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太监之——郑和】
郑和
,原名马三保,云南昆阳州(今云南昆明)人。幼时被明军掳进宫成为一名太监,后入燕王朱棣府。靖难之役中,郑和因功被赐郑姓,成为
“三保太监”
。
从公元1405年到1430年的二十五年间,郑和先后共七次下西洋,最后一次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出发,在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返航途经古里国(今印度卡利卡特)时病重去世,时年63岁。
郑和七次下西洋,共出使36个国家,促进了亚非地区国家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为中国乃至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明朝大太监之——王振】
明朝太监祸乱,始于
王振
。
王振,蔚州(今河北蔚县)人,落第秀才,自感科举无望,遂入宫当了太监,服侍于皇太子朱祁镇。朱祁镇即位后,因有太皇太后张氏和“三杨”辅政,王振尚安分守己。等到太皇太后病逝和“三杨”中只剩下年老的杨溥时,王振开始不安分起来。
他掌权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明太祖朱元璋挂在宫门上的禁止宦官干政的铁牌摘下来,随后大兴土木为自己修建豪华府邸,培植党羽,排除异己。英宗很信任他,称之为
“先生”
,朝廷上下称之为
“翁父”
。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瓦剌大举侵犯,王振极力劝英宗朱祁镇亲征,由于他的错误指挥,导致20万明军在土木堡全军覆没,英宗被俘,王振也死于乱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