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张居正十分痛恨盗贼,就是太后求情,他也不答应

张居正十分痛恨盗贼,就是太后求情,他也不答应

依法治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备受人与法的争议。春秋时候晋国的李离坚持法治,以生命维护法律尊严,开了一个好头。可在后来的历史中,又常常出现统治者心血来潮,破坏法制的现象。

古代统治者讲究仁政,所谓“仁”,就是要宽恕,为政从宽,尤其不要耽于杀伐。古代的刑罚,除了少数暴君或者暴政时代,一般也不严厉,一年被处死刑的只有百十个。

明朝的死刑,分为斩立决和斩候监。斩立决,就是判了死刑的立即执行。斩候监就是先关起来,等到秋天再处决。即使到了秋天,也不一定全部处斩,皇帝要拿朱笔来,对着斩候监犯人的圈点,圈点了的斩首,没有圈点的先关押起来,等到明天秋天再圈点。

还有一种叫大赦,一般遇到皇帝的大喜事,赦免天下的犯人,全部无罪释放。

张居正作为万历皇帝的首辅,自然想富国强兵,革除天下弊端,他自然要遵从法家思想,严格依法治国,绝不姑息。

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太后想积功德,大赦死刑犯,这下让张居正犯难。没有慈圣太后的支持,他不可能推行考成法和一条鞭法。慈圣李太后心慈手软,迷信宗教,总是想通过做一些善事来求神拜佛保佑自己和儿子。张居正不拨款,她就拿自己的私房钱,但是私房钱是有限的,修桥修庙不能无限地修下去,于是皇太后又想到了不花钱的大赦。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等于省下了几十万两银子。

万历元年秋审后,刑部上报死刑犯人的名单,请求万历皇帝批示。万历皇帝就与张居正商量,说慈圣太后想赦免。春生秋杀,本是天道之常。张居正当然明白慈圣太后的意思,他对万历皇帝说,制定死刑,就是要警示后人不要犯罪,犯下滔天罪行就要问斩。如果赦免,恶人不能除去,就会伤害善良,让天下失望,所以不应该赦免,照常处决。

万历皇帝知道老师张张居正说得对,便向母亲慈圣太后奏明,这年应处死你的犯人,一概执行。张居正主张严格立法和执法,秋斩都是在捍卫法律的尊严,也是巩固朝廷的根基。国家必须保证体制稳定,对于任何不好的苗头,都要趁早扑灭,如果任其蔓延,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法律的尊严是无价的,这就是法家思想的精髓。

张居正十分痛恨盗贼,盗贼是对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挑战,也是对普通老百姓的严重威胁。他说,盗贼一定要捕获,捕获了一定要处决,这样其他人自然不敢为盗了。相反,要是顾忌代价,不去全力追捕,只要有一个盗贼得以逍遥法外,就会使得其他有恶念的人心存侥幸,最后导致盗贼猖獗,他专门将捕盗纳入了考成法。

万历七年,有个盗贼被捕,由南京顺天府派差役押送,但是过了若干时限,还没有到达。张居正亲自过问,认为盗贼逃脱不是小事,而是赤裸裸地挑战国法。于是他下令沿着押解行程,一路严查,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务必落实。否则,沿途官吏按照考成法要求逐一处罚。

有人觉得张居正过于严厉,说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言下之意,要以教化为主,何必多杀人?张居正不认同这个观点,说通过教化,让老百姓都安于贫苦而不做坏事,那除非天下都是圣人。就连当年的尧舜,面对盗贼也必须用刑罚,更何况今天。盗贼不被处决,出来后就会纠集党羽来报复,所以盗贼越来越多。

万历五年,万历皇帝16岁了,这年十二月计划成亲。这年九月,慈圣太后让太监传旨,皇上大婚,暂免秋天行刑。张居正一看太后大赦的兴头又来了,上奏太后,说这些犯人要被处斩,觉得他们可怜,想赦免他们。可是被他们杀害那些人更可怜,要是皇上不能杀死凶手,只怕他们的冤魂郁积不散,会引发各种天灾人祸。太后看后毛骨悚然,同意今年秋天照旧行刑。

就这样,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张居正不断与皇太后的“仁慈”做斗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尊严,大赦,犯人,慈圣,皇帝,天下,死刑,法律,盗贼,张居正,观点评论,万历皇帝,慈圣太后,盗贼,张居正,太后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尊严,大赦,犯人,慈圣,皇帝,天下,死刑,法律,盗贼,张居正,观点评论,万历皇帝,慈圣太后,盗贼,张居正,太后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尊严,大赦,犯人,慈圣,皇帝,天下,死刑,法律,盗贼,张居正,观点评论,万历皇帝,慈圣太后,盗贼,张居正,太后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