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初期,唐高宗在长安和洛阳中选择了长安为首都,即便如此,他还是更钟爱于洛阳,几乎每年他都会带着大臣和贵族们前往洛阳,名义上是去洛阳考察民情,实则是因为长安的粮食不够了,他也有过迁都洛阳的想法,只不过建国初期国内局势尚不稳定,民间又有很多不安分的因素,所以为了保险起见,他放弃了这个想法,到了武则天时期,迁都洛阳才得以实现。
武则天在位期间,徐敬业起兵造反,当时军师魏思温劝他先攻打洛阳,洛阳地势处于难攻易守之势,只要他们将洛阳攻下作为据点,武则天迟早会败在他们手中,而徐敬业却执意要攻打首都长安,因此最终兵变失败,如果他先攻打的是洛阳,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前面我们也提到了,洛阳的地理位置十分具有优势。首先,到了唐朝,我国的疆土基本上已经确定下来,随着几百年疆土的变化,长安已经不再具有中心优势,反之洛阳的位置更能掌控全局。其次,洛阳北面就是黄河,更北处是很多高矮不一的山谷,周围更是呈现群山环绕之势,所以洛阳是极佳的军事防御之地。
洛阳地处关东地区,地处水流交汇处,所以洛阳土壤肥沃,是全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反观长安,经历了南北朝以及隋朝末年的战乱,长安元气大伤,国库很多费用都用于修筑房屋和防御系统,而土地的损失却一直没有得到恢复,所以长安的农业一直很难再兴盛,况且经历了唐高宗时期,长安的人数急剧增加,很多人定居长安,以至于长安地少人多,所以长安的粮食也难以供应。
另一个方法就是将关东地区的粮食运往长安。可是长安距离洛阳路途遥远,况且黄河水流湍急,山谷又地势险要,到了长安就没有多少能完整保存的粮食了,而如果采取陆运的方式又会损失大部分钱财,所以这一方法也不可取。
所以武则天迁都洛阳是出于综合考虑,她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欲,而是为了方便掌控整个国家才采取这样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