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92年5月17日,这是明太祖朱元璋有生以来最为痛苦的一天,心如铁石的他第一次在众人面前痛哭不已,他最宠爱也是大明历史上最有能力的太子——朱标在这一天离世了。
在中国历史上所有太子中,朱标的能力可以说名列前茅,他虽然没有做过一天皇帝,但是他却拥有着一切圣君应有的品德。无论是大明开国名将常遇春,还是朱元璋的其他儿子,都对这个太子佩服的五体投地。
可惜,能力出众的朱标还是没能等来自己成为大明主人的那一天。朱元璋在悲痛过后,将朱标之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并将蓝玉等大臣尽数屠戮,并规定九个就藩为王的儿子“非皇帝诏不得入京”,为皇太孙的即位铺平道路。
朱元璋的种种做法看似滴水不漏,但他永远不会想到,自己所做出的一切努力,将被儿子朱棣以四年的时间彻底摧毁……
冷酷削藩
公元1398年,洪武皇帝朱元璋驾崩,朱允炆继承大统,是为建文帝。二十一岁的他坐上这龙椅的第一天就感觉自己群狼环伺,似乎很多人都想把自己撵下去,而其中最令他惶惶不安的,就是他镇守边疆的叔叔们。
1370年,朱元璋便下令分封九子为王,他们各自统兵以卫皇室,其中太祖皇帝的第四子燕王朱棣坐镇燕京城,拥兵十万,是为诸王中实力最强者。
朱允炆生出了一个独特的想法:动乱之时,藩王可御外敌;那么,国泰民安之时,这些手握军权的藩王们又将如何呢?
建文帝环顾四周,越来越被这些手握重兵的叔叔们所吓到,这种恐惧愈发强烈,让他寝食难安。在心腹大臣齐泰、黄子澄等人的建议下,登基仅仅一个月的朱允炆开始削藩事宜。
按常理,削藩第一步应该考虑的是藩王之后的任职安排,要做足准备,不能操之过急。历史上,汉景帝削藩引起的“七国之乱”并没有给予朱允炆前车之鉴,他要“斩尽杀绝”。
周王朱橚被抄家贬为庶民,随家人被流放到人迹罕至的云南。次年岷王朱楩被捕,废除藩王爵位,流放福建;湘王朱柏被兵勇逼上房梁自尽;齐王朱榑、代王朱桂相继被废,一个看不见的信号仿佛在朱棣的耳边响起,提醒他早做准备。
朱棣作为太祖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完美继承了父亲的英勇和冷酷,他深谋远虑,知人善任。
镇守燕京二十载,朱元璋授其节制各方兵马大权,他也不负众望,屡次率军出征北元,立下赫赫战功,文武兼备在军队中威望极高,这样一个人怎会坐以待毙,束手就擒?
忍辱负重
1399年,朱允炆将心腹大臣张昺派去北平任布政史,分化朱棣的政治权力,又派出谢贵、张信二人分化朱棣的兵权。军政两块逐渐受到朝廷节制,朱棣只好以退为进,暂时蜷缩在自己的燕王府中。
燕王府中,他整日拜佛诵经,看似归于佛陀,实际上他是在向一位名叫“道衍”的和尚“取经”,这本经书有人学过,却从未有人真正见过,它的名字叫“造反”。
道衍和尚除佛经外,还精通算卦、占卜、天文、医术、权谋等等,可以说是个“十全和尚”。在他的掩护下,燕王府逐渐培养出一支强悍的部队,可这离造反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为了让朱允炆放松警惕,朱棣忍下一口气,选择做一个“疯子。在京师中朱棣身着破布上街,逢人便喊,见人便叫,说话语无伦次,饿了就冲进饭馆抢别的客人的食物,经常睡到大街上不知道回家。
朱棣还拿重金买来数百只大鹅,圈养在王府大院的空地里,平日里咿咿呀呀好不热闹。闹腾的大鹅和疯癫的王爷一同成为了燕王府独特的“风景”。
其实看似疯癫的朱棣在暗地里听从道衍和尚的建议,在鹅圈的地下打造了一所规模庞大的练武库,数百勇士在地下磨刀霍霍,一边打造武器,一边扩军练武。他们丝毫不用担心自己被发现,因为五百只大鹅的叫声足以压倒任何声音。
就这样,一支装备精良的军队和上万只军械便在皇帝钦差的眼皮底下宣布完成。不久,京都的一些官员逐渐发现朱棣的疯病有些异常,便急忙向建文帝汇报。
朱允炆这下彻底坐不住了,他指示张昺和谢贵同时下手,逮捕燕王及其家属,哪知朱棣将计就计令下属敞开大门邀请他们入府,结果这一进去,就再也没能出来。
朱棣一声令下,燕王府全员出动,失去主帅的朝廷军根本不是对手,京城九门迅速被占领,朱棣重归燕地之主。
起兵需有合适的理由,在道衍和尚的出谋划策下,朱棣以“清君侧,靖国难”为由悍然起兵南。
此时朱允炆的四周,开国名将死的死,杀的杀,老的老,军事领域几乎没有人能与久经沙场的四叔抗衡,朱棣以一地抗一国的起兵,从一开始便拥有了四成胜率。
靖难之役
朱棣兵变后,朝廷首先启用了老将耿炳文统兵,面对气势汹汹的燕军,他采用坚守不出的战术硬生生拖垮了燕军的锐气,哪知听信佞言的建文帝却在关键时刻将耿炳文军权交给开国大将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
可李景隆虽为名将之子,但他丝毫没有继承父亲的军事素养,在战场上被燕军打得落花流水。建文帝见势不妙急忙将他换下,另选一将。
公元1401年,开国元勋徐达之子徐辉祖奉命阻击燕军,齐眉山一役他大破燕军,朱棣被迫撤军。朱允炆看到有翻盘的可能就又开始自己的微操,他将徐辉祖调回南京以供卫京师。
朱棣抓紧战机杀了个回马枪,朝廷军招架不住,一路退回到南京城。朱棣的燕军连克徐州、宿州、高邮、扬州,靖难之役原本是一场持久战,被朱允炆搞得硬是让燕军占了上风。
朝廷军在淝河想给燕军来一场正面拼杀,哪知老谋深算的朱棣早有预料,他以逸待劳,一个突袭将朝廷军彻底击溃。
此时南京的守将正是之前被打败的庸才李景龙,他见朝廷大势已去,便主动开门投降,燕军浩浩荡荡攻入南京城内。
建文帝在皇宫中燃起一把大火之后“不知所踪”,而昔日的大明燕王以挺拔的身躯,席卷八荒,他骑着高头大马,挎着长刀,一步一步向皇宫逼近,从这一天他将有一个新名字——永乐大帝。
“靖难之役”结束后,朱棣将屠刀对准了昔日建文帝的旧臣,诸多官员被杀。与之相对应的则是燕王的属臣们,他们大多被加以高官厚禄。
居功至伟的和尚“道衍”也被朱棣加封太子少师,世称“黑衣宰相”不过他还有另一个更为人所熟知的名字——姚广孝。
朱棣即位后,继续推行削藩政策,这一次再也不敢有人站出来阻止了,因为这位新皇帝已经用行动向世人证明了自己。
稳定朝局后,朱棣将国都迁往北京,政治上广开言路,任贤纳才,设立内阁和东厂,加强皇权;经济上轻徭薄赋,奖励农桑;文化上编修《永乐大典》;军事上五征蒙古;外交上派遣郑和七下西洋,“永乐盛世”的荣光照遍了大明的每一寸土地。
朱棣用自己的行动回答了世人,谁才是这个位置上最适合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