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蒙古王忽必烈为什么这么信任藏族的八思巴?

蒙古王忽必烈为什么这么信任藏族的八思巴?

1253年,忽必烈与八思巴第一次面谈,没想到忽必烈突然怒吼:“滚出去!”可是,王妃察必很崇拜这位19岁的法王,她出言留下了他。

这一次的会面是忽必烈提出的,他带领军队到达六盘山,等着八思巴的到来。

最初两人寒暄了一阵,气氛融洽。八思巴虽然只有19岁,却见识不凡,忽必烈对他的言谈十分欣赏。

随后忽必烈话锋一转:“我军欲进攻大理,请吐蕃为我军准备所需物资和兵差。”

没想到八思巴直接拒绝:“吐蕃只是个偏远的小地方,地狭民困,难以满足您的需求。”

忽必烈听后大怒:“只不过要你们提供点物资和兵差,就这样推三阻四,不知道我们蒙古的虎威赫赫吗?”

八思巴却说:“既然如此,我也没有必要来到此地,请让我回家吧。”

忽必烈气得怒吼:“滚出去!”

两人僵持不下时,王妃察必劝慰忽必烈说:“八思巴虽然只有19岁,见解却比许多老僧都要强,您不要将他赶走。很多事情可以慢慢商量。”

忽必烈认为察必言之有理。于是,又再次召见八思巴。

这一次,八思巴讲了很多吐蕃的历史和典故。忽必烈茅塞顿开,对面前这个年纪轻轻的法王非常信服。

从此,八思巴一直追随忽必烈,忽必烈也非常信任八思巴,给予了他无上的荣耀。

那么,八思巴作为一个藏族人,他有什么魅力让蒙古首领忽必烈如此信任呢?

01、为了利益,忽必烈和八思巴碰撞出了火花

公元1206年,铁木真统一漠北各个部落,在斡难河建立了大蒙古国。随后便开始了东征西讨的武力扩张之路。西辽、西夏、金相继覆灭。

在剿灭西夏的过程中,铁木真病逝。继位的是他的第三个儿子窝阔台。窝阔台就把收服吐蕃的任务交给了他的第二个儿子阔端。

1239年,蒙古大军开始进攻藏北,遭到了激烈的抵抗。可是,经过这次战争,蒙古方面立即认识到应该改变策略。

首先,吐蕃地处高原,环境特殊,与蒙古草原相差巨大,长期驻守此地非常困难。

其次,吐蕃人并不像其他民族一样总想着扩大势力,少见狼顾之相,并不足为惧。

最后,吐蕃人信仰宗教,而且非常虔诚,与信仰宗教的蒙古人有相通之处。

对于这样一个气候环境特殊,很难管理,而性情并不强悍的民族,没必要非要将他们的地盘据为己有,费大力气维持稳定。

如果能够拉拢吐蕃的最强势力,让他们听命于蒙古,吐蕃的管理权交给他们自己,岂不是更好?

于是,阔端命人花了几年时间对吐蕃进行仔细研究。发现当时吐蕃人信奉的藏传佛教有很多派系:萨迦派、噶举派、噶当派、蔡巴派、宁玛派、止贡派......

这些教派都拥有不同的法王、寺院,信奉不同的教义法典。

其中“萨迦派”实力最强、权力最大、控制着当地的宗教、政治、经济......如果能够搞定这个派系,就可以通过他们控制住吐蕃。

这个派系当时的首领是萨迦班智达,萨迦派第四代传人,掌握政教大权,在吐蕃人中的威望极高。

1244年,阔端向萨迦班智达发出了邀请,请他到阔端的领地--凉州(今甘肃武威)来进行谈判。

吐蕃上层深深地认识到吐蕃的实力无法与蒙古抗衡。吐蕃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均落后于蒙古,更何况各个部落各自为政,没有形成有效的中央集权,无法统一调动。为吐蕃的命运和前途考虑,只能抱住蒙古的大腿。

于是,63岁体弱多病的萨迦班智达接受了邀请,带上了10岁的八思巴出发了。

那时候的交通工具真是太不发达了,直到1247年,萨迦班智达才到达凉州,开始了改写蒙藏历史的会谈。

会谈的结果产生了《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这一重要的历史性文件。西藏正式纳入了蒙元版图,官员必须听从蒙古的管理,宗教事务由蒙古委托萨迦派管理。

就这样,蒙古取得了对吐蕃的管辖权,萨迦派取得了超越其他各派的超然地位,进而开始在蒙古汗国范围传播藏传佛教。

1251年底,萨迦班智达在凉州幻化寺圆寂,年仅17岁的八思巴成为萨迦教派首领。

也是在这一年,蒙古的政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窝阔台逝世后,儿子贵由汗继位,贵由汗只在汗位上坐了两年就死了。

1251年,铁木真的孙子,托雷的儿子蒙哥趁机夺权,成为新任大汗。汗位由窝阔台系转到了托雷系。

原来和窝阔台系联系紧密的萨迦派在这时就有点尴尬了。而此时,蒙哥又将吐蕃的土地分给蒙古诸王进行管理。

各教派分别派出使者与蒙古诸王联系,力图得到他们的扶持,得以继续在吐蕃或者更大的范围内设道布教,弘扬佛法。

萨迦派原来一家独大的局面受到了影响,特别是萨迦派依旧归阔端的后代掌管。而此时,窝阔台系的势力与以往相比已经大相径庭,萨迦派的影响力更是今非昔比。

于是,为了萨迦派的发展。年轻的八思巴不得不再想办法抱一个更粗的大腿。

八思巴的目光最初聚焦在大汗蒙哥身上,可是蒙哥对萨迦派并不感兴趣。

蒙哥当时与噶举派的首领噶玛拔希联系非常紧密,赐予他无数珍宝。

忽必烈最初尊崇蔡巴派,后来对噶举派非常青睐,他曾经与噶玛拔希相会,并挽留他在自己身边,可是却被噶玛拔希拒绝了.......

噶玛拔希当时已经抱上了大汗蒙哥的大腿,当然对忽必烈不感兴趣。而且噶玛拔希认为即使蒙哥不在位,继承大汉位置的也应该是阿里不哥,所以他当然瞄准了阿里不哥,没有多余的眼神给忽必烈了。

于是,被蒙哥瞧不上的萨迦派就跟被噶举派瞧不上的忽必烈碰撞出了火花。

八思巴执掌的萨迦派要找一个蒙古王爷来作为靠山,提高自己在藏传佛教诸派系中的地位,扩大本派佛法宣扬的范围。

而忽必烈爷正要通过信奉萨迦派佛教,提高八思巴在吐蕃和蒙古的地位,从而建立自己强大的舆论基础,用宗教征服蒙古人,也征服吐蕃人。

双方基于自己的利益,与对方捆绑在一起。而后来的一系列愉快合作,使得这样的捆绑实现了双赢。

02、八思巴过人的才华,让忽必烈不得不服

八思巴,藏语的意思是“圣者”。他拥有着全方位的才能:

1】博学多才,涉猎广泛

他天赋异禀,3岁就会口诵真言、心咒修法。从小修习了声律学、正理学、医学、工艺学、佛学、修辞学、词藻学、韵律学、戏剧学和星象学。据说可以过目不忘,不教即通。

八思巴从小就跟着伯父萨迦班智达学习佛法。10岁时,开始学习汉文化和蒙古文化。

这一切让八思巴成为一个非常博学多才之人。

因此,他与忽必烈的几次见面,所谈所想都让忽必烈大为赞叹。

忽必烈还主持过佛教与道教的辩论会,两派各有17人参加辩论。佛教方以少林寺为首,20岁的八思巴以观摩者的身份出席。

辩论中,道教方以《史记》为论据驳斥佛教正统,佛教方一时无以应对。

此时八思巴引用道教的论据进行阐述列举出道教方的论据自相矛盾 。

最终,辩论以道教一方承认自己辩论失败而告终,十七名道士削发为僧。

八思巴的博学多才、旁征博引、敏捷的思辨能力和极好的口才,不得不让忽必烈折服。

2】精通汉文化、蒙古文化、藏文化,成为蒙汉藏这三方沟通的桥梁

八思巴10岁时开始学习汉文化和蒙古文化,再加上藏文化,他对三种文化都有极其深入的了解。

忽必烈掌权后,他把乌思藏地区十三万户指定为八思巴的供养地。统辖吐蕃地区的军政事务。

而蒙古铁骑征战四方,最想要实现的战略意图就是为了征服当时的大宋,征服汉人,征服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汉文化圈。

要征服汉文化,必须要了解汉文化。在多年的征战中,八思巴基于对汉文化和蒙古文化的了解,为忽必烈出谋划策,讲述汉人的历史和典故,以便忽必烈制定正确的对宋策略。

当忽必烈的大军消灭了流亡在崖山的南宋残余势力后,蒙古人完成了全国大统一。要更好地统治中原,更需要精通中原文化的人来辅助他。

精通儒学、历法、地理的八思巴显然是不二人选。

3】创造蒙古文字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前,蒙古人没有专用的文字。

吞并回鹘后,成吉思汗用了回鹘人的文字来作为蒙古人的文字。后来蒙古人还用过波斯文、汉字、西夏文。

回鹘文由于不是蒙古人原创,并不能很好地表达当时的蒙古语语音。

于是,忽必烈委托八思巴创造全新的蒙古文字。

八思巴在藏文字母的基础上,结合蒙、汉等多种文字,于1269年创制出一套方形竖写的拼音字母,后来被称作“八思巴文”。

忽必烈下诏将蒙古新字颁行全国,使之成为元代的官用文字。

此后元朝皇帝下达的圣旨、经文、牌符、禁约榜等官方用书都采用了这种文字,使文字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统一。

03、经过血色洗礼的情谊

八思巴和忽必烈最初各有心仪的对象,并未一开始就选择彼此。可是一旦互相选择了对方,就再也没有动摇过。

蒙哥做大汗时,虽然与忽必烈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却有过很深的隔阂。

忽必烈尊崇汉法,与中原士大夫有过密切的接触。他重用了很多汉人,还让自己十来岁的儿子也跟着汉儒学习汉法。

忽必烈还在封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屯田积粮、整顿财政,任命儒士,并获得很大的成效。

蒙哥依据蒙古人的传统,倾向于把犯有过失的汉人臣民尽数处死。忽必烈却坚持为了安定民心,应该禁止滥杀,为此忽必烈与蒙哥的亲信多次发生争执

忽必烈的所作所为,在蒙哥眼里就是一个异类,好像要把蒙古“全盘汉化”。

而忽必烈攻下大理后,没有立即拿下宋朝,也让蒙哥心生不满。认为忽必烈要挑战他的汗权。

1257年,蒙哥借口有人控告忽必烈的封地京兆府有贪污受贿的情况,派遣亲信阿蓝答儿进行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蒙哥罢免了忽必烈在军中的一切职务,让他留在家中休息。

随后,罢免了忽必烈所任命的官员,并处死一批下属。

在忽必烈最困难的时候,八思巴四处奔走,为忽必烈举行祈福法会,也为他到处游说。

后来,忽必烈采纳了八思巴和大臣们的建议,亲自去蒙哥处请罪,把妻子察必和儿子送到蒙哥处作为人质。

兄弟相见的一刻,相对落泪,兄弟之间似乎消除了隔阂,重新恢复信任。

1259年,蒙哥突然暴毙,因为死得太过突然,没有在临终前留下遗诏确定继承人,导致了此后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为争夺汗位而内战五年。

在此期间,八思巴一直坚定地支持着忽必烈,从未产生过丝毫动摇。

投以桃李,报以琼瑶。忽必烈也对八思巴赋予了无限的信任。

04 在俗世,以忽必烈为王,在佛界,以八思巴为尊

蒙古本土的宗教是萨满教,不过,随着蒙古人的南征北战,蒙古人后来的信仰就多了起来。

铁木真给予道教首领丘处机很高的地位。铁木真的孙子别儿哥信奉的是伊斯兰教,旭烈兀信奉的是基督教......

在八思巴的影响下,忽必烈决定皈依佛门。

藏传佛教萨迦派的皈依仪式是吉祥金刚喜灌顶,由师傅以水灌洒头顶。

察必皇后先接受了灌顶,随后又劝说忽必烈接受灌顶。

可是忽必烈有个顾虑,如果行了灌顶礼,忽必烈与八思巴成了“师尊与弟子”的宗教关系。

按照萨迦派佛教中的要求,忽必烈必须遵守上师坐上手,以身体礼拜,悉听上师之教,不违上师意愿等法誓。

可是忽必烈为蒙古宗王,时时让上师坐上座不可接受。于是,两人达成了一个协议,没有外人的时候,八思巴坐上座。有外人的时候,忽必烈坐上座。

在俗世,以忽必烈为王,在佛界,以八思巴为尊。

就这样,忽必烈认了八思巴为上师,对宗教的信仰让忽必烈更加信服八思巴。对他赋予了无限的信任。

05、忽必烈和八思巴的合作,成就了彼此

八思巴实现了扩大萨迦派势力范围的心愿,佛教成为国教,八思巴成为帝师。

1260年,忽必烈任命22岁的八思巴为国师,授以玉印,八思巴由此有了全国佛教领袖的地位。

1270年,忽必烈晋升八思巴为帝师,赐玉印。封号全称为“普天之下,大地之上,西天佛子,化身佛陀,创制文字,护持国政,精通五明班智达八思巴帝师”。

忽必烈在八思巴的帮助下,实现了对吐蕃的控制。同时,通过八思巴,忽必烈坚定了自己的信仰,了解了藏、汉文化,为他加强统治奠定了基础。

忽必烈和八思巴的合作,真正实现了双赢,成就了彼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信任,铁木真,忽必烈,势力,智达,吐蕃,管理,儿子,蒙古王,萨迦,观点评论,萨迦派,忽必烈,蒙古,蒙哥,八思巴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信任,铁木真,忽必烈,势力,智达,吐蕃,管理,儿子,蒙古王,萨迦,观点评论,萨迦派,忽必烈,蒙古,蒙哥,八思巴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信任,铁木真,忽必烈,势力,智达,吐蕃,管理,儿子,蒙古王,萨迦,观点评论,萨迦派,忽必烈,蒙古,蒙哥,八思巴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