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谋权篡位的事情是非常多的,有的直接将自己的父亲杀死,比如隋炀帝杨广。
有的在谋权篡位的时候就比较聪明了,他们夺得皇位后,后人还说他们好。
朱棣在历史上的名声就不错,虽然他的皇位也是夺取的自己侄儿的。
朱棣当皇帝是因为人家有那样的实力,为什么这么说呢?和建文帝相比,皇帝确实适合朱棣当。
无论是魄力还是格局,建文帝都要略逊朱棣一筹。
如果是建文帝一直当着皇帝,不一定会出现永乐时期的盛况,永乐大帝迁都北京、著永乐大典、支持郑和下西洋,还出现了了万国来朝的盛况。
正是朱棣的存在,为仁宣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过也不能够否认朱棣的残忍,他对建文帝的旧臣是非常残忍的,各种酷刑都用了,而且很多大臣的家人朋友都没有放过。
很多大臣家中的女眷被充到官妓所在的风月场所,方孝孺直接被灭十族。
和隋炀帝还有朱棣相比,李世民的做法要高明的多。
李世民在当皇帝之前,其地位确实已经超过了东宫的太子。
发动玄武门事件,虽然有搏一搏的心态,但是李世民确实有那样的实力,他手下的文臣武将,可以说已经可以和自己的老爹抗衡了。
李世民杀自己的兄弟,史书中说是李世民的兄弟和李世民之间有矛盾。
然而,玄武门事件并没有那么简单,当时太子在玄武门布置有上千士兵,不过太子没有动手,李世民就已经提前动手了。
从这件事情上来看,李世民是高于太子一等的,如果不是李世民事先有准备,很可能最后身首异处的就不是李世民的兄弟了。
李渊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心情肯定是不好受的,毕竟是骨肉相残,不过李渊也无可奈何。
自己儿子们之间的事情,作为父亲的李渊是心知肚明的。
为了矛盾起争执也好,为了争权夺位也好,李渊的心里跟明镜一样。
知道这件事情的李渊,并没有太责怪李世民,李渊说到:“近日以来,几有投杼之祸。”
文化人就是不一样,人家李渊说的是一个战国的典故。
投杼之祸是《战国策·秦策二》中的一个成语:投杼之疑,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没有事实依据的谣言所造成的疑虑。
李渊说出这个成语,就是让李世民听的,他要告诉李世民,之前的事情是因为听了他兄弟的谣言,把李世民得罪了。
现在老子我要和你和好,我都这样放低身段了,你就让我活着吧。
后来李世民顺利成为了太子,国家大事全部由李世民来处理了,后来李渊把皇帝的位置给了李世民。
这两人之间权力之所以能够和平过渡,一是因为李渊不想和自己的儿子鱼死网破,二是因为李世民不想背弑父杀君的罪名。
都是一家人,所以李渊向自己的儿子妥协了。本人看来这种妥协里,不仅仅是政治的妥协,多少还带有那么一点父爱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