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大明王朝:郑泌昌,为何安排高翰文抄沈一石的家?最合适的背锅侠

大明王朝:郑泌昌,为何安排高翰文抄沈一石的家?最合适的背锅侠

沈一石“奉旨赈灾”以后,“改稻为桑”再次陷入僵局,暂时无法推行。第二次御前会议结束后,严嵩当即作出决定:

“立刻以六百里加急发廷寄给浙江,抄那个沈一石的家,筹粮募军供应胡宗宪!”

正如沈一石临终所留书信中的那句——“上下挥霍无度,便掠之于民;民变在即,便掠之于商”,“改稻为桑”推行不了,便无法“掠之于民”,便只能“掠之于商”。于是,浙江首富沈一石变成了最合适的“大户”。查抄大户,以抵军资,历朝历代,屡见不鲜。在另一部经典电视剧——《雍正王朝》中,西北大战,国库空虚,雍正皇帝采用了同样的办法供给年羹尧。只是,雍正皇帝下令抄家,逼出了一个曹雪芹;而严嵩下令抄家却为自己挖开了坟。

内阁的急递传到浙江以后,时任“浙江巡抚”郑泌昌立即召唤时任“杭州知府”高翰文前来参会,并做好了将抄家的任务交给高翰文的打算。

注意,沈一石是织造局的“官商”,和织造局,乃至宫中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密切关系,抄沈一石的家会不会得罪织造局,会不会惹得司礼监忌讳?更重要的是,万一抄家的过程中抄出不该看到的东西,怎么处理?又或者,万一沈一石的家财没有想象的那么多,又该怎么办?

总之,这个抄家任务绝对是一个烫手的山芋。要不然,面对这种抄家美差,郑何两人组早就上赶着执行去了!

高翰文赶到以后,那个神秘的书办递给高翰文一张纸条,正是那张用以制约高翰文的把柄——“我与芸娘之事与旁人无关。高翰文。”

书办,为什么要将这张字据交还给高翰文,剧中并没有交代,原著中也没有交代,我们只能猜测:

第一种可能是郑泌昌的安排,为了让高翰文顺利接下抄家的任务,借此向高翰文示好;

第二种可能是杨金水的安排,沈一石之所以破釜沉舟,就是为了保住家人,保住芸娘,而高翰文正是芸娘最理想的归属。所以,他或许会请求杨金水放掉这个制约高翰文的把柄。

第三种可能就是书办自己的意思,浙江的情势越来越复杂,浙江官场上的这些大员们很快就会迎来“算总账”的日子,不管怎么说,书办也算是制约高翰文的帮凶,将字据还给高翰文就是为了尽量减少自己的罪责,免受株连。

看到这张字据,高翰文怒不可遏,直接揉成一团,扔在地上。书办也不生气,捡起撕掉,表明态度就够了,多说无益,反倒徒增人嫌。

进入大堂以后,郑泌昌先为高翰文介绍了四位锦衣卫:

“高知府还不知道,这是宫里几个钦差,为了一个案子,因与眼下筹粮募兵有关,一起跟我们商量。”

郑泌昌的这句话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介绍”的顺序,一个是他慢慢为高翰文挖坑的技巧。

一般情况而言,有客人来到本单位,要先向本单位人员介绍客人,以示尊重;相反,如果本单元人员外出办事,则一般先向主家介绍本单位人员,以示尊重。就浙江巡抚衙门这个地点而言,高翰文就是本单位人员,而四位锦衣卫就是客人!

想让高翰文心服口服地接下抄家的任务,郑泌昌就必须找到能让其心服口服的理由。这就牵扯到任务安排的两种说法——“新增任务”和“追加任务”。

但如果郑泌昌抛开这个任务,直接将“抄家”当成一个新任务交给高翰文,高翰文就有充足的理由拒绝。但如果郑泌昌将“抄家”归结为高翰文“筹粮募兵”任务的延续,高翰文还怎么拒绝,因为这本就是你当前所进行任务的一部分啊!

高翰文明显没有听出来郑泌昌的陷阱,只是将当前的任务进行了汇报:

各位大人久等了。为前方筹粮募兵的事属下都已经安排下去了,十几个县包括淳安建德都愿意尽力去办,眼下最要紧的是朝廷要拨款。”

提到“拨款”,郑泌昌又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紧接着跟上了一句话:

“正是商量这件事情。”

好了,高翰文自己上套了!你不是要钱吗,我给你钱,但需要你自己去拿——“抄家”!

接着,郑泌昌转向杨金水:

“杨公公,这件事是您说还是我们说?”

郑泌昌的这句话原本没有毛病,马上就要被抄家的沈一石,毕竟是织造局的人,郑泌昌把话语权交给杨金水,无可厚非;更何况,杨金水代表了宫中,代表了司礼监,地方官员也应予以尊重。

只是,郑泌昌真正的目的并未如此,而是连宣布抄家的责任也不想背,而是想尽可能多的甩锅。

杨金水不是高翰文,这样的小伎俩还骗不过他。于是,杨金水语气中明显带有讽刺地回了一句:

“廷寄是寄给你们的,这个时候还要把事情推给我吗?”

没办法,郑泌昌只能亲自宣布急递中的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胡部堂和戚将军他们的军需粮草以及兵源补充着令浙江南直隶福建三省供应,以我们浙江为主。”

这一层,高翰文原本不必理会,毕竟这是下给浙江全省的命令,但此时的高翰文正负责“筹粮募兵”的差事,这层意思也就成了高翰文一个人的差事。

“第二层意思,查浙江商人沈一石欺瞒织造局,营商肥私,以商乱政。着令即刻将其抄家拿办。所抄私财,悉数调拨军用!”

我们先来看下郑泌昌的语言艺术:

先是强调军需粮草的供应以浙江为主,也就是以高翰文为主,就浙江的实际情况而言,这个任务的苦难程度,可想而知;高翰文身上的担子,可想而知。

然后再给高翰文一个看似惊喜的解决办法,你可以抄了浙江首富的家,以调拨军用啊!

一道急递,硬是让郑泌昌说成了帮助高翰文完成任务的“惊喜”,郑泌昌不是没有政治智慧,而是走错了路,上错了船。

急递念完,高翰文才意识到这次会议是冲着自己来的,立马站了起来,问道:

“属下不明白,诸位大人为什么要等我来商量这件事情?”

听到这件差事就是要自己执行的时候,高翰文也深知这件差事的棘手,不想接。我们再来看下郑泌昌给出的两个理由说明:

“一是因为筹粮募兵现在都是你在办,抄了沈一石的私财高知府可以立刻调作军用,不至延误军情。”

我们这是在帮你,别不知好歹!

“二是高知府现兼浙江道御史,按朝廷律法,锦衣卫办案由各省御史直接参与。”

郑泌昌也学会了海瑞的办法,用律法压人,用规矩约束。

无奈之下,高翰文只能将这个问题向别的方向转移:

“杨公公,沈一石可是有织造局的六品顶戴,不知内阁的这个廷寄司礼监知不知道?”

高翰文的这句话有着两个作用:

1、寻求帮助:杨公公,他们要动你的人,你不出来说句话吗?

2、试探态度:杨公公,他们要我抄沈一石的家,你生不生气?

这个时候的沈一石,已经成了谁也不愿沾惹的瘟神,杨金水自然不能接盘,立即回应道:

“他没有什么顶戴,也不是织造局的人。”

甩锅,杨金水才是大师,才是真得精髓的佼佼者。沈一石都成了内阁和司礼监联手要整治的对象了,就只能是一个简单的商人身份了。没错,沈一石之前是六品,也是织造局的官商,那是因为他有利用价值;现在,对不起,用不着你了!

鸡鸭鱼、牛羊猪,养肥了就是用来吃的!

突然想到了某位大佬曾经说过的“夜壶论”,现在看来,至允至当!

杨金水刚音刚落,朱七站了起来:

“高大人,内阁的廷寄司礼监批了红,批了红就是诏命。”

好了,现在各方的态度都明朗了,浙江巡抚派的差事,织造局不管,朝廷钦差也主张高翰文执行。此时的高翰文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而后,郑泌昌开始总结性发言:

“杭州知府兼浙江道御史高翰文接诏命!”

军队中,一旦以“命令”开头,你就必须执行;家庭中,一旦家长称呼孩子的大名,问题就严重了;官场上,如果郑重称呼职务,你就只能照规矩来、公事公办!

可怜这位书生,再次成为了浙江官场这帮老狐狸的替罪羊!

有人说,高翰文就是官场的“沈一石”,诸多身不由己早就了悲哀命运;其实,《大明王朝》中的所有人,都是“沈一石”,只是主动和被动的成分多少区别而已!

要想活的坦荡,活的光明,还是要学刚峰公!

(本文仅基于《大明王朝1566》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金水,单位,意思,人员,沈一石,郑泌,高翰文,浙江,王朝,的任务,观点评论,沈一石,高翰文,浙江,郑泌昌,杨金水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金水,单位,意思,人员,沈一石,郑泌,高翰文,浙江,王朝,的任务,观点评论,沈一石,高翰文,浙江,郑泌昌,杨金水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金水,单位,意思,人员,沈一石,郑泌,高翰文,浙江,王朝,的任务,观点评论,沈一石,高翰文,浙江,郑泌昌,杨金水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