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泾阳之变,看待李世民“赌博”的智慧

泾阳之变,看待李世民“赌博”的智慧

◆前言:

发生在初唐期间的“泾阳之变”在我看来,它自身主要包括两个内容,即泾阳之战和渭水之盟,其实真正能突出唐太宗李世民的大智谋略的则体现在渭水河畔,李世民如何凭借一己之力吓退二十万突厥雄兵的!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初登大宝

公元626年6月,一场流血的政变在长安城玄武门前发生,李世民通过率先发起而掌握了主动权,进而同大将尉迟敬德一并先后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杀死。尉迟恭随即在李世民的指使之下控制了李渊,没几天,秦王李世民被封策太子。同年8月,唐高祖李渊禅位于李世民,是为唐太宗。

李世民即为帝位之后,原本太子党的旧势力并未停息,再加上当时初唐国内其他地方不法势力的活动,可以说是当时的李唐政权仍然在巍巍欲颤。

◆突厥对中原:尽是一片虎视眈眈

早在唐高祖李渊执政期间,盘踞在北方沙漠和草原的突厥势力就曾从北方远远望向长安,满眼尽是一片虎视眈眈(突厥可汗当时曾暗自联合且支持刘武周、窦建德和王世充等反唐势力)。李唐政权刚刚建立,基本上没有多少实力能和突厥势力一决高下,正处在国基不稳的时刻,李渊对突厥采取了友好结盟的对外策略,以稳住突厥人心。

趁着玄武门之变的“余震”还未过去,如今李世民初登大宝,对于突厥来说,这个机会绝不能再放掉了。于是在公元626年8月中旬便纠集了东、西突厥共二十万大军南下长安,欲图灭唐于倾覆之间。

◆李世民闻讯而动:不愧一代天策上将

听闻北方突厥势力伺机而动,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正向长安城驰马而来,李世民稳然不惧,并依据自己多年的沙场经验和军事谋略共同同军事徐茂公毫不犹豫地作出了战略部署。

派遣大将尉迟恭北上迎面抗击突厥的先锋部队,此战务必大获全胜,以挫伤其锐气;

另外派遣长孙无忌和李靖统领军队绕到敌军后方,以防突厥援军的到来;

二十六日,尉迟恭同南下突厥军队的先锋军队迎面相碰,尉迟恭一马当先、身先士卒,带领唐军以一敌十。此战大胜,这就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泾阳之战”。此战完全达到了李世民当初的战略目标——挫其锐气。

◆突厥与唐:渭水之盟

尽管尉迟恭大胜而归,但几千人怎能阻挡住二十万突厥铁蹄。二十八日,突厥军队到达渭水河畔(便桥北侧)。为一探虚实,颉利可汗先行拍出使者进入长安,正所谓“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况且李世民也深知此意,便将突厥使者扣押,看似违背了“不斩来使”的规则,但李世民这也是无奈之举。

李世民只率房玄龄等六人一并跨马来到了便桥南侧,没等突厥可汗说话,李世民便破口大骂“突厥人不讲信用,私自撕毁盟约”,与此同时,长安城内外旌旗蔽日,军队浩荡。突厥可汗内心当中实在是没有什么底气了。

李世民见状又补充道,如果突厥识相撤军的话,唐朝可以给他们大量金银细软,不会让他们白来,还可以继续维持同盟关系。突厥可汗听到李世民这一番话,便很识相地下诏撤军了。

《资治通鉴》载:“卷甲韬戈,啗以金帛。彼既得所欲,理当自退,志意骄惰,不复设备,然后养威伺衅,一举可灭也”。

◆结语:

只不过对于李世民来说,“来而不往非君子,此仇不报非男儿”。于是乎,在之后的公元630年和公元645年,先后分别将东、西突厥灭亡。到此为止,李世民“天可汗”的称号在名义上已经形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李渊,智慧,可汗,李世民,长安城,旧势力,突厥,尉迟恭,公元,军队,观点评论,李渊,李世民,泾阳,突厥,尉迟恭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李渊,智慧,可汗,李世民,长安城,旧势力,突厥,尉迟恭,公元,军队,观点评论,李渊,李世民,泾阳,突厥,尉迟恭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李渊,智慧,可汗,李世民,长安城,旧势力,突厥,尉迟恭,公元,军队,观点评论,李渊,李世民,泾阳,突厥,尉迟恭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