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年间,朱元璋想要赏赐一个臣子官位爵位,可是臣子却对朱皇帝信誓旦旦地说道:“我就是一个武将,连字都不认识,你给我官当还不如给我几坛好酒”。
听到这样一番话朱元璋先是一愣,随即便笑骂道:“好好好,就送你几坛好酒”。没过几天,朱皇帝送来的好酒便到了,每天这位臣子都喝得烂醉如泥。
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多年后跟随朱元璋打天下人大多数都被杀了,只有这位经常与朱皇帝开玩笑的臣子,每天在烂醉中过着逍遥的日子。
那么这个大臣是谁呢?为何放着高官厚禄不要反而追求几坛老酒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小乞丐变成大皇帝
公元1328年,朱元璋出生在安徽凤阳一个极度贫穷的人家,元朝末年有严格的等级划分,“南人”(也就是汉人)甚至不允许有自己的名字。朱元璋因在家中排行第八父母便给他起了一个名字朱重八。
饥荒年代、战乱年代人名如草芥一般,朱元璋的父母先后死于饥荒疾病,无依无靠地重八走上了乞讨之路。机缘巧合下,他进入了当地的皇觉寺做和尚,奈何没敲几天钟就被赶了出来,原因是寺庙里也没有余粮。
此后的3年里,朱重八一直在淮西各地游荡化缘,过程虽然很艰苦却开拓了他的眼界。就这样他噩噩活到了25岁,这一年汤和来了一封信,邀请他去参加郭子兴的义军。
早些年的经历磨炼了朱重八坚韧的性格与开阔的视野,所以进入部队后他表现优异,被郭子兴提拔为了军官,还将义女嫁给了他,从此朱重八变成了朱元璋,人人皆称呼一生“朱公子”。
当时濠州城有三大军阀,他们各自为战心怀鬼胎,朱元璋认为跟着他们成不了大事,于是便回到家乡招揽700多人,拉起了属于自己的队伍。
此后的征战中他先是遇到了李善长,了解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真理,开始严格要求队伍整顿军事纪律,为后来的成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随后又遇到了谋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九字策略让朱元璋如获至宝,这九个字成了他后期的战略方针,一步步建立了大明王朝......
总的来说,朱元璋创业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奇遇,也有很多的将才、谋士因为他的人格魅力跟随他,最终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与北方的元朝。
公元1368年朱元璋完成了人生的蜕变,他建立了大明王朝成为了洪武大帝,从小乞丐变成了大皇帝。纵览历朝历代的发展,朝代建立以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大肆封赏开国将领。
朱元璋也是这样做的,他能够创立明朝离不开身边的谋臣,更离不开淮西二十四将,如今自己当了皇帝自然要对这些功臣进行嘉奖赏赐。
根据功劳大小李善长被封为韩国公,徐达、汤和、邓愈、李文忠、沐英和常遇春成了“开国六王”,后期加入的刘伯温也获得了一个诚意伯的爵位。
只不过在论功行赏时,有一位大臣却拒绝了朱元璋的赏赐,仅仅只是向他索要了几壶好酒,朱元璋听到这样的话后哈哈大笑,什么样的酒比得上权势与爵位。
“酒坛子”郭德成
这一名要好酒的臣子名叫郭德成,他与朱元璋的相识还存在一段佳话。《明史》记载:“公相贵不可言,因谓诸子曰:吾相汝曹皆可封侯者以此......”
意思就是说,朱元璋有一次去濠州城招募兵马的时候,一位老汉看朱元璋仪表堂堂器宇不凡,便把自己的三个儿子交到了他的手中,并对着儿子说你们跟着他以后能够当大官。
与此同时,老汉还有一个比较漂亮的女儿,顺便也嫁给了朱元璋,老汉的三个儿子分别是郭兴、郭英和郭德成,他的女儿也就是后来的郭宁妃。
从时间上来看,郭德成是朱元璋早期的人马一直,也算是从龙之臣。不过,因为他入伍时年龄较小,所以参加战争的机会不多,立下的功劳自然也就不多。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大封功臣,大哥郭兴被封为巩昌侯,二哥郭英被封为武定侯,郭宁虽然只是一个妃子,但因是最早跟随朱元璋的女人,所以在后宫的地位依旧很高。
唯有郭德成因为功劳较小,只被朱皇帝封为了一个骁骑舍人,意思就是比较厉害的骑兵,相当于还是一个骑兵,只不过是多了一个名誉称号而已,就好似现在的“三好学生”。
郭家两兄弟为自己立下大功,郭家的女儿也是自己的妃子,作为亲戚的朱元璋自然不好意思,他便想要给郭德成加官进爵:“太祖以宁妃故,欲贵显之......”
然而,对于朱元璋所提及的事情,郭德成却连连拒绝。他还说道我平时比较喜欢喝酒买醉,与其给我加官进爵,还不如赏赐给我几坛好酒。
听到这样一番话朱元璋先是一愣,因为别人都想要加官进爵,为何他不愿意呢?随即便问郭德成其中的缘由,“小舅哥”回答道:“臣性耽曲糵,庸暗不能事事。位高禄重,必任职司,事不治,上殆杀我......”
意思就是说,我啥也不懂,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这样的水平怎么能当官呢,要是干不好的话你必定会惩罚我,严重的话甚至有可能杀了我。
听到“小舅哥”对当朝皇帝说这样的大实话,朱元璋听闻之后狂笑不止,后来他就没在勉强郭德成,几天之后从宫中挑选了几坛好酒送到了他的府邸,此事也就告一段落了。
郭德成与朱皇帝的趣事不仅仅这一件,曾经他还因喝醉酒说错话得罪了朱元璋,要不是自己反应快估计就身死道消了。
因醉酒差点就酿成大祸
上述咱们提到郭德成喜欢喝酒,朱元璋对这个心直口快的“小舅哥”也非常的喜欢,所以只要一有时间就拉着他一起到皇宫中喝酒聊天。
有一天朱元璋刚好兴起,就拉着郭德成来到了御花园的桌椅旁开始喝了起来,朱元璋并没有喝太多一直看着郭德成,而郭德成一边吃一边喝还一边感谢朱元璋好酒好菜招呼他。
看着他胡吃海塞的样子朱元璋笑骂道:“你真是一个酒疯子,整天衣冠不整披头散发,”听到朱皇帝这么说郭德成顺口接了一句话:“我很讨厌这些头发,恨不得把它们全剃了。”
对于这样一番对话,《明史》是这么记载的:帝顾见德成发种种,笑曰:“醉风汉,发如此,非酒过耶?”德成仰首曰:“臣犹厌之,尽剃始快。”
众所周知,朱元璋在当皇帝之前做过一段时间的和尚,若是放在常人身上也没什么,但此时的朱元璋可是大明朝的皇帝,对于这段往事很忌讳,洪武年间的文字狱多半源于此。
果不其然,听到“剃光”等字眼后朱元璋的脸色大变,郭德成虽然喝得烂醉但也注意到了他的脸色,思及此前说的话再联想一下朱元璋的过往,郭德成内心惊恐万分,而后立马装作喝醉睡了过去。
朱皇帝以为他真的喝醉了便把他送到家里,回到家里后郭德成突然清醒,想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若是向皇帝道歉就表明自己心虚,若是没有任何动作很有可能遭到报复,想来想去他想到了也给好办法。
帝默然。既醒,大惧。佯狂自放,剃发、衣僧衣,唱佛不已......
当时,郭德成直接把自己的头发剃光了,果断选择出家当和尚。很显然,他选择当和尚主要就是为了应付朱元璋,好让自己此前所说的话有个台阶下,以此来保全自己的性命。
少了这样一个酒友朱元璋心里空唠唠的,打听之下才知郭德成出家了,他还专门去寺庙看望他。当然,郭德成是一个酒肉和尚,只是换了一个地方并把头发剪掉了而已。
朱元璋在寺庙里看到了“小舅哥”,他心理多少有些愧疚,毕竟之前有些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还对着郭宁妃说:“始以汝兄戏言,今实为之,真风汉也。”
意思就是说,以前一位郭德成只是说说而已,没想到他真的这么做了,言外之意就是他是一个实诚人,酒后所说的“剃光头”不是在嘲讽我,就这样郭德成保住了自己的小命。
此后的多年里,郭德成一种在寺庙里过着喝酒吃肉的生活,每天烂醉如泥不问国家大事。朱元璋则在朝廷中开始大杀功臣,郭恒案、胡惟庸案、蓝玉案等几万人受到了牵连,演绎了一场“狡兔死走狗烹”的戏码。
然而,郭德成因为远离明朝权力中枢,对朱元璋没有什么威胁,他得以安享晚年并善终,明朝的开国功臣中成为了少数笑到最后的人。
《明史》记载:后党事起,坐死者相属,德成竟得免......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