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藏族人为什么喜欢叫陕西人舅舅?文成公主:有种幸福叫化身绿度母

藏族人为什么喜欢叫陕西人舅舅?文成公主:有种幸福叫化身绿度母

文成公主和亲影响深远,即使到了今天,陕西人到了藏族,一些藏胞都会叫他们“舅舅”,也一直称文成公主为“阿姐甲莎”(意为汉族阿姐)。汉藏舅甥之谊,因文成公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历史上,近200年之后,吐蕃王朝还因此与唐朝会盟。

文成公主:有一种幸福叫化身绿度母

根据《旧唐书·吐蕃传》的记载,“弄赞乃遣其相禄东赞致礼,献金五千两,自余宝玩数百事”。“弄赞”就是松赞干布,禄东赞是受松赞干布带着聘礼迎新来的。这一年是640年,在此前的636年吐蕃就派人来长安求婚,但唐太宗并没有答案,第二次前来求婚是639年,这一回唐太宗答应了下来,所以,才有了640年禄东赞前来下聘礼,以及文成公主641年的正月出嫁。

古代女性出嫁的礼俗,在民间,不下聘礼连问婚权都没有,在唐朝与吐蕃两个政权之间亦是。禄东赞往返吐蕃与唐朝之间,在那个时候需要10个月左右的时间。

禄东赞再次来到长安后有这样两条历史记载。第一条是:当时,禄东赞是吐蕃唯一的大相,唐太宗发现他是个人才,就想把自己的亲姐姐的一个外孙女嫁给他。《旧唐书》中说,“初,太宗既许降文成公主,赞普使禄东赞来迎,召见合旨,太宗礼之,有巨星诸蕃,乃拜禄东赞为右卫大将军,又以琅邪公主外孙女段氏妻之。”

可是,禄东赞没有答应,他说:“臣本国有妇,父母所聘,情不忍乖。”唐太宗不太好勉强,他想嫁给禄东赞的是“琅邪公主”,也是后来赫赫有名的“高密长公主”,太宗李渊第八女,他的亲姐姐,后来嫁给了段纶。

第二条是:《西藏王统记》等籍记载,“公主离京时,禄东赞被扣在长安做人质,后经种种手段逃脱,追上送亲队伍已过去了五个月。”类似内容在班钦·索南查巴著述《新红史》里也有体现,即唐太宗在为公主送行时,突然觉得“如果(吐蕃)有位聪明的大臣留下来,则汉藏关系不至于中断”,因此,临时决定将禄东赞留下了。

从长安到今天的青海境内的日月山,文成公主走了近半年时间。

日月山坐落在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西南40公里,属祁连山脉,长90公里,是青海湖东部的天然水坝。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海拔最高为4877米。日月山不仅有恢宏的历史意义,它还有非常重大的地理意义。它位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上,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叠合区,是青海省内外流域的天然分界线,划分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

日月山,历来是内地赴西藏大道的咽喉。早在汉、魏、晋以至隋、唐等朝代,都是中原王朝辖区的前哨和屏障。故有“西海屏风”、“草原门户”之称。北魏明帝神龟元年(公元420年),僧人宋云自洛阳西行求经,便是取道日月山前往天竺。

在历史上,日月山还是唐朝与吐蕃的分界。相传,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时曾经过此山。她在峰顶翘首西望,远离家乡的愁思油然而生,不禁取出临行时皇后所赐“日月宝镜”观看,镜中顿时现出长安的迷人景色。公主悲喜交加,不慎失手,把“日月宝镜”摔成两半,正好落在两个小山包上,东边的半块朝西,映著落日的余辉,西边的半块朝东,照着初升的月光,日月山由此得名。

在日月山下,还有一条河叫倒淌河,发源于日月山西麓的察汗草原,是青海湖水系中最小的一支。河流蜿蜒曲折,河水清澈见底,看上去犹如一条明亮的缎带飘落在草原上那样神奇迷人。相传,文成公主到达日月山时,西望一片苍凉,念家乡,思父母,悲恸不止,挥泪西行,眼泪便汇成了这条倒淌的河。

今天,日月山上有日亭与月亭,虽然都不大,但亭内的香火却很是旺盛,在刻着有关文成公主进茂的碑文前,有很多零钱,想必是来这里的游客和当地的藏胞留下来的。亭内有很多壁画记述着公主当年进藏时的情形,还有一些是唐太宗答应和亲前,出给松赞干布使者的试题,有一道大意思是问使者一个鸡蛋被十个丫环中的一个吃了,你怎么断定是谁吃了的呢?使者的回答是,让这十个丫环的嘴里都含上水,然后再吐到碗里,谁的碗里有蛋黄丝就证明是谁吃了。

还有诸如此类的问题,比如将100匹马与它们的马驹分开,怎么断定哪个马驹是哪个母马生的?等等。这些,都在被悬挂在日月亭之上的一种铃铛发出的声音见证着藏族人的聪明才智,而那铃铛在高原的风里,发出的声音有些沙哑甚至凄凉,一如公主乡思之情在月夜歌唱。

柏海,古湖泊名。近黄河源。即今青海鄂陵湖或札陵湖。《旧唐书·吐蕃传》载文成公主进藏,松赞干布“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文成公主到达柏海时,松赞干布为她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并且向文成公主的生父李道宗行了女婿之礼。为此,松赞干布早早在这里扎下了营帐,松赞干布谒见唐江夏郡王李道宗,行子婿礼,在众藏汉公使亲属见证下,以吐蕃最隆重礼仪把文成公主迎娶进大王帐内。以此为标志,人种血统研究结论同出一源的藏汉两家,又加深了一层关系。

其后,松赞干布便带领工匠为文成公主开辟道路,当迎亲队伍途经玉树时,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被此处的风景所吸引,恰好,经过多日的长途跋涉,迎亲队伍此时也十分疲惫。于是松赞干布便下令在玉树的一个山谷中扎营了一个月。也许,那时,松赞干布将草原上漂亮的野花插在公主的头上,公主妩媚地接受,并和松一起手拉手儿在鲜花与绿草间没完没了地跑,没完没了地笑。

你向我走来,带着一颗真心,我向你走来,披着一路风尘。……

在牧人的歌声里,珍珠一样的牛羊,在草原上都开成了美丽的花,把公主柏海的日月山远远地甩在身后——远嫁的女儿,其实很幸福!

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之间的友谊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文成公主的博学多能,对吐蕃国的开化影响很大,不但巩固了唐朝的西陲边防,更把汉民族的文化传播到西藏,西藏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也藉由大唐文化的营养得以长足发展。唐蕃会盟碑记载:“……和叶社稷如一,于贞观之岁,迎娶文成公主……重协社稷如一,更续姻好。景龙之岁,迎娶金城公主降嫁赞普之衙……舅甥和叶社稷如一统,情谊绵长……”

当迎亲和送亲的队伍浩浩荡荡地进入了拉萨,吐蕃人民为文成公主准备了最高规格的欢迎仪式。之后,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按照汉族的礼节,举行了十分盛大的婚礼。全吐蕃的人民都为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高兴,松赞干布在宴会上对其大臣激动地说:“我的祖辈父辈,从来没有与上国通婚的先例,今天我能娶到大唐的公主,实在是太幸运了,我要为公主修建一座华美的宫殿,以留给后人观看。”自此之后,唐蕃结为姻亲之好,两百年间,凡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而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修建的华美的宫殿就是后世著名的布达拉宫。

文成公主虽只是唐宗室之后,但其在吐蕃的地位却很高。据吐蕃史籍《贤者喜宴》记载,文成公主进藏后,“松赞干布登临欢庆的宝座,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可以看出,文成公主是享有赞蒙(王后)尊称的,另在她去世以后还有祭祀,这也是吐蕃王后才有的待遇,在松赞干布的所有女人中,唯有文成公主有这个待遇。

文成公主在吐蕃不但地位高,而且还很富有。据成书于公元八至九世纪的《于田教法史》记载,她吐蕃修建了一个很大的寺庙,给寺庙献上土地与奴隶、牲畜。全体比丘(指出家受具足戒的出家人)来到这里,生活均由公主供养,吐蕃之地大乘教法更加弘扬光大。

松赞干布共娶过6个有名分的女人,文成公主和他在一起的时间只有9年,但他们却在一起形影不离地生活了3年,这是松赞干布其他正妻子没有过的。一个女人,能够受到哪些宠爱,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呢?《新唐书》中说,说松赞干布对文成公主几乎言听计从,如公主不喜欢吐蕃人“以赭涂面”的习俗,松赞干布当即下令予以废止。连松赞干布自己也脱掉毡裘,改穿绢绮,并派吐蕃贵族子弟到长安读书,学习大唐文化。陈陶《陇西行》中说:“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可见当时对吐蕃吸收汉族文化对自身文化的巨大影响。

松赞干布在650年去世,如果按照当年的习俗,文成公主是可以回到唐朝的,但她深明大义,为了唐朝与吐蕃和平,牺牲个人幸福,独自在雪域高原又生活了30多年,直到680年因病去世。

关于文成公主的死因唐书里说得很明确,即因患天花去世。吐蕃王朝为她举行隆重的葬礼,唐遣使臣赴吐蕃吊祭(成公主薨,高宗又遣使吊祭之)。在松赞干布去世后的30多年文成公主依然享有王后的待遇,一直是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依然受到吐蕃人民的爱戴,并全力专注于吐蕃的文化的传播,她带去的各种谷物、工艺品、药材、先进技术、书籍,对吐蕃的农牧业、手工业以及宗教文化等的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正因为如此,著名的布达拉宫至今保存着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结婚的洞房遗址,拉萨的大昭寺里至今还供奉着她的雕像。另外,她与松赞干布的故事以及推进藏族文化的功绩,仍以戏剧、壁画、民歌、传说等形式在汉藏民族间广泛传播,而她在藏传佛教中也被认为是绿度母的化身。

文成公主和亲影响深远,即使到了今天,陕西人到了藏族,一些藏胞都会叫他们“舅舅”,也一直称文成公主为“阿姐甲莎”(意为汉族阿姐)。汉藏舅甥之谊,因文成公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历史上,近200年之后,吐蕃王朝还因此与唐朝会盟。

唐蕃会盟是指公元821年(唐穆宗长庆元年;吐蕃彝泰七年)唐朝和吐蕃双方派使节,先在唐京师长安盟誓,次年又在吐蕃逻些(拉萨)重盟。公元823年,将盟文刻石立碑,用汉藏两种文字对照,树于拉萨大昭寺门前。当时,处于衰落之中的吐蕃王朝,为了巩固王室的统治,急欲与唐朝建立新的友好关系。821年,赞普赤热巴巾接连三次派员到长安请求会盟。此时.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也处于"疮瘦未复,人皆惮战"的境况,对吐蕃的请盟极表同意。唐穆宗命宰相等17名重要官员与吐蕃会盟官员在长安西郊举行了隆重的会盟仪式。次年,唐朝派刘元鼎等人到吐蕃寻盟,与吐蕃僧相钵阐布和大相尚绮心儿等人结盟于逻些东郊。

这次会盟发生在唐长庆元年和二年,史称“长庆会盟”。会盟双方重申了历史上“和同为一家”的甥舅亲谊,决心今后“社稷如一”,永远和好,互相援助,充分表达了藏汉两族人民要求友好相处的共同愿望。记载这次会盟内容的“唐蕃会盟碑”共有三块,其中一块立于拉萨大昭寺前。长庆会盟之后,藏汉两族团结友好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唐蕃会盟碑也叫甥舅和盟碑,身高约4.83公尺,宽0.96公尺,厚0.51公尺,呈方柱形。藏族碑刻是将天然之石加工成长方体,由碑首、碑身和碑座三部分组成。汉地之碑雕刻精细,碑座往往有龟形纹路,碑身两侧有装饰性花纹;藏区之碑往往形制古朴,顶部往往有石帽覆盖,形成藏区碑刻之特有风格,唐蕃长庆会盟碑以屋顶式石帽闻名(注:王尧《唐蕃会盟碑疏释》,历史研究1980年第4期)。其文如下:

文武孝德皇帝与圣神赞普猎赞陛下二圣舅甥濬哲鸿被,晓今永之屯亨,矜愍之情,恩覆其无内外,商议叶同,务令万姓安泰,所思如一,成久远大喜,再续慈亲之情,重申邻好之义,为此大好矣。今蕃汉二国所守见管本界,以东悉为大唐国疆,已西尽是大蕃境土,彼此不为寇敌,不举兵革,不相侵谋。封境或有猜阻捉生,问事讫,给以衣粮放归。今社稷叶同如一,为此大和。然舅甥相好之义善谊,每须通传,彼此驿骑一往一来,悉遵曩昔旧路。蕃汉并於将军谷交马,其绥戎栅已东大唐祇应清水县,已西大蕃,供应须合舅甥亲近之礼,使其两界烟尘不扬,罔闻寇盗之名,复无惊恐之患,封人撤备,乡土俱安,如斯乐业之恩垂於万代,称美之声遍於日月所照矣。蕃於蕃国受安,汉亦汉国受乐,兹乃合其大业耳。依此盟誓,永久不得移易,然三宝及诸贤圣日月星辰请为知证。如此盟约,各自契陈,刑牲为盟,设此大约。倘不依此誓,蕃汉君臣任何一方先为祸也,仍须仇报,及为阴谋者,不在破盟之限。蕃汉君臣并稽告立誓,周细为文,二君之验证以官印登坛之臣亲署姓名,如斯誓文藏於玉府焉。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舅舅,禄东赞,公主,日月山,唐太宗,唐朝,青海,松赞干布,长安,吐蕃,观点评论,禄东赞,日月山,松赞干布,长安,文成公主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舅舅,禄东赞,公主,日月山,唐太宗,唐朝,青海,松赞干布,长安,吐蕃,观点评论,禄东赞,日月山,松赞干布,长安,文成公主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舅舅,禄东赞,公主,日月山,唐太宗,唐朝,青海,松赞干布,长安,吐蕃,观点评论,禄东赞,日月山,松赞干布,长安,文成公主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