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别说,要是从赵构的角度来看,这个说法多少也有点儿道理。
对于赵构来说,开疆拓土、平定天下,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并不是他的理想,至少不是近期目标。他的当务之急就是坐稳半壁江山。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看看赵构经历了什么?
赵构是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从长幼、从嫡庶、从得宠、从才华,赵构都没有什么优势。没有优势还想当皇帝,他面临的难度,并不比陈胜吴广小多少。
时势造英雄。靖康之难成就了赵构。当然也不能排除他的个人努力:在金军围困京师、要求一位皇子去金营做人质的时候,赵构主动请缨,“慷慨请行”。而在金营之中,他的表现也算是镇定,以至于金人怀疑他是“将家子弟”、而不是生长深宫的皇子,于是要求以肃王赵枢换康王赵构。
这是第一次东京保卫战,最终和平解决,赵构也有惊无险,赢得了巨大的个人声誉。
到了第二次东京保卫战,宋钦宗再次派遣赵构出使河北的金营求和。为了报答和表彰,宋钦宗还封他为安国安武军节度使、信德牧兼冀州牧,他的生母韦氏也从低级的“婉容”晋升为“龙德宫贤妃”。
出使走到黄河边,在磁州知州、主战派大将宗泽的软硬兼施之下,赵构停下脚步,没有前往金营送死,而是选择了观望。很快,东京被金兵攻破,徽钦二帝及百官都被金人控制。于是赵构开大元帅府于相州,广招兵马,成为宗室中的抗金中坚力量——当然,宗室也没几个了。
除着徽钦二帝及皇子宗室被迫“北迁”,民间、军队的抗金势力纷纷奉赵构为主。赵构继位,已经成为顺应人心的最佳选择。
但是,赵构的想法,和人民的意愿,还是有着巨大的分歧的:赵构想当皇帝,面南背北,九五至尊,“抗金”只不过是他用来巩固帝位的旗号和手段。而抗金军民拥护赵构,是为了让他来领导抗金事业。目的和手段,在两类人眼中,是完全颠倒的。
赵构很有政治手段。虽然军事上一路逃跑、百般求和,但他还是建立了南宋政府,并且在外敌与武将的重重威胁之下(曾有个苗刘兵变,逼得赵构退位,不过很快就复位了)坐稳了皇位。在五十多岁退位,又平平安安地活到八十一,高寿善终。不能不承认他的“高明”。
至于秦桧,秉承赵构的意旨,替他做那些丑恶无耻的事,一定程度上帮助赵构坐稳了皇位,也不能不说他的“忠”心。
是的,在那个“家天下”的时代,皇帝个人,很容易成为国家的代表。如果把赵构的个人利益看成最大目标,那赵构的确是“英明神武”,秦桧也的确可称“忠君报国”。
但如果换一个角度,皇帝只是国家的一部分,皇帝的个人利益有时候会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或者干脆说皇帝并不能代表国家和人民——从这个角度来看,赵构和秦桧,都是丑恶无耻的。
一切取决于你所站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