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宋濂:应对皇帝自有一套,且凭着过人的才学与心细如发流芳百世

宋濂:应对皇帝自有一套,且凭着过人的才学与心细如发流芳百世

虽然他文采斐然,但对于以武建国的明朝来说,却是既无上阵杀敌之功,也无运筹帷幄之计的普通文臣,那么他又是如何名垂千古的呢?

1、 宋濂其人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今浙江义乌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有许多,如苏轼、谢安、王安石等人,但与他们不同的是,宋濂自幼家贫,且由于是早产儿,体弱多病,在起跑线上就略输其他人一筹。

虽然在家世门第上宋濂难以与其他人拼爹,但好在宋父深知在当时读书的重要性,十分注重宋濂的启蒙教育。

有人说好面子嘛,文人皆要脸面,多来几次面子足了就接受了。事实上,宋濂对元朝的多次赐官均是以他婉拒收尾。当时处于元朝末期,到处是民不聊生,权势倾轧,宋濂理智地对高官厚禄进行了拒绝,19年后,元朝灭亡。

朱元璋在打天下的时候说过,"贤人君子有能相从立功业者,吾礼用之",意为广纳贤才。而后又对李善长说手下不缺韩信那样的武将,就少个留侯张良那样的治世文臣。

一个贴心的属下应当解决领导的烦恼,于是李善长就说:"宋濂博物洽闻,兼通象纬,可堪大用。"他向朱元璋推荐了宋濂。要知道,在这之前朱元璋部下的宁越府知府就对他下过聘书,但是被宋濂以照顾父亲为由推辞了,而这次明太祖的征召,宋濂则欣然前往。

千岩大师表示不赞同,但宋濂还是义无反顾地去了,为什么?因为他对自己这次的决定抱有信心,觉得自己能够成为治世之能臣。

宋濂的此次出山跟之前的婉拒原因是一致的,为自己取得利益的最大化。以当时元朝的破败前景,宋濂再到朝中当一个翰林,于国家、于自己是没有丝毫益处的,没有人会在意门可罗雀的商铺中卫生是不是打扫干净了。

朱元璋的征召给了他名正言顺的机会,宋濂与刘伯温同时期被征召,宋为太师兼帝师,刘为朱元璋打天下的首席军师,一时风头无两。

至正二十三年五月,朱元璋建礼贤馆,宋濂等人都在馆中。

我们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乃布衣草莽出身,剃度为僧之后才有机会识文断字,而宋濂作为帝师,当比其他文臣地位崇高得多。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简单,正所谓"伴君如伴虎",即便是布衣出身的朱元璋在皇椅宝座上坐上几年,心态也难免发生改变,对下属的要求也在日渐提高,而宋濂这样每日都要觐见的人对皇帝心态的改变则比他人更快地感知到。

在这样的环境下,宋濂的学识并非是不可替代的,要说他独得圣恩的本事不光是他的学识还要加上他的心思细密、知情识趣。从宋濂婉拒多次元朝的聘书就可以窥见,宋濂是一个对环境很敏感,且小心谨慎的人,这样人正适合待在皇帝身边。

当时的宋濂由于深受皇帝信赖,自然会有人来他身边探听皇宫内的消息,对于这样的人,宋濂一般都只字不提,而若是皇帝问起来的话,宋濂则都事无巨细地汇报给他,在皇帝面前保持着一个纯臣的形象。

而宋濂这样不仅有超高的才学,且丝毫不骄奢反而谨小慎微的文臣就恰好对了朱元璋的胃口,也受到了他的肯定,"纯臣哉尔濂!今四夷皆知卿名,卿自爱!"言语间也颇为敬重。

虽然才情满腹,却丝毫不骄奢自得,谨小慎微的性格让他在皇帝身边安然多年,作为帝师与太子太傅,恪尽职守,几乎算是一个完美的职场人了。

并不是只有拥有决胜千里之谋与运筹帷幄之计的人才能流芳百世,宋濂以其过人的才学与心细如发同样能够流传至今。

参考文献:

1. 《宋濂年谱》

2. 《明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元朝,因为,聘书,宁越,明朝,朱元璋,才学,皇帝,环境,宋濂,观点评论,明太祖,朱元璋,皇帝,宁越府,宋濂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元朝,因为,聘书,宁越,明朝,朱元璋,才学,皇帝,环境,宋濂,观点评论,明太祖,朱元璋,皇帝,宁越府,宋濂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元朝,因为,聘书,宁越,明朝,朱元璋,才学,皇帝,环境,宋濂,观点评论,明太祖,朱元璋,皇帝,宁越府,宋濂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