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官员直呼伤不起,本来俸禄就少,现在因为还要给皇上上供又要从工资里扣,这干脆不要发好了,打发要饭的也没这么容易。然而大明官员不知道度是,就比他们早89年的宋朝,一个9品县官的工资可以和明朝一个权力顶峰内阁大臣不相上下。短短过去89年,这工资水平为何会出现跳水式下降呢?
宋朝的高官厚禄
明朝和北宋的工资,简直就是天壤之别,从一品到九品官员工资,明朝工资8400元-14.1万元;清朝1.8万元-290万元;宋朝官员工资16.2万元-324万元;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明朝工资与宋朝工资十倍不止,与清朝也有很大差异。虽然数据有些出入,除了工资外还有各种补贴,宋朝和清朝的补贴要远高于明朝。
据说北宋王安石月薪能达到9万是明朝宰相的8倍,北宋著名清官包青天,包拯基本工资加各种粮食补贴,喂马干草,2000亩地抽租等补贴,全年收入能达到1300多万元,这也是明朝远不能比的。所以说,无论是国家财政还是官员收入,明朝都算是比较穷的一个朝代。
明朝当官为什么这么穷,还有归功于一个人,那就是开国皇帝朱元璋。有人说他这一辈子是穷苦人出身所以见不得官员铺张浪费,虽然有些扯,但是也有这个可能。朱元璋深知乱世用重典,所以明初空印案、胡惟庸案、郭桓案,动则牵扯近万人,几乎把朝廷和地方官员反复杀了好几遍。
据统计,在朱元璋当政的31年里,先后发起了6次大规模肃贪运动,把15万名贪官污吏推上断头台。但遗憾,在如此重刑之下,效果依然不佳,贪腐现象始终未能根除,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连朱元璋自己都无奈感叹“朝治而暮犯,暮治而晨亦如之;尸未移而人为继踵,治愈重而犯愈多”。
在施以重刑的同时,朱元璋还很不厚道地把官员薪资定得极低,甚至连温饱都无法满足。在他的观念里,官员管理国家,只要吃饱就行了,想发财的不要来当官。所以,当时官员除了微薄的俸禄,其他公务、交通、社交、生活等方面的福利一概没有。到洪武二十年,朱元璋还将各级官员的俸禄定为“永制”,并非常自信地告诫子孙,
“凡我子孙,钦承父命,勿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就这么定死了。据文献记载,明朝最高的正一品官员的年俸是1044石,低级的正九品官员的年俸是66石,对比宋朝,正一品每年光实物福利就是1200石,简直是夸张的差距。
朱元璋对自己的手下这么“狠”归其根本还要从两朝社会风气上说起。我们都知道“无商不通,无商不富”道理,大凡盛世靠商业才能富裕,虽然我国古代各王朝都重农抑商,但是都没有明朝做到这么绝,这也是由朱元璋造成的。
再说宋朝因为商业发达,官员工资制度因为商品丰富经常会换一种方式发放,除工资外,还有服装、禄粟、茶酒厨料、薪炭、盐、随从衣粮、马匹刍粟、添支、职钱、公使钱及恩赏等津补贴,而且家中的小孩从出生到长大上学结婚都有国家包办,在宋朝当官简直不要太幸福。
宋朝富得流油
宋朝为了鼓励官员们按时致仕以及酬劳从政功绩和保证晚年生活所需,从太宗中期起规定退休官员可以享受各种优厚的待遇,宋代官吏致仕后的待遇主要包括俸禄、升转官阶、荫补、要求朝廷恩例等。宋代官吏在没有犯罪的前提下正常致仕,不但可以享受优厚的俸禄和实物待遇,还可以升转官阶。然而,宋朝这样高官厚禄的政策,钱从何来?
羊毛出在羊身上,苦的自然是宋朝的老百姓。老百姓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著名的“三冗”,冗赋冗税冗征,使得这个以富庶程度能冠绝历代的王朝,始终尴尬地被财政赤字所困扰,不得不一次次的改制、变法,结果还闹得朋党相争,最终与其说是亡于外患,不如说是死于内讧。但是从老百姓角度思考,明朝就做得不错。
明朝之所以维持低农业税,那是因为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于底层农民,了解民间疾苦,看到底层群众生活不易,采取轻农薄赋,与民生息等政策;另一方面朱元璋是农民义军起家的,知道苛捐杂税能引起底层民众反抗,不利用自己的统治。总之,有明一朝,自始至终不轻易增加农民税负。
然而朱元璋偶尔也会好心办坏事,农业税低了,地主为了维持成本放田就少了,耕地减少,税种单一, 明朝农业税低不说,耕地还减少了,具体原因就是朱元璋实行减负制度,兼并了全国一半的耕地,这些耕地被藩王、王公贵族、宦官把持,通过各种手段少交税或者不交税,这部分税收根本入不了国库,开源做不到节流,是得明朝国库变得越来越穷。
然而,明朝的大臣也不是傻的,明着不让抢那我就偷着贪。导致后来名称贪官多,花费多,出现了一大批像严嵩严世蕃这样的大贪官。 跟宋朝“高薪养廉”“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不同,明朝朱元璋实行“剥皮实草”反贪政策,治标不治本,明朝末年,官员贪腐成风,李闯王进京时,从大臣家里就搜刮出7000多万两白银,比明朝三年税收总和还要多!
宋朝与明朝的差距
宋朝建国之初,赵匡胤为了能够实现与天下士大夫共治天下的伟大梦想,给予文官许多好处,最重要的是宋朝文官可以拥有很高的俸禄,而他们的薪水也与其政治能力做出的诸多贡献,甚至是廉洁程度息息相关。对待国家拥有伟大贡献的官员,在退休之后也会得到一系列的好处。
在宋朝,哪怕你仅仅是1名县令,每年3万斤大米少不了,怎么吃都吃不完。即便是折算为人民币,宋代县令的收入,最少年薪9万、最多年薪21万。如果是宋代的藩镇,最少年薪45万、最多年薪75万,今天的大厂员工也拿不到这样高的薪资。
其实在春秋战国之时,并不存在所谓的俸禄一说,毕竟在朝堂之上为国效力的官员们大多数出生于豪门贵族,而他们的生活来源也并不是依靠国家下发的工资,按照当时的社会地位来说,这些豪门贵族可以凭借着自己在朝中的地位,一直在职位上干到死然后直接继承给自己的儿女,然而宋朝开始就不一样了。
整个国家全在奉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些学子打破了阶级观念,不少一人发达全家受益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宋朝,那就是妥妥的读书人到了天堂。全国上下坚持着再穷不能穷官员的原则,退休后还是拿一半儿的工资。
到了明朝,朱元璋一上台拍板说,这不行啊,你们还想一辈子吃我的,喝我的?大手一挥,退休年龄改到60岁,养老金也全部取消,典型的不干活就没工资。朱元璋可以说是史上最抠门的皇帝了,但这么苛刻下去也不是个事儿啊,总不能让底下官员活活饿死吧。
于是,明成祖朱棣将退休年龄又改回70岁,并给予一些田地、住宅等赏赐,明中后期形成了以米代薪的制度,国家给予上述以上级别的官员赏赐米粮。这属于一种特殊恩重,只有少数人有,所以明朝退休官员是没有俸禄的,所以谁爱在明朝当官谁当,自然考公压力也没有那么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