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反映了古代皇权争夺的残酷性,兄弟之间的手足相残在皇权面前显得微不足道,李世民正是通过这样政变迅速的掌控政权,最终让李渊做出了禅让的举动,那么在政变发生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外地军队勤王呢?难道李世民真的掌控了唐朝的天下兵马吗?
第一点,政变爆发的突然性。
虽然在政变之前,文武群臣都能够看明白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之间的夺嫡之争,各自也都有属于自己的核心人员的支持,而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之前,其实李渊已经打定主意要彻底支持李建成了,原因就是李渊将天策府的武将基本上都调往外地任职,这是在瓦解秦王府的实力,如程咬金外放为康州刺史,同时李建成大肆拉拢秦王府猛将,比如尉迟敬德和段志玄等人,还因为他们拒绝拉拢,像李渊陷害尉迟敬德和段志玄,而秦王府十八学士也被遣散,这就是在不断瓦解李世民的势力,按照《旧唐书》记载: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
我们去看关于玄武门政变的记载,很多人物传记的记载都非常简单,不过我们从这里还是能够看出事情先后发生的时间非常短,李世民短时间内控制住了局面。
李世民先是带着手下的武将们埋伏李建成和李元吉,这就是一场偷袭战,结局不用说大家也都明白了,李世民比较轻松的解决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这样政变也就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第一步计划,而接下来就是手底下的武将们,包括被李世民收买的常何等人,利用玄武门抵抗住了太子和齐王府军队的反攻,而尉迟敬德利用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级驱散了他们的武装,还身穿铠甲手持武器来到李渊面前,这就是典型的逼宫了,最终李世民获得了兵权,彻底击退了太子府和齐王府的反攻。
也就是玄武门政变爆发后第三天,李世民就被册立为太子,也就是说整个政变最多也就三天内完成了,这么短的时间,在古代的时候,就算是像外地求援,外地军队进京勤王的话,这么短的时间内想要完成军队的调动,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还没有等到这些人进京勤王,李世民已经完成了政变,并且被册封为太子,一切都水到渠成了,其他的还有意义吗?
在政变发生后,李世民手下的武将们抵抗太子府和齐王府的反攻,而尉迟敬德直接进宫逼迫李渊,并且是带着武器上殿的,这个行为在平日里基本上等同于造反了,如果没有李世民的授权,尉迟敬德怎么敢这么做呢?
而且尉迟敬德的个人武力值爆表,绝对是李世民麾下仅次于秦琼的猛将,能够射杀李元吉,并且成为门神,他一个人面对李渊以及其他几个文臣的话,基本上可以做到碾压,如果李渊敢于反抗的话,结局不用想肯定是步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后尘,最终李渊只能够将兵符交给李世民,这样李世民等于是掌控了京城,并且册封了手下的大将们掌控十六卫军队,比如尉迟敬德被授予太子左卫率,不久升任右武侯大将军,秦琼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程咬金被拜为太子右卫率,迁右武卫大将军,这就说明李世民在很短时间内就完成了军队的绝对掌控,而且也掌控政务。
太子左庶子高士廉为侍中,右庶子房玄龄为中书令,尚书右仆射萧瑀为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杨恭仁为雍州牧,太子左庶子长孙无忌为吏部尚书,右庶子杜如晦为兵部尚书,太子詹事宇文士及为中书令,封德彝为尚书右仆射。这样李世民才算是彻底掌控了文臣武将,长安周围的军队已经被李世民掌控,其他外地的军队也就不可能进宫勤王了。
其实在政变爆发前,文臣武将已经完成了站队,而李世民麾下武将最多,这里面大部分都是在秦王府效力,但是地方上的武将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李世民的亲信,比如在消灭王世充和窦建德之后,镇守洛阳的重任落在了屈突通身上,他就是李世民的坚定支持者,此外政变前李世民曾经试探过李靖和李绩的态度,两个人此时也都在外地镇守,虽然两个人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而是选择了保持中立,但是也没有揭露,可见当时在官场上,除非已经坚定的参与到夺嫡之战的群臣,比如李建成麾下的谋臣武将,以及李世民麾下的谋臣武将们,其他群臣的态度也就比较暧昧了,毕竟这是皇权内部的争夺,所以像李靖和李绩这样保持中立的官员并不在少数,就算是他们接到了进京勤王的诏令,也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动作。
所以玄武门之变发生的突然性,以及政变爆发的时间短等因素,李世民快速的除掉了政敌李建成和李元吉,同时李渊也被李世民架空,整个京城的军队都彻底掌控在李世民手中,再加上这样政变就是皇家内部的权力争夺,群臣大多数都是保持观望的态度,所以政变的时间短,群臣大多保持中立,就算是他们想要进京勤王,也许刚刚调动军队,一切已经结束了,就是李渊都被李世民架空了,按照《旧唐书》记载:立为皇太子,庶政皆断决。所以此时李世民已经等同于皇帝,外地军队进京勤王已经失去了借口,谁敢来也就是造反了,必然会被李世民手下的武将们轻松的击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