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生于乱世本是淮右布衣,他自幼父母双亡,家庭赤贫,他就像一个孤独的攀登者,可是他并没有那些先进的攀岩设备,他只是一个人在负重攀爬,
他历经了艰难险阻,一次次从死神的身边逃脱,最终他成功的爬到了顶峰。
这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确实不一般,山顶的空气清新且磅礴,他成为了那个时代唯一登顶的人,他回望自己的一生,着实被自己震惊了,自己要钱没钱,要背景没背景,并且长的还非常对不起观众,但是竟然能够在天下豪杰中脱颖而出,
这其中绝对有老天爷的眷顾,不过,他个人出众的军事才华和拼搏精神也是起到了决定性的因素。
这个世界的变幻速度远比人的衰老要快的多,更没有人能够长命百岁,朱元璋再是一代雄主也逃脱不掉生老病死这个圆笼,年迈的老朱已经连勺子都拿不动了,也许只有在他的梦中才能再度披上战甲驰骋疆场,回首他的一生,
皇觉寺内、濠州城中、潘阳湖边,有苍凉、有悲戚、更有着指点江山的挥斥方遒,可他终归还是要成为万千世界中的一粒微尘,这是所有人的宿命。
老朱临死前,貌似安排好了一切,他把和自己一同在战场中摸爬滚打的老兄弟们处理的一干二净,只有汤和得了善终,
有人会说老朱太狠,也有人说老朱是替天行道,其实凡事有因必有果,老朱又岂是薄情寡义之人,只是很多事情都身不由已了。
太子朱标死后,按照常理应该从老朱的其他儿子中选择一位作为大明朝的继承人,可老朱这乡下人非要学城里人玩什么
“嫡长子继承制”,他放着那么多有实力的儿子不选,偏偏选择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做皇太孙,
这朱允炆于国无功,难免会让叔叔们心生不满,他没有任何威望,只是因为他是老朱钦点的继承人,仅此而已。
而老朱所谓的“嫡长子继承制”真的是很牵强,马皇后的确是正妻,但是出身也并不高,也是劳动人民的子弟,而朱元璋大部分妃子都是这样的,
可老朱就是认死理,皇帝说话就必须一个吐沫一个坑,谁都不能变。
在老朱眼中,朱允炆最大的敌人是那些老臣们,所以老朱不遗余力的将他们都处理了,而且到了后期老朱的做法的确变味了,甚至老朱为了让朱允炆更好的继承皇位,分封了他的二十四个儿子为藩王,外人信不过,
老朱家的人总没问题吧,亲叔叔总不能害自己的侄子吧,就这样,老朱安排好了一切,他觉得很满意终于撒手人寰,去了另一个世界。
说起朱允炆,我们不得不说的就是燕王朱棣,也就是后来的永乐大帝,朱棣是朱允炆的四叔,从小没接受过什么正统教育,完全就是在军中放养式的野娃子,老朱虽然是个大老粗,但是人家后来热爱学习,也成为了一个颇有文化的读书人。
稍长,因阅御马,出一对句试之,曰:“风吹马尾千条线,”太孙对曰:“雨湿羊毛一片毡。”燕邸曰:“日照龙鳞万点金。”——《碧里杂存》.董谷(作者为明朝正德年间人,该书采辑明初君臣轶闻传说,小说成分较大,多有不经之语,不可与正史对号入座,但是内容又颇有意思,仅供参考啊)
对于孩子和孙子的教育,老朱非常看重,在闲暇时刻,没事就喜欢对个对子,他出上联,让孩子们出下联,这不有一天老朱看马一时兴起,于是便来了一句:
“风吹马尾千条线,”让孩子们对下联,当时所有的皇子皇孙中只有两个人对了上来,一个就是朱允炆,另一个则是朱棣,朱允炆接受过正统教育,对对子也讲究工整,他马上对出
:“雨湿羊毛一片毡。”但是老朱并不满意啊,片刻,朱棣举手了,他对曰:
“日照龙鳞万点金。”
老朱听完朱棣的对子,马上龙颜大悦,别看朱棣没啥文化,
但是人家能把有限的才学用到点子上,这拍马屁也拍的非常到位,这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是学习的高水平啊!
虽然朱棣的一番对子让老朱开心的不行,但是老朱马上就陷入了沉思,这叔叔既能上马安天下,又能下马著文章,
这格局完全是朱允
炆
不再一个段位啊,这万一自己先走一步,以朱允炆现在的实力肯定是玩不过他四叔啊,可是这功臣们早已完犊子了,没有可用之人了,在观察观察吧,老朱一家亲,兔子不会吃窝边草的!
老朱当皇帝的时候,元朝虽然赶出了中原,但是仍然以北元的形式存在,有生力量依然很强大,这无疑还是大明朝的一大隐患,为了更好的巩固自己的家天下,老朱将自己几个得力的儿子放到了北方镇守国门,其中就有燕王朱棣。
而朱棣也没有辜负老朱的一片苦心,那表现的是相当的出色,朱棣时不时的就去北边转一圈,打的北元屁滚尿流,更是没事了就联合北边的几个兄弟,搞一搞军事演习,这叫武力震慑,弄的北元是胆战心惊,没事打他一下这种行为直到朱棣当了皇帝也没改,人家都很老实了,但是朱棣就是不放过他们,可以说这个时候的大明真的是
“逮到蛤蟆攥出尿啊”,到朱棣临死之前还去北边耀武扬威呢,而最终朱棣也在征途中驾崩了,不过这是后话了。
咱接着说朱棣和朱允炆,朱棣小时候是个苦孩子,他早年颠沛流离的经历让他并没有感觉到作为皇子有什么优越性
,而朱允
炆
却是个含着金钥匙出生从内到外都洋溢着贵族气息的准皇族,很明显,朱棣的人生阅历要远胜于侄儿朱允炆,朱棣为大明朝立下过汗马功劳,而朱允炆在他眼里什么都不是,本来朱标死了,最有希望的就是朱棣,可是老朱却立了孙子朱允炆,这不免就让朱棣恼火,只是朱棣太害怕自己的老爸了,一直没敢声张。
长期的压抑让朱棣奔放的本性得不到释放,他很苦恼,他深知自己的小侄子是一个老实孩子,为了释放自己,他只能找他的乐子了,
据野史记载,有一次朱允炆在宫中行走,突然碰上了四叔朱棣,朱棣一看旁边没有外人,就想着去戏弄侄儿一番,于是他走到朱允炆背后,突然用手拍了他一下后背,然后对他说:
“没想到你也有今天啊?”
朱允炆很害怕,这四叔的行为也真是让人匪夷所思,万一哪天给自己来个灯下黑那可怎么办呢?但是朱允炆毕竟是个厚道人,
他并没有将这件事告诉爷爷,相反还经常在爷爷面前说朱棣的好话,那就是这个四叔幽默风趣,非常喜欢开玩笑。
本来老朱听说这事后很不高兴,想着教育教育朱棣,但是朱允炆如此说了,老朱可能是真的老了,糊涂了,竟然也认为这是叔侄亲近的表现,甚至还颇有些高兴,
这朱家的天下终于后继有人了,侄儿仁义,叔叔们各个勇猛无比,又疼爱侄儿,这朱家的江山肯定可以传万代了。
于是老朱就对朱允炆说
:“孙儿啊,爷爷走后,你大可放心,我给你安排的这些叔叔们,一定会为你守护好咱大明的江山的,你啥都不用管,只在家做好你的皇帝就行了。”
也许是老朱即将油灯耗尽,朱允炆的危机感越来越强,这次朱允炆一反常态,他反问了朱元璋一句:
“对付外人,我要靠叔叔们,可是叔叔们要对付我,我该怎么办呢?”
老朱一时语塞,被孙子这话给问傻了,也许朱元璋一直陷入外人是大患的怪圈无法自拔,所以他只相信自家人,
但是朱允炆的一番话语让他无法回答,这是问题吗?是的,同样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可是这时候的朱元璋已经无法解决了。
于是朱元璋没有做出任何正面回答,他最烦看到自相残杀,他把这个皮球再次踢给了朱允炆:
“好孙儿,你说怎么办呢?”朱允炆想了很久,终于给了老朱一个答案:
“第一,以德服人;第二,用礼数来约束他们;第三,谁不服就把谁的既得利益削弱;第四,如果实在没有办法那就刀兵相见。”
朱元璋听完这个计划,表示很满意,因为这是唯一的办法,是只有一个选项的选择题。
朱元璋也很后悔自己的行为了,杀了那么多功臣,这到事上了真没人能帮孙子一把,可是这又怎么办呢,
他想到了自己本来就是一个和尚,是一个苦孩子,天下得了又有何用,到最后还是尘归尘土归土,算了,临死之前再为孙子安排一下吧:
圣祖已知天命,乃封锁一箧,密召太孙,谕之曰:“汝他日遇有大难,垂死之际,方许开视。虽有小灾,不可开也。”——《碧里杂存》.董谷(作者为明朝正德年间人,该书采辑明初君臣轶闻传说,小说成分较大,多有不经之语,不可与正史对号入座,但是内容又颇有意思,仅供参考啊)
朱元璋在临死之前把朱允炆叫到身边对他说:
“当有一天你遇到生死关头之时,把我留给你的密诏打开,这可以救你一命,平时你千万不要打开。”
午岁,靖难师至,乃开箧。有僧衣帽一副,度牒一纸,剃刀一具而已。遂夜削发,纵火焚宫,从大隧中出而去。——《碧里杂存》.董谷
后来的事情,就都知道了,靖难之役,朱
棣攻陷了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有人说他当了和尚,有人说他藏匿宫中被朱棣软禁,直到现在依然是一个谜团,也许朱允
炆
听了爷爷的话落发为僧,也许这是他最好的归途。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