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着姚启圣的面,康熙拿出先帝永不录用姚启圣的折子用火烧了,还告诫所有大臣今后谁在提起此事——斩!
康熙为何能够重新启用姚启圣呢?在古代能够把大官最后直接一步一步做成九品小官去喂马的,恐怕也就只剩下姚启圣了,即使远在偏远的福建,姚启圣照样也把顺治得罪了,最后气的顺治下了一道圣旨永不录用姚启圣,难道顺正不知道惜才爱才吗?非也,只怪姚启圣脾气太倔强,别人怕皇帝都会听从,而姚启圣是敬重皇帝,但他开始的时候看不起满人,认为满人野蛮怎么会治理国家,不屑一顾,直到康熙准备用他的时候,故意先把姚启圣抓了起来送进牢里,每天给他吃喝却不让任何人跟他说话,把姚启圣憋的实在忍受不住,康熙见到姚启圣后说出了他内心真实想法,宁可当个九品看马的小官也不愿意做大官帮助朝廷。在回京路上姚启圣看到康熙的马车里除了能坐一个人的位置,其他位置全部摆满了书籍,一路上康熙一直在看书学习,而姚启圣也是一个特别爱看书的人,他看到马车上放的书也不是一般的书籍就想看,看着一本刚想放入怀里被康熙看到,就说他朕有两样不外借,一个是朕的嫔妃,一个是朕没有读过的书,今天你看的这本书朕还没有看过,你既然喜欢看,就先借给你看,姚启圣吓的跪在哪里,没想到康熙答应了,从那一刻起他对康熙有了新的看法,觉得满汉共同治理国家,取长补短也是治国之道。
那么康熙又为何重用姚启圣呢?还要违背先帝的旨意,起先是康熙最喜欢的才子周培公在卧病不起临终的时候向康熙推荐了姚启圣,康熙对周培公的话也是很重视,但百官也有对姚启圣怀恨之人,直到康熙提出收复台湾时,当时三品以上的京官却没有一个人能够说出收复台湾的方法来,康熙想到了姚启圣,于是有意当着大家的面让姚启圣说说如何收复台湾,姚启圣立刻当着百官的面说到收复台湾只需做到“三必剿、三必抚”的政策,大家都被他的话镇住了,认为他说得有理,这时康熙带着大家一起到存放圣旨的地方,找到先帝当年永不启用姚启圣的折子,把它烧掉了,姚启圣内心对康熙有了新的认识。康熙封姚启圣为福建总督兵部尚书衔。也正是因为姚启圣是个难得的人才,康熙才会如此重用他,而明相,索相却不愿意,康熙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肝胆相照。再看看姚启圣到达福建之后,你会发现在古代当官也并不容易,姚启圣下了五道政令,让百官在三个月内做到禁海,做不到免去官职,百天之内做不到流放,完不成任务的斩三品(含三品)以下官员不需要上报朝廷。在这其中有的百姓不愿意离家出走,甚至闹出人命,还有的群众将他的祖坟也给刨了,人被抓到了,到姚启圣又把他们都放了,也表明他不惜牺牲代价执行旨意,所有官兵命令必须执行,就是这样严于律己,台湾收回来了。