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同为皇太孙同样面对叔叔造反,为什么朱允炆惨败朱瞻基轻松取胜?

同为皇太孙同样面对叔叔造反,为什么朱允炆惨败朱瞻基轻松取胜?

朱瞻基和朱允炆两位明初的皇太孙经常被放到一起对比讨论,很大原因是两位皇太孙登基后都遭遇了皇叔起兵,只是二人结局却是截然不同的。

建文帝朱允炆面对四叔燕王起兵朝廷空有百万大军却节节败退,到最后直接落得个江山易主的结局,朱元璋嫡长子朱标一脉子嗣全部降爵幽禁,皇位继承权转移到了朱棣一脉。

宣德帝朱瞻基面对二叔汉王朱高煦起兵非常淡定,御驾亲征乐安城,兵不血刃轻松拿下仿效朱棣起兵“靖难”的二叔。

那么,“同为皇太孙同样面对叔叔造反,为什么朱允炆惨败朱瞻基轻松取胜?”关于这个话题,本篇文章尝试探讨一下。

一、面对亲王起兵皇帝采取的平叛策略不同。

朱允炆面对朱棣起兵委派李景隆为大将军,然而他所托非人,不仅五十万大军大败,而且李景隆还给朱棣打开了南京城城门——是的,不抵抗也就罢了,还给敌军打开了自家大门,朝廷连勤王之兵都来不及再召集,燕王已经进城了。

不得不说李景隆算得上朱允炆朝廷方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朱允炆把这五十万大军另派个将军,或许结局会不一样。

朱瞻基就是直接御驾亲征了。皇帝威仪驾临藩府,迅速镇住叛军,几天功夫朱高煦成了孤家寡人,出城投降求饶。

二,造反者能力、谋略不是一个量级。

朱允炆的对手朱棣,能借兵能上阵,调度得宜;朱瞻基的对手朱高煦呢?皇帝一御驾亲征,叛军直接被镇住了,根本没有灵活的派兵布阵能力与借兵合兵的谋略。

换句话说,朱棣的谋略和能力超过朱允炆,朱瞻基的谋略、能力超过朱高煦。

三,造反者威望、实权不同。

一个细节,朱棣能得李景隆开城门,朱高煦试图拉拢张辅却被张辅反向朱瞻基告密。

历史上的朱高煦属于那种有勇无谋的人,空有野心和个人武力值,却没有与之匹配的智商,他和朱棣的威望不是一个量级。

四,两位亲王造反背景不同,朱棣有借到势,朱高煦则名不正言不顺。

朱棣起兵之前有一个背景是朱允炆连削五位亲王,甚至导致湘王自焚,朝野哗然,人心惶惶。

而朱棣如果不起兵,下一个被削爵囚禁的或许就是他了,所以朱棣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被逼迫的,为了自保才反抗。

这个时候朱棣翻了一下祖训,拿出了“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必兴兵讨之,以清君侧之恶”的条例,口号“奉天靖难”。

而朱高煦呢?朱高炽和朱瞻基继位后都是非常优待他的,朱瞻基不同于朱允炆,他不仅没先动手削藩,反而给朱高煦礼遇非常高,这个时候朱高煦还来一句“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必兴兵讨之,以清君侧之恶,奉天靖难”的口号,就有点站不住脚了,名不正言不顺,舆论上便没有了大势。

四,皇帝能力与谋略不是一个量级。

朱瞻基文武双全,而且从小就被朱棣带在身边按照储君规格培养,无论是政治还是权谋他都游刃有余。而且朱瞻基骑射也是一级棒,还从小亲临战场,他能带动朝堂和军队,也不惮沙场,且能征善战。

朱允炆一对比朱瞻基那就暗淡多了,历史上朱瞻基那是“允文允武,书画双绝”,“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而朱允炆呢?只有一个仁孝之名,而这个名声参考他对众位叔叔的做法很多人也会质疑是否虚名。

最后,朱瞻基有朱允炆这个“前车之鉴”借鉴啊!比如说朱高煦造反,朱瞻基在考虑派将还是亲征,夏元吉一句:“陛下忘了当年李景隆的情况了吗?”朱瞻基就瞬间坚定了御驾亲征的心。

很多时候很多读史人不禁思考:如果朱允炆没用李景隆带兵,结局是否会不一样呢?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啊,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帝王,都是落子不重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能力,朱瞻基,结局,李景隆,皇帝,朱高煦,叔叔,朱允炆,朱棣一,起兵,观点评论,朱瞻基,李景隆,朱高煦,朱允炆,朱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能力,朱瞻基,结局,李景隆,皇帝,朱高煦,叔叔,朱允炆,朱棣一,起兵,观点评论,朱瞻基,李景隆,朱高煦,朱允炆,朱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能力,朱瞻基,结局,李景隆,皇帝,朱高煦,叔叔,朱允炆,朱棣一,起兵,观点评论,朱瞻基,李景隆,朱高煦,朱允炆,朱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