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末年,随着黄巢等人的起义,大唐王朝瞬间崩塌,最后朱温建立后梁,标志着“五代十国”正式开始。然而,在这个乱世中,有一个英雄人物,名叫柴荣,也就是后周世宗,他立志收复燕云十六州,但事业未成,英年早逝,留下孱弱的儿子,和一帮老臣。赵匡胤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窃取了柴家的江山,建立北宋。17年后,赵匡胤去世,留下26岁的儿子赵德昭,宋太宗赵光义说了9个字,就把他逼死了。
在唐宋之间的乱世中,赵匡胤虽然是窃国者,但他也算延续了汉文化,比起石敬瑭之辈,赵匡胤仍旧可以称为“英雄”,赵匡胤称帝后,平定中原,抗击契丹,也算有一番作为。其实,从赵匡胤“黄袍加身”,到“杯酒释兵权”,再到“烛影斧声”,都有一个人的参与,此人就是他的亲弟弟赵光义。公元976年,赵匡胤召弟弟来宫中饮酒,那一夜赵匡胤突然去世,留下历史疑案。
赵匡胤去世后,他的长子(实际是次子,赵匡胤的长子已死)赵德昭已经26岁,如果能继承大统,也不算“幼主”,但在赵普等人的支持下,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继承皇位,是为宋太宗。这种兄终弟及的传承方式,纵观史书,都是违背历史潮流的,但赵光义既然坐了皇帝,就要想办法堵住众人的嘴,于是,他做了两件事情。
第一,赵匡胤在位时,他的儿子并没有被封王,赵光义继位,立即封赵德昭武功郡王,位置在宰相之上。第二,赵光义下诏,把赵匡胤的几个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同列,一律称为“皇子”和“皇女”,但实际上没过多久,这个称呼就被取消了。
3年后,赵光义自恃兵强马壮,蠢蠢欲动,想完成哥哥一生都未完成的事业:北伐契丹,也就是去征讨辽国,收复燕云十六州。这一年,发生了著名的“高粱河”之战。在高粱河,宋军和辽军展开了激烈的冷兵器之战,赵光义御驾亲征,结果宋军大败,赵光义身中一箭,仓皇奔逃,场面极其狼狈。这一战让北宋元气大伤,更为滑稽的是,赵光义只顾逃命,竟然和大军主力失去了联系,整个宋朝,突然群龙无首。此时,有大臣认为,赵光义可能已经去世了,国不可一日无君,赵德昭是太祖的长子,如今又官居高位,由赵德昭继承大统,再合适不过。
可是,偏偏赵光义又回来了,听闻有人想推举侄子继位,巴不得自己已经去世,心中窝火。恰巧又发生一件事情,因为这次战败,赵光义不打算对将士们论功行赏,但赵德昭仁厚,觉得虽然兵败,但有的将士也有战功,应该封赏。赵德昭此举,被赵光义认为是在拉拢人心,再加上之前的窝火,赵光义当着众人的面说了9个字:“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小编译:等你当了皇帝,再封赏也不晚。)
赵德昭听完叔叔的话,如五雷轰顶,回家惶恐不安,最终祭拜父亲赵匡胤之后,手提长剑,在房内自刎而死。赵光义听闻侄子自刎,跑到侄子府上,大哭:“痴儿何至此邪”(小编译:傻儿子,怎么能够这样呢?)但据野史记载,赵光义只是干哭,并没有为侄子留下一滴眼泪。
小编认为:赵匡胤创建宋朝,建立伟业,有人说他是窃国者,岂不知,弟弟赵光义更是一位窃国者,想赵匡胤之子赵德昭惶恐而死,是多么令人惋惜的事情。赵德昭只要活着,对赵光义来始终都是个隐患,也许赵德昭不自刎,后期也难以善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