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历史上谋权篡位的人很多,为什么晋朝司马氏被很多人鄙视?

历史上谋权篡位的人很多,为什么晋朝司马氏被很多人鄙视?

作为大一统王朝,本来是有着天选之命。然而晋朝却屡屡被后人诟病,是因为他们终结了一个时代,却没有能力开启一个新的时代,他们在制度方面的探索和试验是失败的,造成的后果也是十分惨重的,五胡十六国三百年乱世,北方连年战火,汉文明饱受摧残,如不是衣冠南渡保存了文明火种,华夏衣冠可能在晋就为之一烬了。

以儒家伦理的“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等核心价值观,司马氏篡夺魏国政权,是为正史难容,留下了一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是唐朝代隋立国,赵匡胤篡位北周,本质上与司马氏建立晋朝相同,他们在历史上风评就要比晋朝好的多。可见,儒家的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为尊者讳”。晋朝显然在短短的几十年历史中,没有成为“尊者”。

晋朝司马氏临国,到司马炎篡魏时,已历三代四世。司马家族是河内郡的士家大族,宗族人口众多,仅仅是司马懿这一辈就有“司马八达”的说法。司马氏能够取代魏国,与他们宗族势力密不可分。除了司马氏之外,当时的中国有很多世家大族,他们占据着大量的社会资源,在地方形成了庞大势力,与中央的利益截然相悖,很多时候已尾大不掉了。曹操征召司马懿,其本意即是想借此来笼络河内士族之心。

这种世家大族是如何形成的呢?

应该说,这与科举制度兴起之前中国的官僚政治有关。古代社会飞黄腾达,少有路径可走,当官是一条终南捷径。可是官位是国家公器,不能随意授予,因此就有了“察举”制,由社会上的贤达推荐品学兼优的人来做官。与此同时,地方上还兴起了豪强势力,在西汉朝屡屡被中央打压,然而到了东汉已是势大,皇权不得不与之共存。这些地方豪强掌控着地方的人才上升通道,又拥有大量的田产私宅等财富,在各地形成了“四世三公”这样的名门望族。一个比较有名的例子,是琅琊(今山东临沂)的诸葛家族,在魏蜀吴三国政府中都有人出任政要。

这种势力的存在,使得官僚集团成为地方利益在朝廷里的代言人,与皇权不是一条心。皇权想要集权,就意味着要从地方上征收更多赋税,必然会遭到抵制。情节轻微的软抵抗,偷工减料;情节严重的,甚至公然武装割据,反叛朝廷。这也是三国两晋时期反叛丛生的原因之一,并不仅仅是为了所谓的儒家大义。

曹操时期打压的世家大族势力的努力,在曹丕篡汉时被否定了。如果曹家不向这些地方豪强让步,魏国的建立就不会这么顺利。曹魏的九品中正制,实际上是中中央向地方妥协的表现。继而曹魏借鉴了汉朝“七国之乱”的故事,打压曹魏宗室,世家大族构成的的官僚集团形成了曹魏的政府班底。

前文说过,随着地方势力的坐大,官僚集团此时已经成为地方势力的代言人。曹魏皇权逐渐被司马氏架空后,由于魏国宗室都被打压,外地藩王没有办法前来勤王,使得司马氏篡魏成功。

司马氏不过是地方豪强之一,他们上位后也会面临与曹魏政权同样的地方势力尾大不掉的问题,他们本身也是一个地方势力逆袭中央成功的。因此,晋朝立国之后,就面临着统治基础和政治制度设计的问题。

魏国与世家大族妥协,出让了官僚任命权,结果被世家大族抛弃了,拥立了司马氏,所以,司马炎为家国长久计,他只能依靠自己的宗族兄弟。于是,在司马炎在世时,三次大行分封,一共封出去26个大大小小的封国。

分封作为一种政治制度,设计时首先要考量的是平衡。晋朝的都城在洛阳,与汉朝刘邦占据关中地区据关守河不同,洛阳腹地太小,只有伊洛平原可以提供物产。同时,晋朝的核心区有河北(邺)、河南(许)、关中(长安),这三个地方是洛阳都城的外围,也在曹魏时期就形成了地方势力。司马炎将这三个地方都分封给诸侯王了,而且是实封。上马治军,下马治民,在朝廷上还给这些宗王官职。司马炎有多不信任官僚集团,就对他们宗族有多信赖。

这种情况下,这些宗王出镇地方,虽然可以压制原有的地方势力,可是世家大族的利益在地方,不可避免要与这些宗王形成利益共同体。世家大族的官僚势力、经济势力与宗王的兵权结合后,皇权对地方的影响就微乎其微了。更为重要的是,司马炎把核心区域都分封出去了(河北、河南、关中),导致中央直辖的地区太过弱小,造成了强枝弱干的局面,中央难有足够的实力去压制宗王的不臣之心。这样的政治设计是严重失衡的守外虚内,唐王朝设置的十大节度使最后造成了“安史之乱”,也是基于同样的原因。

晋朝中央政府一旦发生变故,这些宗王即使无心皇位(虚君的位子没人想做),却拥有改变朝政的能力,以清君侧的名义兵发洛阳,摄政天下,政由己出。其他藩王起而效之,不是反叛(不是反皇帝,是清君侧),打来打去16年,比反叛的后果还严重,中原虚耗,国力大损,给了蛮族可乘之机。

晋朝的政治制度是失败的,失去了权力制衡的初衷,造成的后果也是严重的。司马炎没有可资借鉴的模板:秦朝不立公室,15年亡国;汉朝立宗室,七国之乱;曹魏不立宗室,45年亡国。不能小看古人的智慧,在决定这样分封时,司马炎肯定思考很久,而且跟他的智囊团也做过分析,他们会发现所有的问题集中在世家大族,而他们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只能以宗王力量先行压制,缓缓图之。

然而晋武帝之后的变故实在太多了,司马衷即位,贾南风乱政,太子被杀,这给了地方宗王绝佳的口实来勤王,比之于“七国之乱”还要惨烈的“八王之乱”持续了16年,中原尽成坵墟。如果嗣位之君是个雄主,能延续皇权的压制能力,再效仿汉武帝,行“推恩令”缓缓削之,可能会有一样的结果。

晋朝是之后的五胡十六国、南北朝300多年乱世中最有可能开创一个新制度、新时代的朝代,然而晋朝的政治试验是失败的,直到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原有的世家大族大多被战乱消灭,政府可以没有太大政治包袱地进行了“均田制”、“府兵制”、“班禄制”的改革,在经济、军事、政治都加强了中央集权,才使得分裂的趋势得到扭转,开启了隋唐盛世。

处在晋朝立国的环境,除非雄才大略的君主才能驾驭的了,而且还要经过不止一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中央集权和统一。然而晋武帝只是中人之资,而他的继承人连中人之资也达不到。可叹华夏家国,一旦沦为夷虏腥膻之地,中原士民,百不存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地方,大族,宗族,司马炎,司马氏,历史,中央,世家,曹魏,晋朝,观点评论,大族,司马炎,司马氏,官僚集团,晋朝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地方,大族,宗族,司马炎,司马氏,历史,中央,世家,曹魏,晋朝,观点评论,大族,司马炎,司马氏,官僚集团,晋朝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地方,大族,宗族,司马炎,司马氏,历史,中央,世家,曹魏,晋朝,观点评论,大族,司马炎,司马氏,官僚集团,晋朝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