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江南风月运河喋血,北地冰封天下长安:隋炀帝皇后萧氏的传奇人生

江南风月运河喋血,北地冰封天下长安:隋炀帝皇后萧氏的传奇人生

2013年3月,考古人员在扬州西湖镇曹庄的一次考古活动中,发现了两座残破的隋末唐初砖室墓。墓室规模不大,主墓室的长宽都不足四米。本来考古人员以为很快就能完成发掘工作。然而,随着墓志和编钟、凤冠、白玉璋等600余件文物的出土,人们才认识到,这座看似寒酸的砖室墓,其主人竟然是大名鼎鼎的隋炀帝!

而这些编钟、凤冠等随葬品的主人,自然也就是隋炀帝的皇后萧氏了。如今,这些凤冠、编钟等随葬品已经作为文物,静静地躺在博物馆中,仿佛也在向每一个参观者讲述着它的主人那漫长、坎坷的传奇人生。

一、萧氏有女

西梁天保六年(公元567年)二月的某一天,或许是个湿冷的天气。西梁孝明皇帝萧岿的皇后张氏为其诞下一女。女婴自然是姓萧的,也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萧氏了。添丁加口本是好事,可萧岿却眉头微皱。因为按照当时江南的习俗,“二月生子者不举”,也就是说农历二月出生的孩子被认为是不吉祥的。于是,刚出生的萧氏,就被寄养在了萧岿的六弟萧岌家里。

然而,天意弄人,没过几个月萧岌夫妇居然双双暴毙了。这似乎进一步坐实了这个二月出生的女婴“不祥”的身份。皇室是不能待了,于是萧氏又被转送到了她的舅舅张轲家里,这一待就是十几年。张轲家里因为祖上是皇亲,也曾经显贵过,不过到了这时候已经衰落了。所以,萧氏的童年在物质上应该是并不富足的。不过好在张家向学的家风还是保存了下来。这使得萧氏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后来史书上评价萧皇后“性婉顺,有智识,好学,解属文,颇知占候”[1],应该就是这个时候打下的基础。

二、晋王选妃

萧氏就这么在舅舅家平静安稳地度过了自己的童年,一直到14岁。这一年是隋开皇元年(581年)。这年的二月份,西梁原本的宗主国北周的静帝把皇位禅让给了外戚杨坚,是为隋文帝。于是西梁的头上也就换了新的主子。新皇登基自然要大封功臣,而文帝年仅12岁的儿子杨广,也因此被封为了晋王。同时,为晋王选妃的工作也就提上了日程。

这样一个和新主子加深感情的好机会,西梁明帝萧岿当然不会放过。双方经过友好地沟通,隋文帝刚刚即位也需要安抚一下这些南方的附属国,自然也就答应了。谁知这个时候,事情又起了变故。

古代皇室的婚姻,那是有非常繁琐的流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严格按照六礼行事,一个都不能少。隋文帝和西梁定下纳妃的意向之后,自然也是把萧岿所有的女儿的生辰八字都要了过来,一一拿去祖庙占卜,结果“遍占诸女,诸女皆不吉”。这就很尴尬了!可能这个时候,萧岿才想起来,我好像还有个闺女寄养在舅舅家了?于是赶紧让人把萧氏从张家接回来,给隋朝送去生辰八字,“使者占之,曰‘吉’”。这才把这门婚事确定下来。此时已是开皇二年(582年),萧氏15岁了。

三、助夫夺嫡

萧氏就这么进了老杨家的门,成了晋王杨广的王妃。不过短时间内,她的家族也没能因为这个王妃,获得什么好处。反倒是在5年之后的开皇七年(587),西梁的国号便被隋朝给取消了。又过两年,隋文帝任命晋王杨广为统帅,带领着杨素等一众大将,一举覆灭了南朝的陈,完成了南北的统一。

娘家都被废了,那萧氏岂不是要过得很艰难?这种宫斗剧的狗血桥段并没有发生,萧氏不论是跟公婆,还是跟丈夫杨广,关系处的都非常融洽。史载她“性婉顺,有智识……高祖大善之,帝甚宠敬焉”。这“婉顺”二字,在当时可以算是对女子最高的评价了。可见高贵的出身和良好的家教,确实给萧氏加分不少。

如果说在公婆面前只是刷个印象分的话,那萧氏对丈夫杨广的帮助可是实实在在的。我们都知道,隋炀帝杨广一开始并不是太子,太子是他同母的哥哥杨勇。夺嫡这种事,在哪个朝代都是非常困难的,而杨广偏偏就做成了!这里面萧氏的功劳可是着实不小!

从东晋到隋朝,南北方的分裂已经持续了两三百年了。长久的分裂导致南北双方不论是观念还是实际的利益都有着巨大的隔阂。当时北方人常视南方为“蛮夷”,而南方人却自视衣冠正朔,认为北方人是“胡人”。出身关陇的隋文帝自然也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所以在隋朝建立之初,是一直在打压南方世族的,这也导致南北矛盾非常尖锐。

隋文帝看到杨广在灭陈之战中的出色表现,就把后续经略江南的工作都交给了杨广。而杨广在江南地区,在萧妃的帮助下采取了不同于隋文帝的措施,收到了广泛的支持,也逐步搭建了自己势力的基本盘。

在这个过程中,萧妃以及兰陵萧氏的影响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南朝宋齐梁陈,齐、梁都出自萧氏。如果再算上傀儡政权的西梁,出自兰陵萧氏的王朝就有三个!在当时南朝百姓心中,萧氏就是妥妥的天潢贵胄!而且在南北对立的观念下,萧氏也被南方的士人百姓视作是“吾君子”,是自己人。这种观念甚至一直存续到唐朝。在这种情况下,当杨广在萧妃的影响下,开始采取一些善待江南士人,尊重南方文化等政策时,自然也就事半功倍了。可以说,以兰陵萧氏为核心聚集起来的江南世族团队,就是杨广夺嫡的基本盘了。

经过十余年对江南的经营,杨广自己也不满足于晋王的身份。他曾与近臣商议夺嫡的事:“若所谋事果,自可为皇太子。如其不谐,亦须据淮海,复梁、陈之旧”,可以看出江南对杨广的意义。

最终,在开皇二十年(600年)冬:“皇太子勇及诸子并废为庶人……以晋王广为皇太子”,杨广顺利的当上了太子,而萧妃也成了隋朝的太子妃。这一年,萧妃33岁了。

四、母仪天下

当上太子的四年后,也就是604年,随着隋文帝杨坚的驾崩,太子杨广正式继位,是为隋炀帝。而萧妃也从太子妃,顺利的升格成了萧皇后。隋炀帝说她“夙禀成训,妇道克修,宜正位轩闱,式弘柔教”,可见评价还是很高的。

登基之后的隋炀帝做了很多事情,这里面有一些对后世影响深远,比如大运河;也有一些多为后世诟病,比如征高丽。这些我们不多评价了。单说萧皇后和隋炀帝之间的关系,应该说还是不错的。萧皇后一共为隋炀帝生育了二子一女,都十分得宠。此外,自隋炀帝登基以来,兰陵萧氏的成员也有许多得到了提拔。

隋炀帝外出迅游,三下江南,萧皇后都陪伴在侧。这里面有少时夫妻的真情实感,当然也少不了政治婚姻的权谋算计。皇室的婚姻总是如此,也不必要求太高。

大业后期,隋炀帝逐渐失德,萧皇后也曾做《述志赋》一篇隐晦地规劝过,其中有“若临深而履薄,心战栗其如寒。夫居高而必危,虑处满而防溢”等警示的语句。以一位皇后来说,能做到这个程度也就可以了。隋的灭亡有隋炀帝荒淫无道的缘故,也有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并非一时人力所能挽回。毕竟南北分裂200余年造成的隔阂,不是一时一刻能够修复的。至于后世史家说什么“见帝失德,心知不可,不敢厝言”,也确实是太难为她了。

隋义宁二年(618年)三月,久驻江都的骁果军发生叛乱,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弑隋炀帝于江都宫,史称江都之变。隋朝走到这一步,时也命也,想必萧皇后心中也早有准备。事变当日,萧皇后并未惊慌失措,据《资治通鉴》载,她还亲自为隋炀帝入殓:“与宫人撤漆床板为小棺,与赵王杲同殡于西院流珠堂”。这一年,萧皇后51岁了。

五、亡国漂萍

江都之变之后,隋朝已经名存实亡了。萧皇后也就带着剩下的隋朝皇室子孙,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这段流亡的生活也遭到了后世小说如《说唐》、《隋唐演义》等诸多演绎,也诞生了诸如“六嫁皇帝”的谣传,一直流毒至今。实际上,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我们能够看到的,只是一个守着前朝血脉与法统,坚强求生的老人而已。

隋炀帝殁于宇文化及之手,随行江南的王室成员多有被戮。萧皇后和剩余的王室成员也就做了宇文化及的俘虏。之后便是隋末唐初的诸侯混战。萧皇后先是被宇文化及带到了聊城,武德二年(619年)宇文化及兵败,萧皇后又落到了窦建德手中。

《资治通鉴》中记载:“建德入城,生擒化及,先谒隋萧皇后,语皆称臣,素服哭炀帝尽哀”,可见萧皇后并未受到冒犯。这里面当然有窦建德为人“知义尚仁”的缘故,但更多的恐怕还是因为萧皇后手中的隋朝玉玺,以及随行的,萧皇后的小儿子齐王杨暕的遗腹子,杨政道吧。毕竟诸侯割据,要争天下总还是要有个正统的。李渊称帝之前,先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又立了个杨侑为傀儡,然后再行禅让之事,也是这么个道理。

这之后,萧皇后又遭到北边的突厥可汗觊觎。突厥可汗遣早年和亲嫁入突厥的义成公主为使,前来“迎接”萧皇后和隋朝遗族。窦建德打不过突厥人,也就只能放手。义成公主是隋文帝时派去突厥和亲的,乃是杨广的妹妹。有她在突厥关照,突厥的可汗对萧皇后自然也不会失礼。更何况当时突厥也有着逐鹿中原的野心,武德三年(620年)迎来萧皇后和杨政道之后,马上就在定襄郡立杨政道为隋王。此时杨政道不超过3岁,突厥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昭然若揭。

萧皇后在突厥滞留12年之久,一直到贞观四年(630年),唐太宗遣大将李靖攻破突厥,才将萧皇后和杨政道等人迎接回来。此时的萧皇后,已经63岁了。

六、终归故土,平静离世

唐太宗在迎回萧皇后之后,给与了她前朝皇后应有的尊敬和礼遇。据《北史》载:“大唐贞观四年,破突厥,皆以礼致之。归于京师,赐宅于兴道里。”而杨政道也被太宗授予员外散骑侍郎的官职,安置了下来。唐太宗之所以给予萧皇后等人这般礼遇,自然不会是小说中说的“垂涎美色”云云,毕竟萧皇后那时都六十多岁了。

其主要的原因,一方面应该是通过尊重前朝,来主张本朝政权的合法性;另一方面也跟隋唐两朝,杨氏和李氏都出自早年北周宇文泰的八柱国,两家有世代的姻亲关系有关。此外,当年隋炀帝时,因着萧皇后而势力大兴的兰陵萧氏,在唐朝的立国过程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这些娘家人在长安,想必萧皇后人生最后的十来年,也不会太过寂寞了。

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萧皇后于长安无疾而终,享年81岁。唐太宗给予她应有的礼遇:“庚子隋萧后卒,诏复其位号,谥曰愍,使三品护葬,备卤簿仪卫,送至江都与炀帝合葬。”

这座墓葬,就是我们在文章开头提到的,扬州曹县的隋炀帝墓了。

参考文献:

1、(唐)魏征等:《隋史》

2、(唐)李延寿:《北史》

3、(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4、姚亚丽:《隋唐时期的兰陵萧氏南梁房》,陕西师大硕士论文2017年。

(作者:浩然文史·李一鸣博士)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隋文帝,运河,北地,萧岿,长安,风月,天下,杨广,自然,喋血,观点评论,萧皇后,隋文帝,萧氏,杨广,隋炀帝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隋文帝,运河,北地,萧岿,长安,风月,天下,杨广,自然,喋血,观点评论,萧皇后,隋文帝,萧氏,杨广,隋炀帝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隋文帝,运河,北地,萧岿,长安,风月,天下,杨广,自然,喋血,观点评论,萧皇后,隋文帝,萧氏,杨广,隋炀帝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