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瑭:汉奸儿皇帝,其冤何沉哉
要说五代十国时期谁最有名,当然要数石敬瑭,因为他身上有个非常著名的标签,那就是“儿皇帝”,如果要给中国最著名的汉奸排位,前五名中肯定是有他名字的。
之所以会如此,说穿了,其实就是一件事,当年他被人吊打之时,认了比他小十岁的辽国皇帝为父,脸面尽失,并且许诺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人,以换取辽国出兵相助,正是他这一系列的操作,被永远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历史都是文化人写的,两宋之时发生的靖康之难,是国人心中永远的痛,其所受的耻辱可谓空前绝后,至于为何会发生如此惨烈的事件,作为在文人天堂中最大的受惠者,他们是不可能对两宋时“重文轻武”的国策进行指摘的,只能另找原因。
数天之内,金人的大军便到了汴梁城下,这是因为自幽州南下为一马平川之地,无险可据,可以说,幽州不守便无以守中州,于是,当年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人的石敬瑭,便成了万夫所指的千古罪人,这也在情理之中。
也就是说,宋人是将亡国的源头归于这卖国的石敬瑭,这实在有些无厘头了,就如同可以埋怨柴荣早逝,不然,早把这燕云十六州拿下,大宋王朝便不会亡一样。
石敬瑭是一直被冠以汉奸之名的,其实这个也是大有商榷之处,首先,他并非汉人,而是沙陀人,即今新疆准噶尔一带人,是唐末朝廷为镇压黄巢起义,借用外兵而进入中原的李克用一系,至少在当时,他是妥妥的外国人,要说得狠些,他根本没资格当汉奸。
如果说,至少他是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人,这就更说不通了,因为,要是依此推论,他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的对方,是生活在蒙古大草原上的辽国,现在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自家兄弟间重新划个管辖区域,将河北划归内蒙,何来卖国一说?所以,说他是卖国怕是不合适的。
这种观点实际上是错误的,是用现在的道德观和民族观去评价古代人,对石敬瑭来说,就是用近代的刀斩五代的皇帝,不过,现在这种逻辑却很有市场,以至于中学教科书中,岳飞民族英雄的头衔都被去除,因为,曾经的金人,现在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部分了,荒唐!
燕云十六州其实当时并不在石敬瑭的手上,这一地方是被另一割据势力,后唐的卢龙节度使赵德钧所掌控,而赵德钧也正向辽人示好,以求得辽人的庇护。
石敬瑭是没有能力占据燕云十六州的,为抢先占据有利之势,于是便开了张空头支票给辽人,反正也不是自己的,不心痛,只是辽人承认了他皇帝的地位,他便以国家的名义将这一地区割与辽国。
辽国当然是乐不可支,这“卖国”的账自然也是算在他的头上,说穿了,石敬瑭只是借辽人的手来除去一个对他有威胁的势力而已。
燕云十六州在石敬瑭之后,历柴荣、赵匡胤和赵光义三代都没有拿下来,后来的寇准用一个“澶渊之盟”,正式承认了辽国对一地区的所有权,也为他赢得了名相的声名,后世为何不去指责寇准,而去怒骂石敬瑭,没道理嘛。
再说了,即使是割地求和,这在中国历史上真可谓是太寻常之事了,是在当时无可奈何之下的一项妥协,为换取更大的利益,或者是两害相权取其轻,这没什么可指责的,要知道,列宁还签过布列斯特和约,为何今天无人提及?
石敬瑭为后人不齿的,是父事契丹,认了比他小十几岁的辽太宗耶律德光为父,这个如果仅就年龄上来说,当然是很无耻的,但是,如果从辈分上来看,却又有着另一番的说法,而当时双方的关系,正是遵循的是后者,即按辈分论。
一般寻常人们的称呼,总是按照年龄分层来称呼对方,但对某一特定的族群,在能够分辨出辈分时,是严格按照规矩来称呼的,现在很多地方还是遵循着这一原则,有的人年龄虽小,但辈分很高,几十岁的人称呼年龄很小之人为叔为爷的,不是什么稀奇之事。
耶律德光和石敬瑭之间就存在着这样的一种关系,石敬瑭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李嗣源是又是后唐太祖李克用的养子,而李克用同耶律德光的父亲耶律阿保机是盟兄弟,所以,石敬瑭要矮耶律德光一辈,按辈分来说,耶律德光是他父辈,没问题。
不按辈分而以年龄来看待石敬瑭认父的行径,当然是有所偏颇的,这是后来两宋的喷子们为发泄不满,或者叫为靖康之难找理由而将石敬瑭抬出来背锅,由是引出了后世对其千年的愤慨。
石敬瑭和耶律德光都是外国人,一个是沙陀人,一个是契丹人,人家认不认爹与你何干?要丢人也丢的是沙陀的人,与我汉人何干?
再说了,汉人早已对燕云十六州无能为力,在那个比拳头硬的年代,要说这还是我中华之地,已是没几分底气了,因为,早在唐朝中后期,这里就不是中央政府的有效管辖范围了。
相比于当年日俄战争时,双方在中国的土地上大打出手,数万国人丧命,财产损失不可计数,而当时的朝廷宣布中立,这可比五代十国这些军阀们可耻何止百倍,我看现在也没几人记得此事,而将关注点都去了老佛爷将海军经费去修颐和园那点虚无之处了。
在那“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的五代十国,石敬瑭的后晋是依靠辽人的势力立国,这是铁定的事实,后晋羽翼于辽人而得以存国,也是毋庸置疑的,但这也是当时的常态,至少是选择之一,在中央集权崩溃的大环境下,生存才是第一位的,至于道德和后果,远不在他们的考虑之中。
虽然宋人对石敬瑭是十万个不屑,但在他们的笔下倒也写了些实情,“以絁为衣,以麻为履”,这是说他崇尚节俭;“旰食宵衣,礼贤从谏”,这是说他勤政,而从他各方面的水平来看,不说在五代时是一流的水平,即使是整个中国历史上的帝王中,能做到勤政和节俭之人,也是不多的。
其实那些南宋人对黑石敬瑭的心理也很搞笑,因为南宋偏安一隅,是被金人册封的割据政权,皇帝赵构妥妥的是个儿皇帝,他接金朝的国书是要直立躬身的,两国的关系是不对等的,这点石敬瑭不知要比赵构强多少倍。
不去说这完颜构,却扭着石敬瑭骂得个狗血喷头,都是千年的狐狸,你跟我玩什么聊斋。
在城头频换大王旗的乱世,石敬瑭已是很不容易了,所以,我们不能以现代的观念,跟着南宋人的后面,闭着眼睛一通地乱骂,这是不公平的。
石敬瑭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