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评价最高的封建帝王,在他统治时期积极纳谏、注重民生、平定天下,不仅实现了辉煌的“贞观之治”,还在征服了周边的民族,将大唐的国际地位推上顶峰。可是由于他的皇位是杀死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逼迫自己的父亲才得来的,所以应该说是“得位不正”。惨烈的玄武门之变,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为了矫正自己的历史形象,唐太宗数次更改官修史书,提升自己在大唐开国时期的地位,贬低自己的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随着现在历史研究的深入,李建成的形象被逐渐还原,但是李元吉的形象,却依然很难被正确认识。其实,这位大唐的齐王,能力应该并不差。可能他是个不懂权谋的顽劣之徒,但是真要说打仗,他绝对不算软蛋。
丢掉晋阳,情有可原
李元吉生平的第一场战斗,是晋阳的守卫战。确切地说,应该是晋阳门户并州的守卫战。这一战,在两唐书和《资治通鉴》中有详细描写,但是一个小小的细节,却让李元吉的形象折损掉了70%。
晋阳保卫战的经过如下。公元617年,唐高祖李渊在晋阳起兵,很快就平定了周边势力,开始谋划进攻隋朝的首都长安了。为了保证部队的攻击力,李渊的两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必须随军出击,而李渊也不信任亲眷以外的其他人。所以,时年十四五岁的李元吉如同赶鸭子上架,被赋予了镇守大后方的责任。据《旧唐书.李元吉传》所载,“义师起,授太原郡守,封姑臧郡公。寻进封齐国公, 授十五郡诸军事、镇北大将军,留镇太原,许以便宜行事。武德元年,进爵为王, 授并州总管。”
现在的孩子,手中没啥权力,独自在家的话,还不知道要惹出什么祸端,何况手握大权的李元吉。他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暴露出了贪玩儿的天性,经常出外打猎,践踏百姓田地,掠夺财物,搞得很不像话。李渊留给他的两个助手,宇文歆还能劝谏一下,窦诞则是和李元吉同流合污。宇文歆曾经给李渊写信告状,但是李渊却始终没有撤换李元吉。
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原本就虎视眈眈的刘武周起兵,在突厥的支持下,对晋阳展开了进攻。刘武周领兵五千来到黄蛇岭,李元吉竟然让部将张达只带领一百人去迎战!结果张达失败,认为是李元吉陷害自己,于是扭头帮刘武周开路,很快就占领了榆次。李渊两次派遣援军,尤其第二路的领军将领是晋阳起兵的首功之臣裴寂。结果两拨援军都被刘武周击败。李元吉欺骗司马刘德威,说自己是将带领精兵出城作战,结果却是趁夜色逃跑。并州和晋阳不攻自破。
这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李元吉的无奈。为了保持战斗力,李渊带走了绝大部分的士兵,李元吉手下没多少兵可用,否则也不至于让张达仅仅带领一百人出击。而且,两唐书和《资治通鉴》的记载,在这里有着了细微的差别。两唐书中,榆次陷落后,李元吉是直接欺骗刘德威就跑了。而《资治通鉴》中,却多了一句:“刘武周围并州,齐王元吉拒却之。”不要小看这一句,李元吉的形象会因此发生根本的改变。如果说面对敌人的围困,李元吉直接跑了,那他就是个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而积极抵抗之后逃跑,则顶多算是个“败军之将”。而且,此时两路援军都被击败,其中裴寂的力量还很强。并州、晋阳一线,李元吉再也没有援兵可以期待,自己实力又弱,想要活命,自然只有逃跑。
李元吉的错处在于,先搞乱了人心,之后身为主帅,扔下大军自己跑了。但是要看到,此时的李元吉还没有正式成年,李渊让一个半大孩子去管理广大的后方,本身就有些强人所难。后来李渊自己也说,李元吉年幼,不懂军事,这也算是实情。所以,晋阳兵败,锅不能让李元吉一个人背,至少他还积极地抵抗过。作为老爹的李渊,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洛阳之战,中规中矩
唐武德三年到四年,李世民曾经带领李元吉共同讨伐盘踞在洛阳的王世充。这之前,又有些飘的李元吉曾经借着酒劲要单挑大将尉迟敬德。尉迟敬德不断躲避李元吉的攻击,后来是李世民让尉迟敬德夺下李元吉的长槊,尉迟敬德三次得手。李世民在人前如此不给弟弟面子,这也就为日后李元吉投靠李建成埋下了伏笔。但是必须说,尉迟敬德是天下名将,李元吉敢于和他单挑,身上必然是有些真才实学的。
李世民攻略洛阳的一战,可以说是大唐的立国之战。虽然此时的西部,大唐的根基很稳固,但是如果洛阳还在别人手里,那天下就不能算是完整。而且,中原地区经济发达,一旦在洛阳的王世充缓过手来,大唐未必占得到先机。所以,本次李世民出征,带去了唐朝的大部分军队,希望毕其功于一役。
但是,洛阳是天下坚城,唐军久攻不下。而王世充又联系了河北的窦建德,双方如果在洛阳城下会师,唐军必然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为了拦阻王世充,李世民不得不将围城的重任交给李元吉。不止如此,李世民还带走了尉迟敬德、程知节等名将,还有自己手下最精锐的骑兵。洛阳一战关乎国运,李世民必然不敢托大。他能将全军的指挥权交给李元吉,已经说明了他对自己这位四弟的肯定。看来在晋阳丢失以后的日子里,李元吉应该是成熟了不少。
在洛阳城下,李元吉确实也干了件长脸的事:据《旧唐书》所载,在李世民走后,“世充出兵拒战,元吉设伏击破之, 斩首八百级,生擒其大将乐仁昉、甲士千余人。”这一战算是李元吉第一次成功的独立作战,战果不错,赢得漂亮。不过紧接着,李元吉就又败了一阵,在和王世充不断的另一次战斗中,李元吉败了,损失多少不知道,但是大将卢君谔却把性命交代在了前线上。不过要说明的是,此次李元吉的对手,是隋唐时期的另一位名将单雄信,这个人曾经带人突袭过李世民,险些要了他的命。败在他手上,李元吉也不算丢人。更重要的是,虽然战斗有胜有败,但是李元吉从来没让王世充的人冲出过包围圈!这一点,也说明了他的能力。
平定洛阳之后,李元吉便乏善可陈了。他投靠大哥李建成,成了二哥李世民的坚定反对者。而且对于二哥,他下手真是非常硬。导致兄弟公开决裂的李世民中毒事件,很多人认为下毒的人就是李元吉。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李元吉伏诛,从此自己的历史名声,自己就没有发言权了。
后记
总体来说,李元吉的能力确实比大哥二哥差得远,他鲁莽、顽劣,经常惹事,没什么雄才大略,顶多也就算个一勇之夫。但是真要打起仗来,他也还算能顶得上去,不算是一个全然无用的废物。说得大一些,这些方面有些蜀汉时期张飞的意思。在李唐王朝建立的时候,他也算是出了自己的一份力,这个功利应该被记住。只可惜,他在最应该受到管束的时候被放野,身边也没有良臣辅佐,最终也未能突破自己的桎梏,这一点很让人遗憾。现在,关于李元吉的资料也依然很少,可能这位齐王真正的面目,只能沉入历史的深渊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