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被誉为明镜的魏征,敢于直言进谏,死后不久却被唐太宗毁了墓碑

被誉为明镜的魏征,敢于直言进谏,死后不久却被唐太宗毁了墓碑

魏征

唐太宗李世民和名臣魏征之间的故事世人早已耳熟能详。在人们的认知中,李世民之所以能被称为一代明君,离不开魏征的帮助,事实也正是如此。

在魏征逝世后,李世民将其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名录,足以见魏征的功劳和其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魏征逝世后不久,李世民便下令毁去其墓碑并磨灭碑文,这又是出于为何?

犯颜进谏的代表者魏征

在李世民登基为帝后,魏征被任命为秘书监参与朝政,因其直言不讳的进谏风格而被李世民器重,后累迁侍中、太子太师,最后官拜宰相。而魏征也不负皇恩,尽心尽力辅佐李世民。可以说,李世民统治期间之所以能被称为"贞观之治",魏征是一个绝对核心的人物。

唐太宗李世民

魏征是古往今来直言进谏的代表者。据史书记载,在他参与朝政的14年间,一共向李世民进谏三百余次,算下来平均十天左右就会进谏一次,为有唐一代之最。

而在这三百余次的进谏中,反驳李世民旨意和对朝堂大事的建议占据绝大多数,无论是涉及皇帝家室还是军政事务。如长孙皇后为李世民觅得一位才貌俱佳的民间女子郑氏,李世民欲纳入后宫作为妃嫔。但魏征以"皇帝不得强抢民女"为由进谏,迫使李世民只得作罢。

犯颜进谏

而在军事上,魏征同样直言不讳。史料记载,因为兵源短缺,宰相封德彝向李世民进言请求允许征用不到参军年龄的男性入伍,并获得李世民的同意。然而当圣旨传到门下省时,魏征竟抗旨而不签发,惹得李世民怒斥"朕意已决,与汝何干?"魏征则回答到"竭泽而渔,则明年无鱼矣;焚林而猎,则明年无兽矣;兵不在多而在于精,无需凑数"。李世民沉吟半晌,觉得很有道理,便下令停止此事,还大赏了魏征。

久而久之,魏征因其对事物的独特见解和勇于进谏的品格,成为了朝廷中的名人,更是称为了李世民心目中不可替代的人物,好比管仲之于齐桓公,张良之于汉高祖。

魏征书法

贞观17年,魏征因病去世,李世民得知后声泪俱下,并废朝五天,下令厚葬并亲自为其撰写碑文。但魏征的妻子裴氏以其生前朴素至简的作风出言拒绝了,仅用一辆破旧的马车,载着魏征的灵柩,便下葬了。因此魏征的葬礼虽然简单,却不平凡,李世民也率领文武百官出城门相送,一时间,满朝文武无不叹然。

但就在魏征葬后不久,李世民便下旨毁其墓碑,磨灭碑文,并取消了将公主嫁给魏征长子的计划,可谓匪夷所思,引得大臣纷纷猜测其中的缘由。

魏征墓

探寻魏征墓碑被毁的根由

李世民之所以毁去魏征的坟墓,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个原因是李世民怀疑魏征和关陇贵族集团、山东豪杰门阀之间存在着联系。在登基之初,李世民曾经让魏征监视山东豪杰门阀和关陇贵族集团,后来,魏征举荐的杜正伦和侯君集便是出自这两个集团中。

而在魏征逝世后不久,杜正伦和侯君集参与了谋反事件,让李世民产生了魏征曾经有过联合两大势力进而谋权的想法,进而毁去其墓。这也是广大世人的一致看法,但表象往往是最能被人注意的,而真相往往掩盖在重重伪装下,其实,真正令李世民下定决心的另有原因。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其中一点是因为在进谏时,魏征会把奏折准备两份,一份呈给李世民,一份交给史官褚遂良,想把这些都记录在史书中,供后人参阅。但是李世民得知后,担心这些奏折会给自己留下一个不好的名声,毕竟他已经是一位背负不仁名声的皇帝,因为他是靠杀掉亲兄弟而上位的。倘若真的让魏征将这些进谏奏折写入史书中,那么后人在回看时,就会认为这太平盛世都是魏征的功劳,而自己则是一个平庸的帝王罢了。

除了这种想法,李世民还因此对魏征起了疑心。在他看来,倘若魏征仅仅为了使大唐国泰民安,那直接将进谏奏折呈交自己,然后共同商议、改正施行便可。但魏征却想把这个过程写入史书中,在李世民看来,魏征这么做是为了给自己博取名声以流芳百世,那么你进谏的目的就是不纯的,为此,李世民还一度怀疑此前魏征的作风是不是装出来的。

魏征书法

当然,从后人的角度来看,魏征是纯粹为了记录历史,严谨求真,颇有战国时期齐国史官太史季的风采。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魏征使朝廷中形成了一种批判李世民的风气。魏征在世时,除了在朝堂上经常反驳李世民外,在平常也隔三差五的上书批评李世民,弄得李世民心里很不是滋味,但又因为不能明目张胆地责罚魏征而颇感无奈。

魏征雕像

渐渐的,在魏征的影响下,朝中大臣纷纷开始效仿,开始直言进谏,而且事无巨细,这给李世民带来了相当大的烦恼,以至于后来李世民只要有什么举动,就会引来一群人的说辞,李世民日后把这一切的起因都归于魏征。

在魏征和大臣事无巨细的"关怀"下,李世民感到巨大的压抑感。而李世民无时无刻不想打破这种局面,而魏征的死正好给了他一个跳板。于是,李世民下令摧毁墓碑,目的是为了杀鸡儆猴,让大臣们有所收敛。而这也确实震慑了不少权臣,使得此前纷纷进谏的大臣偃息旗鼓。

但是,这样平静的日子并没有过多久,因为与大唐接壤的高句丽挑起了战事。

唐朝疆域图

李世民为何重修坟墓并再度立碑

贞观19年,高句丽联合百济,进攻新罗,在新罗国王的请求下,李世民决定御驾亲征。在这一战中,虽然唐军最后取得了胜利,但依旧损失惨重。李世民对自己用兵战绩的要求十分严格,所以在他看来,这一战没有完全灭掉高句丽,对他来说就是不成功的。日后李世民也对此颇为在意,曾感叹道"魏征若在,必不使我有此行也"。

对于魏征这个自己用来震慑大臣的替罪羊,李世民心里是很清楚自已有愧于他的,在经过深思熟虑后,李世民下令重修魏征的坟墓并再度立碑,慰劳其妻裴氏和子女。

赵匡胤

自古皇帝和大臣的关系就错综复杂,而如何对待诸如开国功臣和帮助皇帝登基的大臣们,一直都是历朝历代皇帝心中的心结。在这其中有仁义的皇帝,例如赵匡胤,跟随其打天下的功臣,在宋朝建立后,全都得以善终,虽然也被赵匡胤夺去了兵权,但也安稳度过余生;也有像朱元璋这样的皇帝,几乎将开国功臣屠戮殆尽。

李世民虽然对自己的兄弟狠下杀手,但对于帮助自己登基的"二十四功臣",却仁义至尽。除了侯君集和张亮两人因涉嫌谋反被处斩外,其余之人几乎都得以善终。哪怕李世民治了侯君集谋反的罪,也仅仅是杀了他一人而已,丝毫没有牵连他的家人,相比之下,那些动则株连九族的皇帝,都在史书上留下了极大的负面名声。

所以,综合来看,李世民毁去魏征坟墓的举动,更像是在发泄内心的不满,而在发泄后,才明白"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下令重新修缮立碑,从这点来看,李世民何尝不是一个真性情之人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因为,魏征,奏折,明镜,李世民,唐太宗,皇帝,名声,原因,史书,故事传记,魏征,李世民,赵匡胤,大臣,侯君集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因为,魏征,奏折,明镜,李世民,唐太宗,皇帝,名声,原因,史书,故事传记,魏征,李世民,赵匡胤,大臣,侯君集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因为,魏征,奏折,明镜,李世民,唐太宗,皇帝,名声,原因,史书,故事传记,魏征,李世民,赵匡胤,大臣,侯君集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