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开国皇帝杨坚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位鼎鼎大名的牛人,不仅统一中国,结束南北朝长期分裂的乱局,并且在执政23年内,建立了一个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口猛增、物质充裕的繁荣盛世。
来看一组杨坚的业绩:统一的中国版图东起大海,西到新疆,南抵云广,北至大漠,东西4600公里,南北7400公里。再来看看人口,隋朝初期北朝人口360万户,南朝50万户,加起来400万多一点的样子。仅仅20来年,户口猛增至近900万户4600多万人。再来看看经济:杨坚治国12年时,也就是公元592年,国库里面的粮食和布帛已经爆满,走廊和房下堆积的都是吃穿用度。杨坚说再造新库,后来新库也盛不下那么多的粮食和布帛。再后来只好藏富于民,老百姓的米袋子也装的满满的。江南的租赋更是一次就免除10年。
这样的国家老板,就是在当时中外各国中搜寻也是难得一见。你说杨坚的文治武功,23年的工作经历,是不是交了一份金灿灿的辉煌业绩清单。
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画像
杨坚的业绩历史清清楚楚地记载,令人信服。但国家财富的创造除了他睿智的头脑外,贡献的最大值无疑是人民,主流肯定是暴增后的那4600多万人口。在农耕时代,社会的最大贡献值必定来源于此。全国400多万户和900万户家庭创造的价值肯定是不同的。那么问题来了,短短20年,人口户数翻了一番多,比西晋时候增长两倍,这些人都是通过正常出生而自然增长的吗?
显然不是。社会稳定引起人口增长是常态,但绝对不可能是这飞一般的感觉。正常生育远远达不到这种增长幅度。那么,这么多的人口究竟从何而来,莫非是天上掉下来的?非也非也,这就是文章的主题,就让我们学习一下隋文帝杨坚增加人口放的一个大招——大索貌阅。
大索貌阅这种词语比较生涩而且不好理解,我把它翻译成白话文就是用最大力度寻找没有登记在册的户口人数,用相貌对比的方式一一查阅,宁可比错三千,不可漏过一人。隋文帝为什么要搞大索貌阅?因为他知道要想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足够的人口,尤其是男丁是绝对不行的。
并且他还知道,自从晋朝那些不合格的国家领导者把中国弄成南北分裂和对峙的差劲局面后,多年来战乱不断,经济凋敝。大量的人口都被贵族士族和地主豪强给吞并而成为黑户。而民间呢,由于没有婚配的家庭只需要缴纳半租,于是很多家庭只有男人,妻子同样不上户口。于是,这个庞大的国家该收的租和该交的税都大打折扣,地主家富得流油,朝廷穷的叮当响。
大隋帝国不同凡响的疆域图
找到了可以迅速致富的命门,隋文帝杨坚毫不迟疑地跟贵族和地主阶层展开争夺人口的战争,大刀阔斧,毫不留情,强度空前之大,只不过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已。
开皇5年即公元585年,隋文帝杨坚主持的“大索貌阅”运动正式拉开帷幕。隋朝国家最严厉的户口清查统计工作拉开序幕,清查人口工作中,如果出现弄虚作假现象,里正、保长、党长等地方官和经办人员追究责任,直接流放充军;居民中堂兄弟以下聚居的必须分户;依附地主豪强的无数户数也被分流出来。
“大索貌阅”一招定乾坤,仅这次运动就增加了44万男丁和164万人口。中央政府的收入猛增,地方豪强利益受到重创,资本源源不断流入国库。与此同时,隋文帝和地方豪强和贵族也结下了深厚的矛盾。但是杨坚很聪明,他坚定地推行均田制,只要是清查出来的户口都分有田地,你依法耕种依法纳税国家就保护你,老百姓的利益没有受到损害。跟谁种地不是种,只要能够吃饱饭怎样都行,何况现在是给国家打工,比地主和贵族的腿不知道粗了多少倍呢。
“大索貌阅”,户籍统计工作场景
隋文帝通过“大索貌阅”运动,将户籍统计工作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全国人口翻了一番,为国家赋税收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上每年正月初五,由地方官进行“输籍定样”,对每一户制定当年交租纳税的具体标准,堵住了地主和贵族巧取豪夺的漏洞。一面开源,一面节流,双管齐下,效果惊人。于是一代盛世才呼之欲出,横空出世。
至于到了他儿子隋炀帝杨广的时候,依然实行这种办法,却落得个亡国身死的命运,却是让人叹息。其实一种好的制度关键看你怎样运用。杨广他老爹清查了全国最详细的人口和户数,然后给他们土地,让他们耕种,老百姓富足,国家自然强盛。这个要强的儿子却把老爹的法子用错了地方,举全国之力用在穷兵黩武和开凿大运河等方面,量出为入,本末倒置,尽管有许多似乎很正当和迫不得已的理由,但从大局观、执政水平和自身狭隘性分析,必然会走上穷途末路。这是后话,以后再提。
耕者有其田,封建社会老百姓梦一样的追求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隋文帝杨坚是这句话的最好诠释者。他用最聪明的办法开创了盛世,用自己的勤俭让国家达到世界顶峰,同时也因为晚年由俭入奢,给大隋帝国短暂的命运拉响了导火索。世事奇特如此,不由令人叹息。
但是今天所讲的户籍统计和管理方面的鼻祖,非隋文帝杨坚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