当机立断,率军前去渭河。到了渭河之畔,李世民厉声斥责劼力可汗背弃定约。李世民的如此淡定的叫板,让劼力可汗心里有点发虚,这长内城不是刚内乱,李世民见大军压境还如此淡然,这长安城内是不是兵马充足,对自己率军逼近长安都毫无胆怯之色。
没过多久,唐军陆续到达渭水河畔,这下劼力可汗真的心里没底了,这唐军军容盛大威严,加上执失思力被俘,劼力可汗心里琢磨,要是乘势和唐军交战,胜负两说。
劼力可汗的踌躇不前,李世民敏锐地察觉到了,他果断地向劼力可汗允诺,给东突厥送去大量的金帛财物。劼力可汗略一思索,就应下了,遂两国签订“渭水之盟”,东突厥退走。
签订“渭水之盟”后,李世民一直耿耿于怀,毕竟这个盟约对于刚登帝位的李世民而言,是个难以释怀的可耻之事。可奈何国力不强,隐忍是最好的选择。
此后,李世民一直对这事耿耿于怀,势必有朝一日一定要在东突厥面前找回自己的大唐主场。为此,李世民也付诸于行动中。
李世民率所有禁军步骑部领在显德学习射箭,他亲自面试,射中者都给予赏赐。这事被朝中的许多大臣劝谏过,奈何李世民一意孤行,都不采纳。很快,在李世民的坚持下,一支精锐的部队初见雏形,很快就可以独当一面。
此后几年,劼力可汗无视盟约,时常对大唐边境侵扰,李世民选择默默隐忍,劼力可汗见状,愈发不可一世。
629年,大唐多年以来浸润东突厥,离间东突厥内部终于到了验收成果的时候。很快,东突厥内乱的消息传到大唐,隐忍数年的李世民终于爆发了,他任命李靖统管,率军北行,目标就是东突厥。
唐军有备而来,东突厥内忧外患,此次讨伐突厥的有六路人马,其中李道宗在灵州与突厥接战,大获全胜,虏获人畜数以万计。
630年,李靖夜袭劼力可汗,劼力可汗惊惧,一路退守。为了缓解窘局,劼力可汗派执失思力到唐朝假装谢罪,请求归降。李世民就派鸿胪卿唐俭、将军安修仁等持节前往抚慰。李靖知道唐俭在突厥,劼力可汗定会松于戒备,于是趁机偷袭,大获全胜。
慌乱中劼力可汗匆忙奔逃,途中被行军副总管张宝相擒获。至此,东突厥灭亡,大唐收复定襄、恒安地,开拓国境直至大漠。
劼力可汗被俘送往长安后,李世民罗列了他的五条罪,一条条证据确凿,但因有渭水之盟,所以还是饶过劼力可汗,并归还他的家属,让他住在太仆,管家供应食用。
李世民对连年来东突厥的侵扰,一直保持隐忍,尤其在他初登帝位,东突厥趁机来犯,更是让李世民对东突厥恨得牙痒痒。面对比自己强大的东突厥,李世民采取怀柔政策,最后再给东突厥致命一击。
李世民通过多年隐忍而换取对东突厥的致命一击,无不都在彰显他的帝王风范,一个以退为进,养精蓄锐的帝王,注定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帝王,就是李世民的大智慧,一个开创了大唐盛世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