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战争与和平,是社会的主流,朝代的兴衰就像是大海上的潮起潮落,都是很常见的事情,所以在这一段时期之内,新王朝建立和旧王朝的灭亡,本来就是很常见的事情,所以更新换代,就是那个时期的主旋律。
而对于那时候的人们来说,对于江山易主,本来就是默认的,并且追求一点,那就是统治者的正统性,也就是说,在有些时候,你想要改朝换代?可以,但你必须有一个正当的理由,这就是所谓的正统性质,这种情况在东汉末年是比较常见的。
当时正是东汉末期,朝纲衰落,皇帝对于地方基本失去了管理权,造成了天下大乱,除此之外,朝政也被一些大臣们所掌握,当皇帝的基本都被架空了,但即使是这样,也没有谁出来取而代之,这就是正统。虽然后来董卓要另立新君,但依然是汉朝的皇帝。
因为当时随意变更正统是要受到天下人唾弃和辱骂的,而古人对于名誉都看得比较重要,所以轻易不敢去取代皇帝的位置,但是这也是视情况而定,有的皇帝罪恶滔天,搞得民不聊生,除掉他就是顺应天意。
大臣杀了杨广,又睡杨广的皇后,临终前留下一句话成为千古名言。
古代弑君的大罪
我们知道,古代人民是非常注重礼仪制度的,而礼仪制度的出现,其实是等级制度的一些规定,毕竟到了现在,我们对待自己的上级还是毕恭毕敬的,古代的时候就更加如此,对于古代来说,君就是臣的上级,并且当时的制度是十分森严的。
稍微的不尊重都有可能被判处犯上的天大罪名,一不小心就会人头落地,所以大多数身为人臣,对于皇帝都是毕恭毕敬的,但是有些时候不同,每逢朝政衰微之际,就会有一些狼子野心的人出来搞事情,对皇帝是相当的不尊重。甚至还有些大臣,为登上皇位不惜弑君。
在三国时期就有这样的例子,当年枭雄曹操经过一系列的斗争之后,基本统一了北方,在朝廷之中也是挟天子而令诸侯,即使权倾朝野,月没想过取而代之,但是他的儿子曹丕却不这么想,曹操一死,曹丕继承王位,很快就开始逼迫汉献帝让位。
不仅如此,表面上将汉献帝封为山阳公,而后在送走途中直接就将人处死了,虽说没有亲手弑君,但也是下令的人,因此曹丕也是留下了篡汉的骂名,天道有轮回,几十年之后,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了曹丕的后代上,并且下场比汉献帝还要惨。
当时的司马家族已经是将曹魏的大权牢牢掌握,而当时的魏主曹髦就和当年的汉献帝一样名存实亡,但是汉献帝知道收敛,他却不知道,带着几个农民就要起兵夺权,由于自己操之过急,直接被成济当街斩杀。
而弑君的成济也没有什么好下场,虽说是贾充传的命令,但是却是成济亲自动的手,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背锅侠了,不但落下了弑君的千古骂名,还被当作替罪羊夷灭三族,斩首示众,可以说是非常凄惨。
通过这两个例子可以知道,胆敢弑君的人最终都没有什么好结果,要么背负骂名,要么以死谢罪,但是也有特殊的例子,在隋朝的时候,就有一位大臣,不但弑君,还侮辱皇后,随后说的话还成为了千古名句。
隋朝与隋炀帝
说到隋朝,给我们的印象都是短暂而繁荣,其实出现这种情况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当时的北周已经进入了疲倦的末期,而杨坚作为北周的大臣是非常受到皇帝赏识的,所以在朝中的权力越来越大,但在当时尽管如此,杨坚还是比较淡定,没有篡位。
但是北周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有自知之明,看着杨坚的权力越来越大,干脆自己就主动让出了位置,推举杨坚作为皇帝,这种和平的改朝换代在古代还是比较少见的,因为没有因为争夺皇位而爆发大规模战争,所以给了社会很好的发展空间。
杨坚对于天下的治理可以说是非常到位,经过一番努力之后,社会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这就是历史上的开皇之治,但是这种繁荣的景象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因为隋炀帝在之后继位了,可能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是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
隋炀帝继位之后采取的奇葩措施有很多,其实早在隋文帝杨坚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边远地区扩充领土的战争,但当时的隋朝国力还是非常强大对我,所以这些对于少数民族的战争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拓展了领土面积,但是在另一方面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也是恶化。
到了隋炀帝的时候,原本应该知足的他却继续了隋文帝对外战争的政策,此时朝政其实已经出现衰败了,并且在意识到了之后已经无法停止战争了,因为当时的隋朝和边远的少数民族已经水火不容,你想停战,但是我不愿意,于是隋朝本就衰微的国力一直被消耗着。
当时的隋炀帝一看,没办法了,只能尽量将补给运到边疆,支持作战,但是那些地区的农民已经因为长期的战争苦不堪言了,你的补给晕过去我就直接给你抢走,如此一来,社会问题就更加凸显,因此,边疆的动荡已经逐渐影响到中原统治区。
此后,隋炀帝的做法更是将自己推上了绝路,当时国家连打仗的兵都快没有了,但是隋炀帝依旧坚持修建大运河,长城等浩大的工程,找不到人就开始强行安排农民,这种做法是相当严重的,面对朝中群臣的劝阻,杨广丝毫不在意。
接二连三的劝阻之下,性情暴躁的杨广竟然怒了,开始采用一些残酷的刑罚来处理那些人,要知道,这都是当年跟随自己父亲的老部下,杨广的这种做法简直就是在作死,很快引起了朝中大臣的恐慌与极度不满。
干掉隋炀帝的大臣
这位大臣就是宇文化及,其实严格说起来,这人的品德和隋炀帝是差不多的,甚至可以说是一丘之差,但是这人远远没有隋炀帝那么暴虐嗜杀,宇文化及是个官二代,从很小的时候就仗着自己的家世胡作非为,在朝廷之中,和太子杨广的关系是非常好的。
与其说是非常好,倒不如说是臭味相投,毕竟两人都是一等一的纨绔子弟,仗着自己和太子的关系好,官职又高,开始疯狂的贪污受贿,但当时的皇帝还是杨坚,所以宇文化及很快就被罢免,但是又被杨广所救,如此重复了好几次。直到杨广继位。
这下,宇文化及就更加的肆无忌惮了,甚至还勾结少数民族,通敌卖国和突厥人做买卖,这种罪行放到任何一个朝代都是死罪,但是当时的隋炀帝不舍得杀他,只将他囚禁了几个月时间就又放了出来。但是宇文化及却并没有记得隋炀帝的好。
伴随着隋炀帝的昏庸统治,当时的社会已经是非常动荡不安,边疆由于少数民族常年累月的矛盾发生动乱,中原地区由于各种大工程的修剪已经已发了多处的农民叛乱,而当时的隋炀帝也是昏了头,直接令宇文化及带上了剩下的军队去平叛。
此后掌握兵权的宇文化及如虎添翼,如鱼得水,带兵平叛是假,自己的小算盘才是真的,而后在面对势不可挡的起义大军之时,被别人三言两语就忽悠着去造反了,甚至还在手下的建议之下担任了叛军首领的职位。
而后在618年,宇文化及带叛军入宫搜捕隋炀帝,在抓到杨广之后将其缢杀,甚至还侮辱了隋炀帝的皇后,不仅如此,还带领手下将隋朝的贵族全部杀光,手段是非常的凄厉,在此之后,宇文化及自己当了皇帝。
流传千古的一句话
宇文化及知道自己的来天下的手段不光彩,之后也是难免和隋炀帝一样的结局,所以在当上皇帝之后,说人生故当死,岂不一日为帝乎?字面意思就是反正人早晚都是一死,为什么不当皇帝呢?当一天算一天吧。
现在很多人会将这种话直接理解为摆烂,其实不是,这句话的重点是为我们强调及时行乐,也就类似于后来李白将进酒中所说的人生得意须尽欢,宇文化及之所以这样说,其实就是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及时享乐而已。
其实这句话之所以流传到现在,是因为其中的道理适合我们许多人,因为生活当中,有很多人对自己目前的状态和遭遇并不是很满意,所以经常愁眉苦脸的,这句话用现在的意思可以表达为,反正你已经认为自己的生活烂透了。
那么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那为什么要委屈自己,整天闷闷不乐的生活呢?
总结
可能是因为隋炀帝作恶多端,所以在被宇文化及处死之后也没有过多纠结弑君的问题,虽说是杀了皇帝,但是也算是为天下除害,这句名言也算是一语成谶,因为很快宇文化及就被起义军队抓住处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