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这段时间,不间断地写了五代十国皇帝系列。五代乱世短短的53年时间,先后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小朝代,更是换了八姓14帝。同时南方不同时期还有十个较小的政权叫十国,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五代十国。
在这个藩镇割据,时局动乱的年代,一切都变得乱哄哄,不仅朝局乱,君臣乱,思想乱,伦理乱,更换王朝更是乱。这里有臣代其君,弑父纂位,弟杀其兄,养子多生子之位等待各种脑洞大开得手段。写的编者心情这个郁闷呀,急需一点正能量来安慰这颗受虐的心。
历史如剧本,真是比戏剧中的剧情写的还要好,五代末期,编者最喜爱的两个皇帝出现了。他俩都是文武双全的好皇帝,对外能建军功,对内实行仁治,对几任妻子都是情深义重。他们还是父子,他就是后周开国皇帝郭威,他就是五代第一明君柴荣。柴荣是郭威的义子,郭威临终前,把皇位禅让给了柴荣,这在五代黑暗时期,犹如星空中一盏明灯,照亮了人性的光辉。
郭威是马夫出身,生于乱世的他,应征入伍后,凭借自身勇猛武艺,很快就成了节度使李继韬的骑兵。李存勖(后唐开国皇帝)攻灭李继韬后,把郭威编入了后唐亲军。郭威武艺高强,作战勇敢,帮助刘知远建后汉后,凭借军功爬到了后汉枢密使的位置,掌握了后汉军权。刘知远不久病逝后,郭威受命辅佐其子刘承祐继位,成了位高权重的托孤大臣。
郭威只想安静地作一名将军,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郭威领兵在外作战,位刘家开拓疆土,却遭到无端的猜忌。五代时期,宫廷内讧那些事,我不多说大家也都知道。最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刘承祐竟然诏令马军指挥使诛杀领兵在外的郭威。郭威得到密报后,见事情紧急,伪作诏书,把“诛杀郭威”,改为“诛杀郭威诸位将领”,于是手下兵马立即群情激愤,拥戴郭威以清君侧的名义,率军杀回皇宫。
君臣之间,即将兵戎相见前,郭威保证只清君侧,不反君王。刘承祐又出昏招,杀了在京的郭威和柴荣的全家。郭威被逼起兵,已无退路。事情结局一目了然,汉军打败,郭威带兵入京,让太后临朝听政,并拥立刘赟为帝,后又玩多次禅让的把戏,在澶州被拥戴为皇帝,建立后周。
郭威登基后,更加约束自己,广开言路,自己绝不做第二个石敬瑭。他取消不合理的牛租,撤销营田务,减少百姓税负,减轻严刑酷法,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发展。在治国方面,谦逊地重用贤臣,大臣们直言进谏,他洗耳恭听。称帝后的郭威,更加节俭,甚至打碎了宫中豪华的金银器物,死前还不忘节俭,他以身作则,遵守薄葬,瓦棺纸衣下葬。在五代群雄争霸的乱世,郭威难得有深明大义,他慧眼识珠,亲自培养和选定了毫无血缘关系的柴荣来继承他的事业。
事实证明,郭威选择是十分正确的。郭威死,把位子禅让给了养子柴荣。柴荣不是半世清醒半世糊涂的李存勖。他在位时,展开了宏伟蓝图的建设,构建了30年计划,用10年时间开拓疆土,恢复大唐疆域,用10年时间休养生息,再用10年时间再现大唐盛世。他减免税负,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恢复生产,改善吏治,广开言论,整顿军纪,打造精兵,三征南唐,北拒契丹,收复失地,眼看就要北伐成功时,可惜天妒英才,柴荣死于病中。
当年郭威逼后汉刘赟禅让皇位,在澶州拥戴郭威为帝时,赵匡胤就是他的部下。郭威禅让皇位给柴荣时,赵匡胤就在身边。赵匡胤早已把这个剧本背的滚瓜烂熟,柴荣死后,自己当仁不让地成了主角了,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后,把黄袍披在了身上。面对这样的剧情,在五代时期是再正常不过了。唯一令人感到欣慰的是,郭威善待后汉皇室,赵匡胤也善待了柴家。
大宋能有300年的繁华基业,郭威,柴荣是实际上的缔造者。他们不仅建立了后周,也为结束藩镇割据,统一九州奠定了基础。郭威,柴荣在位时间不长,犹如历史夜空中划过的两颗璀璨的流星,虽然时间短,却光芒万丈。
(明天继续,郭威柴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