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财经 宏观漫谈/“股权财政”能否替代“土地财政”?

宏观漫谈/“股权财政”能否替代“土地财政”?

宏观漫谈/“股权财政”能否替代“土地财政”?

在房地产下行、“土地财政”难以为继的背景下,寻找新的财政收入增长点、弥补财政资金缺口成为地方政府迫在眉睫的问题,“股权财政”受到众多经济学家和财政人士的关注和讨论,希望国有资本和国有资源能在国家财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有关股权财政,我们需要具备三点认知:

一、“股权财政”是新提法,不是新实践

“股权财政”是指政府凭借产权所有人和出资人身份从国有资产使用中获得收入,对应的是“土地财政”,市场对其讨论越来越多,但尚未有一个明确、清晰的概念。实际上,这是一种不严谨的提法,容易引发公众对政府权利过度干预市场的认知和预期,且在实践中早已有之。

一方面,部分观点认为“股权财政”是提高国有资产的收益率。有专家通过简单的测算指出,通过提质增效、提高国资总资产收益率一个百分点,则可产生超3万亿元的收益,弥补土地财政减少带来的收入缺口。但实际情况是,财政部资产管理司数据显示,2021年国有企业利润总额为4.3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据此计算的国有企业总资产收益率为1.5%,提高一个百分点意味着利润总额增长三分之二,实现难度较大。从上市公司来看,由于国企大多涉足重资产行业、公用事业等,其盈利能力长期低于民营企业。提高国有企业利润率一直在推进中,但这是一个中长期课题,短期内难以迅速见效。

另一方面,部分观点认为“股权财政”即发挥国有资本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产业、国有资本实现保值增值,在实施资本市场有序退出后,投向下一个产业,实现良性循环。简而言之,政府将原项目中的财政拨款补助变为投资和股权,即“拨改投”,实际地方政府已经这样操作很多年了。进入21世纪后,政府希望解决创投企业股权融资市场失灵问题,又不希望以传统直接财政补贴的形式耗费大量财政资金,政府引导基金模式应运而生。根据私募通数据,截至2023年一季度,中国共设立2126只政府引导基金,目标规模12.9万亿元,已认缴规模约6.6万亿元。

二、股权财政短期内无法取代土地财政

首先,从收入体量来看,股权财政与土地财政相差巨大。2022年全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6.68万亿元,即使较上年减少超2万亿元,相当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1.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5689亿元,与土地出让收入体量相去甚远。同时“土地财政”不仅是指政府性基金预算中的土地出让收入,还包括房地产贡献的相关税收,如开发环节的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交易环节的增值税、契税、印花税,以及居民转让环节的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同时还包括经营性房地产的房产税等。2021年土地财政贡献财税收入占全国财税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之和)近四成,达到37.9%,占地方政府的53.1%。

其次,土地财政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股权财政”无法达到的。土地财政与房地产业相伴相生,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2022年房地产业增加值接近7.4万元,占GDP的比重达到6.1%。同时,房地产业还间接带动了建材、家具、有色金属、水泥等制造业,以及金融、商务服务等第三产业。而地方政府为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新成立的政府引导基金更加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短期内规模有限。

再次,股权投资尚没有成熟的机制,而且容易引发隐性债务问题。当前地方政府主导的股权投资存在优质项目稀缺、专业管理人才缺乏、投资限制较多等问题,实际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率较低甚至为负。同时,为了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政府往往在募资阶段承诺最低收益,容易产生地方隐性债务问题。

三、“股权财政”的本质在于推动经济转型

政府获得财政收入的形式主要包括税费利债,其中税收才是财政收入的主力军。市场上关于“股权财政”的讨论,是想表达从过去以地引资的模式转向基金招商和重塑税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股权财政。如前所述,中国目前“四本账”中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中的土地出让收入就是真正的股权财政。基金招商、政府股权投资的意图是发挥国有资本的引领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产业,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同时,重塑税基和产业结构,从过去的“以地引资”过渡到“政府引导基金重塑税基”,实现税收与经济的同步性。

配稿题配稿题配稿题配稿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宏观漫谈/“股权财政”能否替代“土地财政”?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宏观漫谈/“股权财政”能否替代“土地财政”?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宏观漫谈/“股权财政”能否替代“土地财政”?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